书城成功励志你为什么会浮躁:培养踏实务实的工作作风
14730700000009

第9章 重弹敬业之音,回归传统道德

2008 年,温家宝总理在出席联合国大会期间,曾多次提及道德建设:“我是比较重视道德的,我认为道德是比太阳还要光辉的东西。”“我们的社会需要建立职业道德、社会公德。也就是说,衡量一个国家是否有尊严和力量,不仅要看它的经济实力,更重要的是要看它是否保持社会的公平正义,是要看它全体公民的素质和全社会的道德力量。”

温总理的讲话对时下浮躁的社会现状可谓是一剂良药。浮躁之心,是对传统道德观和价值观的背离,浮躁的产生主要是因为一个人修养不够。在“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中国传统道德思想中,“修身”列于最前面,是筑起“家国天下”传统理想的基础。我们要在工作和人生中实现“修齐治平”的理想,就应当摈弃浮躁心态,回归传统道德,重塑职场敬业精神。

诚信——捍卫社会道德基石

诚者,天之道也。思诚者,人之道也。

——《孟子· 离娄上》

中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孔子在《论语· 为政》中曾说:“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大车无,小车无,其何以行之哉?”意思是说:“人不讲信用,怎么能行!就好比大车上没有,小车上没有,靠什么行走呢?”

“信”,是儒家传统伦理准则之一。在孔子看来,“信”是一个人立身处世的基点。一个人如果没有诚信,就等于失去了做人的基本条件。孔子把“信”列为对学生进行教育的“四大科目”( 言、行、忠、信) 和“五大规范”( 恭、宽、信、敏、惠) 之一,强调要“言而有信”。“信”不仅是我们的立身之本,同时也是我们在职场中应持有的道德规范。

王荣华是吉林省吉林市凤凰彩票投注站的一名销售员。

2005 年3 月5 日,王荣华和往常一样来到投注站上班。她熟练地打开彩票终端机,惊喜地看到显示——全国联网7 星彩第05024 期500 万元特等奖全国共两注,其中一注出自她工作的这个投注站。

等她看清中奖号码后,更是激动万分,这是彩民高女士委托她每期必买的号码,而这张中奖彩票此刻就在自己的衣兜里!当时,她头脑中只有一个念头,那就是尽快把中奖彩票交给得主。她立即给高女士打电话,但一直无人接听。当投注站放完庆祝产生巨奖的鞭炮后,前来购买彩票的人越来越多,她十分着急和紧张,边给彩民打彩票边不停地给高女士打电话。电话终于通了,王荣华把声音压得很低:“高女士,我是第04458 号体彩投注站销售员,有急事找您,请马上来一下。”

40 分钟后,一个自称是高女士丈夫的人来取彩票,因为不认识他,王荣华没有给他,直到高女士来,王荣华才毫不犹豫地将彩票“完璧归赵”。

王荣华常说的一句话就是“干一行就要守一行的职业道德”。事后,有人说她傻,而她并不这么认为,她说:“人穷不能穷了志气,不属于我的东西,我绝对不能拿。拿了不该拿的钱,就会心里不安,如果这样,有钱又有什么意义呢?所以,将来再碰上这样的事儿我还会这么做。”

王荣华的事对于现在浮躁功利的社会是一支清醒剂。面对巨额钱财的诱惑,王荣华能够守住自己内心的准则,不属于自己的钱财决不动心,在一些人看来,到手的东西不捞,似乎无法理解,但是她守住的却是最宝贵的财富——信义。

2010 年春节前夕,在欢度除夕的氛围中,国人的目光集中到了湖北武汉的某个农家小院。究竟发生了什么事,让这户普通的农家兄弟吸引了全国人民的关注?

2010 年2 月10 日凌晨,南兰高速路上发生重大车祸。为抢在大雪封路前给已回武汉的民工发工钱,武汉市黄陂区建筑商孙水林连夜从天津驾车回家,一家五口不幸在车祸中遇难。为替哥哥完成遗愿,弟弟孙东林在大年三十的前一天,将33.6 万元工钱发到60 多名民工手上。

在哥哥孙水林遭遇车祸后,虽然沉浸在巨大的悲痛中,但弟弟孙东林始终没有忘记哥哥生前的心愿。除夕前一天,孙东林拿出哥哥遗留在事故车中的26 万元,又从银行提取自己的6.6 万元,加上母亲拿出的1 万元养老钱,发放到了60 多名民工手上。孙东林说:“哥哥离世后,账单多已不在,我也不知道该给每个民工发多少钱。我们让民工们凭着良心领工钱,大家说多少钱,我们就给多少钱!”

哥哥发薪路上遭车祸,弟弟忍痛“接力”还工钱。这对被称为“信义兄弟”的湖北建筑商,用行动阐释着负责和诚信,他们感动了中国。

如果不是赶着发工钱,意外或许不会发生,孙家的春节一定是欢乐祥和的。如果事情到此为止,也仅仅只是一起令人唏嘘的车祸。哥哥的后事尚没办理,账单大多已不存在,弟弟毅然代哥哥发放33.6 万元良心工钱。

这种负责和大义之举,让世人为之动容。

兑现工钱,一方面是诚信,另一方面是负责。孙家兄弟信守的不仅是承诺,也是一个企业家对员工、对社会的一份责任。企业最主要的责任是遵守它与利益相关者之间的契约,所谓“重合同,守信用”不仅是对外经济行为的约束,也是企业生存、社会健康发展的根本。

“信义兄弟”朴实无华的诺言,以及二十年如一日对诺言的坚守,为我们诠释了一个如何做人、如何经商的硬道理。诚信是社会道德的核心和基石,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一个丧失了诚信的人,必被自己的朋友、企业、国家和民族所抛弃。无论面临什么诱惑和压力,我们都不能丧失诚信的准则。

仁爱——工作发扬济世情怀

夫商与士,异术而同心。故善商者,处财货之场,而修高明之行,是故虽利而不污。善士者行先王之经,而绝货利之途,是故必名而有成。

——明 王现

“人之初,性本善”是人所共知的《三字经》的开篇语。两万多字的《论语》里,仅“仁”这个字,就被提到100 多次。千百年来,仁爱思想被历代贤哲智士不断弘扬光大,成为社会和谐发展的重要思想基础。

儒家思想的创始人孔子认为“仁”即“爱人”,提出了“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的“忠恕”之道。而孟子则说:“老吾老及人之老,幼吾幼及人之幼”,宣扬“推己及人”的仁爱之道。仁爱讲究奉献,不求索取;仁爱提倡扶危济困,尊老爱幼。仁爱不仅是一种社会公德,更是我们工作中要发扬的一种济世情怀。

1949 年10 月1 日,开国大典,欢呼声排山倒海。离天安门广场不远的协和医院里,著名妇产科医生林巧稚静静地工作了一天。其实,当天她也收到了到天安门观礼的邀请,但在林巧稚的心中,病人永远是最重要的。这一点在她的从医生涯中从未变过。因此,那一天林巧稚听到了两种声音:新中国诞生时人们山呼海啸的欢呼声和新生婴儿诞生时的啼哭声。

1921 年夏天,刚满二十岁的林巧稚离开了家乡鼓浪屿,乘船来到上海,报考北京协和医学院。7 月的上海酷热难耐,考场上一位女生突然中暑晕倒,此时监考的男老师不方便施救,林巧稚二话没说,放下没有答完的考卷,离开考场去照顾病人。十多分钟后,当她回到考场时,考试已经结束了,林巧稚最有把握的英语试题没能答完。考完回来之后,她难过地对爸爸说,我可能考不进了。爸爸告诉她:你在人生考场上,你很优秀,不是及格,而是优秀,你应该得到优秀。因为你懂得关心人,懂得爱人,这样,你不管是当医生,还是干别的,都具备了条件。爸爸的话给了林巧稚很大的安慰。

一个月后,林巧稚收到了协和医院的录取通知书。她没有答完试卷,但仍然得了高分。毕业以后,林巧稚留在了协和医院,成为协和医院第一位毕业留院的中国医生。林巧稚从在协和医院做见习医生起,见到产妇疼痛,就会主动伸出双手抚慰产妇。有时候宫缩来了,产妇屏住气,会把林巧稚的手捏得青紫肿胀,而她一声不吭。

林巧稚在产房里度过了五十多个春秋,她亲手迎接了五万多条小生命来到人间,这个不曾做过母亲的伟大女性被人们尊称为“万婴之母”。有人说,林巧稚身上有一种神奇的力量,不管产妇和新生儿怎样地焦躁痛苦,只要她走过去,拉着手说上几句话,她们就都会平静下来。长时间高负荷的工作耗尽了她所有的精力,林巧稚终于病倒了。

1983 年4 月22 日清晨,林巧稚在昏睡中发出呓语,急促地叫喊:“产钳,产钳,快拿产钳来!”她慢慢平息下来,过了一会儿,她的脸上露出一丝微笑:“又是一个胖娃娃,一晚上接生了三个,真好!”

这是林巧稚留下的最后的话。虽然没有自己的孩子,但她被称为“万婴之母”,被看做是最伟大的母亲。林巧稚大夫被人们所称颂的,不仅是她精湛的医术,更是她崇高的医德。林巧稚大夫是仁爱工作的典范,和林巧稚大夫一样,我们在工作中也应当发扬济世情怀,怀着一颗仁爱之心去工作。这样,工作就不仅仅是一项任务,而是一种传递爱心的活动。一位企业家曾说,“我们常以薪资多寡、汽车大小,作为判断成功与否的准则,却不知爱心才是真正的成功指针。工作是别人给我们的一份爱心,我们是否配得起这份爱心,则要看我们自己能否把这份爱心传递下去了。”仁爱之心可以帮我们养成反哺社会、服务大众的敬业精神,提升我们对工作的认识,将我们的工作带到一个全新的思想境界。只有心怀仁爱,才能打开自己人生的格局,如果将自己局限在狭小自私的位置,那么只会永远活在自己的小世界里。正如冰心女士的一首小诗:“墙角的花,当你孤芳自赏的时候,天地便小了。”

气节——胸中善养浩然正气

功名一时,气节千载。事业文章随身销毁,而精神万古如新;功名富贵逐世转移,而气节千载一日,君子信不当以彼易此也。

——明 洪应明《菜根谭》

《孟子· 公孙丑上》记载有孟子与公孙丑的这样一段对话:“敢问夫子恶乎长?曰:我知言,我善养吾浩然之气。”公孙丑问孟子说:“老师,我大胆问一句,你有什么本事和专长呢?”孟子说:“我懂人,我善于培养、养育我的浩然之气。”

这里“浩然之气”,外在表现就是一个人的气节,是一种因对一定的政治道德准则的坚定信仰而产生的坚强意志;是一种为坚持、维护道义而抗拒一切外在力量,并不惜牺牲一切的高尚美德;是一种对人生价值、人格尊严的自觉维护。

自古以来,人们就十分看重气节,将它视为天地间的浩然正气,将具有气节的人称为真正的大丈夫。如宋代文天祥在《正气歌》写道:“天地有正气,杂然赋流形,下则为河岳,上则为日星,于人曰浩然,沛乎塞苍冥。”无论什么时候,做人都要行浩然正气,这也是我们人格的尊严和价值所在。

2003 年春,突如其来的“非典”疫情让全国人民陷入了恐慌。2 月18 日,北京有关权威部门发布消息:“引起广东非典型肺炎的病因基本查清”,元凶是“衣原体”。并建议使用抗生素进行治疗。然而,对于这一结论,钟南山没有盲目相信,而是提出了自己的看法,他认为还需要在科学实验和防治实践中进一步检验。经过他有理有据的论证,广东省卫生厅决策层采纳了他的意见,并坚持和加强了原来的防治措施。

4 月初,由钟南山牵头的广州专家和香港专家的合作取得突破:在对40 多例“非典”患者的呼吸道分泌物及血清检测中,分离出两株冠状病毒。经检测初步认定,这极可能就是本次广东“非典”的重要病原体! 4月16 日,世界卫生组织正式宣布:经过全球科研人员的通力合作,可以确认冠状病毒的一个变种是引起非典型肺炎的病原体。

事实再次证明,钟南山的坚持是正确的。他为广东卫生行政部门及时制订救治方案提供了决策论据,使广东成为全球“非典”病人治愈率最高、死亡率最低的地区之一。有人曾替他担心,有一位朋友事后问他:

“你就没想过可能会判断失误吗?要知道,稍有差池都可能有损院士的声誉。”钟南山平静地说:“我只尊重事实和真理,明哲保身不是科学家的品格。明知不对还要盲从,受害的只能是患者。”

作为抗击“非典”阵营中的领军人物,钟南山冷静、无畏,他以医者的妙手仁心挽救生命,以科学家实事求是的态度应对灾难。他仗义执言,一语千钧,以令人景仰的学术勇气、高尚的医德和深入的科学探索给予人们战胜疫情的力量,体现了一个医学工作者应有的浩然正气。

孟子认为,浩然正气是“集义所生者,非义袭而取之也”,意思是说,浩然之气是从自己的心里面生出来的。多行义举,久而久之,胸中自然就有浩然之气,而不是由外而来的。修养浩然正气就需要时刻砥砺自省,和不正之风划清界限。曾子有训“吾日三省吾身”,时时自重、自省、自警、自励,处处以激浊扬清、弘扬正气为己任,使正气日盛,邪气渐消,引领整个社会不断走向正义和文明,这才是行君子之道。

赵概是宋朝南京虞城人,曾与欧阳修同在馆阁任职。赵概性情敦厚持重,沉默寡言,欧阳修很看不起他。欧阳修任知制诰(为皇帝起草诏令)之职后,以赵概没有文采为理由,把其贬官为天章阁待制。赵概清静淡泊,对此并不计较。

后来欧阳修的外甥女与人淫乱,忌恨欧阳修的人借题发挥,以此事来诬蔑他。皇帝震怒,没人敢为欧阳修辩护,只有赵概为欧阳修上书,说:

“欧阳修因文采出众才成为皇上的近臣,皇上不能随便听信谗言,轻易诬蔑他。”有人问赵概:“你不是与欧阳修之间有嫌隙吗?”赵概说:“以私废公,我不能做这种事。”最终皇帝并没有听赵概的话,欧阳修仍旧被贬官滁州。赵概后来执掌苏州,接着又辞官守丧,守丧期满后,被授职翰林学士,他再次上书,要求先为欧阳修恢复官职。虽然赵概的请求没有被朝廷采纳,但当时的人们都非常赞赏赵概宽厚大度、不计私怨的品行。欧阳修也认识到了赵概的高尚品德,对其非常佩服,两人从此成为莫逆之交。

赵概的德行如此高尚,这得益于他平时能够严谨克己修身。为了严格要求自己,他曾准备两个瓶子,如果起了善念,或做了好事,他就把一粒黄豆投入一个瓶子中;如果起了恶念,或做了不好的事,他就会把一粒黑豆投入另一个瓶子中。刚开始的时候,黑豆往往比黄豆多。后来随着赵概对自己的磨砺,时时内省,努力克制自己,改过迁善,瓶子中的黄豆渐渐多了,黑豆也随之减少,赵概终于成为德行高尚的人。

正气生于集义,要养成浩然正气,就应当像赵概一样,时刻砥砺自我。

责任——行动诠释神圣承诺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清 顾炎武《日知录》

责任是什么?清代的顾炎武说出“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话,把责任看成是国家赋予我们应尽的职责。近代学者梁启超认为人生须知负责任的苦处,才能知道尽责任的乐趣,把负责任看成是人生的一种乐趣。

责任,从本质上来说,是一种与生俱来的使命,它伴随着每一个生命的始终。当你成为社会一分子的时候,你的身上就有了不可推卸的责任——对配偶的、父母的、儿女的、朋友的、社会的、工作的责任。

责任是对自己、对他人的一种承诺,加入一个公司,责任就是对企业和客户的一种承诺;回到家中,责任就是对家人的一种承诺。无论什么时候,我们都应当肩负起自己的责任。《史记· 循吏列传》记载过“李离伏剑”的故事。

李离是晋文公的法官。他听察案情有误而枉杀人命,发觉后就把自己拘禁起来判以死罪。晋文公说:“官职贵贱不一,刑罚也轻重有别。这是你手下官吏有过失,不是你的罪责。”

李离说:“臣担当的官职是长官,不曾把高位让给下属;我领取的官俸很多,也不曾把好处分给他们。如今我听察案情有误而枉杀人命,却要把罪责推诿于下级,这种道理我没有听过。”

他拒绝接受文公的命令。晋文公说:“你认定自己有罪,那么我也有罪吗?”李离说:“法官断案有法规,错判刑就要亲自受刑,错杀人就要以死偿命。您因为臣能听察细微隐情事理,决断疑难案件,才让我做法官。

现在我听察案情有误而枉杀人命,应该判处死罪。”于是不管晋文公对他的一再开脱,在朝堂之上伏剑自刎而死。

也许有人会觉得这个李离有点傻,但是从履行个人职责,捍卫司法公正的角度上来看,李离却又让人可敬可佩。这种担当责任的精神,使李离以一名普通小吏的身份而备受世人敬重。

在湖南,也有一位“李离式”的好村官,他的名字叫宋先钦。他主动为集体决策失误承担全部责任,并历时10 年,举家还债30 余万。一本本账簿,一摞摞收条,记载着宋先钦一家的艰辛困苦,也记载着宋先钦撼天动地的担当精神。2003 年,他成为中央电视台“感动中国”人物候选人。

宋先钦是湖南辰溪县后塘瑶族乡莲花村前党支部书记。1990 年7 月,一个福建老板通过乡政府的引荐来到村里,经研究,村里决定办瓷砖厂,向信用社和村民集资筹集了18 万元,因上当受骗,办厂亏了,欠下18 万多元债务。大家哭成一片,宋先钦站起来说,我是村支部书记,我应该负责,所有欠款,包括村民的集资款,都由我一个人来还,决不向村民摊一分一厘。

宋先钦踏上了漫长的还债之路。当时他的三个儿子有两个还在读书,家里的生活条件并不宽裕,妻子听到他要替全村人背债的消息,忍不住哭了。宋先钦的大儿子对他妈妈说:“既然父亲已经承担了这笔债务,我们就不要再责怪父亲了。你也不要哭了,只是我们一家人如何来想尽办法尽快还清债务,使大家能够过平平常常、平平安安的日子。”同时还说:“假如父亲这辈子还不了,我来还,我还不了,由我儿来还。”

家人的理解给了宋先钦最大的支持。大儿子宋成林卖掉自己经营多年的录像厅,到城里打工。两个小儿子也放弃了学业,回家帮父亲办砖厂。

为了还债,全家人想尽办法赚钱,过着极为清苦的生活。为了加快还钱的步伐,宋家又开始发展养殖业。大儿子离妻别子,远赴珠海打工。他只留下每天基本的伙食费,然后每月把钱寄给父亲,6 年时间里他靠搬货物给父亲寄回了56000 元。

一边不分日夜地劳作,一边省吃俭用,宋先钦号召全家人要从牙缝里挤出每一分钱。一次,宋先钦从6 米多高的窑顶摔了下来,他苏醒后说的第一句话便是:“我可不能死,我死了那些债怎么办呢!”

1995 年,县里决定把宋先钦提拔为副乡长,但宋先钦婉言谢绝了:

“我现在的责任是还债,我绝不能失信,要是当了副乡长,几十万元的债务就泡汤了。”

2001 年12 月28 日,是宋先钦喜极而泣的日子。宋先钦将凑来的2800 元钱分成两份,一笔2000 元,一笔800 元,穿过纷纷扬扬的大雪,分别送到村民涂莲花和宋文荣手中,这是他的最后两笔债务。到此,经过全家人10 年矢志不移的奋斗,终于还清了所有债务连本带息共计304600元。在还清了最后一笔债务后,宋先钦辞去了村党支部书记的职务,他和家人终于可以聚在一起享受安宁的生活了。

回顾10 年艰辛的还债历程,宋先钦说:“替村里还债,我从没后悔过,我不愧对国家,不愧对组织,不愧对任何一个村民。”宋先钦说自己之所以这么做,主要有两个原因:“第一个原因办事凭你的人格,你一签字,人家就给你借了,这笔钱不还,对不住人家,你不还,别人以后也不还。第二个原因,这件事情在我有生之年不去了结它,对于今后后塘乡发展经济是一个阴影,以后,有人会指着我的鼻子骂,说某某人在任支部书记时办的企业,现在债还没有了结。”

也许宋先钦的官职并不高,做出的事也称不上是丰功伟绩,但是他掷地有声的话和履行责任的精神却让每个人都肃然起敬。一个人无论担任何种职务,做什么样的工作,都要对他人负责,对他的工作结果负责,这事看似简单实则很难做到,宋先钦做到了。他用自己的行动诠释了“责任”

二字沉甸甸的含义。

责任是神圣的,当我们坚守职责时,我们也是在履行人生最根本的义务;坚守职责,就是守住生命最大的价值。

忠诚——千金难买一腔忠贞

忠,德之正也。

——《左传· 文公元年》

忠诚体现了中国传统道德和中华民族人格的要义。从古至今,我们区分人格高下的一个重要标准就是看其是否具备忠诚的品格。一个人若能拥有忠诚的品质,自然能赢得人们的敬重和信任,这是花多少金钱都无法换取的。古往今来,人们对忠诚的重视是不分国界、不分肤色的。

国外有一家著名航空公司在开辟该国首都至美国芝加哥的国际航线时,因业务需要,在美国招聘空姐。有个应聘人员各方面的条件都较优异,被航空公司的人事考官看好,拟作为领班。在面试就要结束时,该主考官问了一个小问题:“公司准备在本国用三个月的时间对所有受聘人进行一次培训,这样,你将远离自己的国家和亲人,在生活和感情上能适应吗?”这位小姐回答说:“我离家在外已经有几年了,自己一个人生活已习惯了,至于出国,也没关系,说实在的,在这儿我早已待腻了!出去不是更可以增长见识吗?”主考官听到这话,脸上的笑容马上消失了,待她走出门后,就在她的表格上写上了“NO”,并对其他人解释道:“一个对自己的国家都不忠诚的人,又怎会忠诚于公司呢!”

忠诚是一个人人格的基石。失去了忠诚,人格就失去了支点,面对周围斑驳陆离的诱惑,随时都有叛变失节的危险。苏武牧羊的故事在我国是家喻户晓的。

据《汉书· 苏武传》记载:天汉元年( 公元前100 年),苏武奉命赴匈奴被扣,匈奴贵族多方威胁诱降未遂,又把他迁到北海( 今贝加尔湖) 边牧羊,坚持19 年不屈。始元六年( 公元前81 年),因匈奴与汉和好,才被遣回朝。苏武出使的时候,才40 岁。在匈奴受了19 年的折磨,胡须、头发全白了。回到长安的那天,长安的人民都出来迎接他。他们看见白胡须、白头发的苏武手里拿着光杆子的旌节,没有一个不受感动的,说他是个有气节的大丈夫。而他心如铁石坚,不背叛祖国的气节,也流芳千古,为后人所称道。

面对匈奴的威逼利诱,苏武始终保持气节,不为所动,就在于内心的一腔忠诚。忠诚的员工是企业最大的财富。阿里巴巴的CEO 马云曾因在互联网领域的卓越贡献,登上了《财富》杂志的封面,他本人也成为中国草根创造财富的典型代表。他曾经明确表示过自己最讨厌什么样的人,他说:“我最不喜欢不忠不义之徒!”相信这也是所有老板们的心声,没有人会喜欢不忠不义之徒。太平洋建筑集团董事局主席,著名的企业家严介和在一次电视采访中,被主持人要求说出其提拔下属的标准时,毫不犹豫地选择了代表忠诚的“关羽”。

有人说职场如江湖,职场如战场。然而忠诚的人,只有一个简单的职场。忠诚是最好的护身符,忠诚的人永远不会担心失业和发展问题。在诱惑和浮躁的环境下,我们更应当坚守忠诚的品质。

勤奋——勤能补拙,苦能生才

一日不作,一日不食。

——唐 百丈怀海禅师

《后汉书· 光武帝纪》记载了一则汉光武帝刘秀的故事:

东汉开国皇帝刘秀为帝30 年,“每旦视朝,日仄乃罢。数引公卿、郎、将讲论经理,夜分乃寐。皇太子见帝勤劳不怠,承间谏曰:陛下有禹、汤之明,而失黄、老养性之福,愿颐爱精神,优游自宁。帝曰:我自乐此,不为疲也。”于是,留下了“乐此不疲”这一经典成语,直到今天仍然经常被人们引用。

刘秀勤政为民,每天都和诸位公卿大臣忙碌到深夜,皇太子于心不忍,就劝谏父亲注意身体。刘秀却说,以勤政为乐,不知疲倦。可谓古代皇帝中的典范。

勤奋是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论语· 述而》:“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孟子· 离娄下》:“仰而思之,夜以继日。”意思是求学问,做事情要努力勤奋,不能懒惰懈怠。

勤奋是立身处世的重要原则。禅宗曾有“一日不作,一日不食”的说法,说的就是做人要勤奋,只有通过诚实的劳动才能换来有尊严的生存。

这个说法源自唐代百丈怀海禅师。怀海是福州长乐人,出家后师从马祖道一,在江西弘扬禅宗二十多年。他制了禅寺中的集体劳动制度,称为“普请”法。怀海以身作则,带领僧众参加劳动。执事僧见他年老,心中不忍,暗中藏了他的农具,请他歇息。怀海一时找不到他的农具,竟然不肯吃饭。于是“一日不作,一日不食”的教训便流传了下来。

只有勤奋才能换来有尊严的生存。勤奋还可以磨砺一个人的意志,提高一个人的能力。机遇也往往青睐那些勤奋的人。我们常会看到懒惰和抱怨没有机会的人,而很少见过勤奋而怀才不遇的人。

清末时梨园中有“三怪”,他们都是因勤学苦练成了才。瞎子双阔亭,从小开始学戏,后来眼睛因疾失明,但他并没有因此而懈怠,反而更加勤奋学习,苦练基本功,平时,他在台下走路时需要人搀扶,可当他上台表演时,却寸步不乱,演技超群,最后成为才艺精湛的名须生。另一位是跛子孟鸿寿,幼年身患软骨病,身长腿短,头大脚小,走起路来很不稳当。

他并没有因此而自卑,而是暗下决心,勤学苦练,扬长避短,后来一举成为丑角大师。还有一位是哑巴王益芬,先天不会说话,平日看父母演戏,一一记在心,虽无人教授,但他每天起早贪黑练功,常年不懈。艺成后,一鸣惊人,成为戏院里有名的武花脸,被戏班奉为导师。

勤奋可以充分发掘出个人的潜能,使一个人克服自身和外在条件的不足。勤奋是一种永不过时的成功经验,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在生存竞争的压力下,勤奋更是企业和个人应当发扬的精神。很多企业家本人也是艰苦奋斗的楷模。很多优秀的企业,都有艰苦奋斗的传统和文化。

1975 年1 月9 日,王永庆在接受美国圣若望大学赠授荣誉博士学位的典礼上,说了一段发人深省的话。他说:“我幼时无力进学,长大时必须做工谋生,也没有机会接受正式教育,像我这样一个身无专长的人,永远感觉只有吃苦耐劳才能补其不足。”“而且,出生在一个近乎赤贫的环境中,如果不能吃苦耐劳,简直就无法生存下去。直到今天,我还常常想到由于生活中受过的煎熬,才产生了我克服困难的精神和勇气,幼年生活的困苦,也许是上帝对我的赐福。”

从这段话里,我们可以知道,吃苦耐劳不但是王永庆的座右铭,也是促使他成功的主要动力。世界上为何有人成功,有人失败?关键就在于能否吃苦耐劳;每个人的聪明才智都相差无几,凡事只有下苦功才会有好结果。

只有勤奋,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据一席之地。有句话,叫做勤奋的人不一定会成功,但成功的人一定都是勤奋的人。一个人除了懂得要勤奋之外,还应当明白勤奋的方法。曾国藩曾从五个方面来阐述勤:“大抵勤则难朽,逸则易坏,凡物皆然。勤之道有五:一曰身勤。险远之路,身往验之;艰苦之境,身亲尝之。二曰眼勤。遇一人,必详细察看;接一人,必反复审阅。三曰手勤。易弃之物,随手收拾;易志得事,随笔记载。四曰口勤。待同僚,则互相规劝;待下属,则再三训导。五曰心勤。

精诚所至,金石亦开;苦思所积,鬼神亦通。五者皆到,无不尽之职矣。”

我们在工作和生活中也要从这五个方面来规范,身、心、眼、口、手,这五个方面都努力去完善,勤奋虽然不是成功的充分条件,但是必要条件。只要做到了勤于动手,勤于动脑,勤于创新,就能够让勤奋产生价值,让努力创造效益。

和合——和气才能发挥合力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孟子· 公孙丑下》

2006 年8 月6 日,温家宝总理去医院为95 岁高龄的季羡林先生祝寿,温总理送来一盆枝繁叶茂的君子兰,向这位学贯中西、笔耕一生、在海内外享有盛誉的学者表示敬意。此间季羡林和温总理探讨了“和谐”这个话题。季羡林说:“有个问题我考虑很久,我们讲和谐,不仅要人与人和谐,人与自然和谐,还要人内心和谐。”

温家宝总理说:“《管子· 兵法》上说‘和合故能谐’,就是说,有了和睦、团结,行动就能协调,进而就能达到步调一致。协调和一致都实现了,便无往而不胜。人内心和谐,就是主观与客观、个人与集体、个人与社会、个人与国家都要和谐。个人要能够正确对待困难、挫折、荣誉。”

一位是饱经世事,博览群书的大学问家,一位是高屋建瓴,日理万机的总理,两人关于和谐的对话十分值得我们深思和学习。“和合”思想是儒家传统文化精髓之一,也是儒家和谐价值观的集中体现。“和合”包含了和睦和团结两个含义。在一个公司中,和睦是团结的基础,只有和睦才能发挥团结的力量。

儒家和谐价值观有丰富的内涵,主要体现在儒家的“太和”理论和“中庸”之道中。《中庸》认为“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这就是说,只要达到中和这种至善完美境界,那么,天地就能由此而运转不息,万物也能由此生生不已。“太和理论”倡导“心和”、“人和”、“天和”。以个人身心和谐为“心和”,人际与社会和谐为“人和”,人与自然和谐为“天和”,三者合而为一的和谐思想为“太和”。

以“天人合一,万物一体”之“和”为最高境界,倡导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和谐相处。

另外,在“和合”思想中,儒家还主张“和而不同”,和谐而又不千篇一律,既能够保证个性特色又能够不彼此冲突;和谐以共生共长,不同以相辅相成。“和而不同”并非无原则的和,而是争而有道,以理相争,依礼而争。在“心和”、“人和”、“天和”中,还特别强调“人和”的重要性,认为在“天、地、人”的相互和谐中“人和”最为重要。

儒家的“太和”理论和“中庸”之道,孕育着“和合精神”。所谓“和合精神”,指的是在团结友爱、和谐相处的基础上形成的团队精神,而不是在利益等外在因素下形成的“利益集团式”的合作。公司是一个“小社会”,各种各样的人在一起共同生活,要想形成亲密无间的合作关系,就应当互相尊重,以和相待。在现代公司中,人与人之间难免会因为任务分配,职位升迁等问题产生种种冲突和争端,严重影响了团队间的合作,给公司带来很大的负面影响,这样的例子屡见不鲜,这时候就应当以大局为重,和气为贵,发挥“和合精神”。

黄先生因为工作业绩突出,被总公司派到下属一家汽车公司任总经理。当时这家公司派系斗争严重,几个较大的派系间明争暗斗,公司业绩直线下滑。黄经理刚刚到任,就被下属们“划归”了某一派系,而对立派经常在工作上给黄经理设置障碍,以此削弱黄经理的威信。

对立派中的首要人物是生产部的陈主管,这个人工作十分卖力,属于吃苦耐劳,对公司忠心耿耿的那类人。但他有一个缺点,就是喜欢拉帮结派,对自己不喜欢的人,就下狠心整,有种置人于死地而后快的心理,所以公司上下的人都很怕他,平时人人都不敢得罪他。

有一次陈主管犯了一个大错误。当时,公司的几位副经理都倾向于将其开除,陈主管也认识到了问题的严重性,也做了被开除的准备。

开会时,大家像是事先有了约定似的,一致认为陈主管不可留,留下来是公司的损失。他们列举了许多不可饶恕的“罪状”,见大家都这么说,陈主管也不好做过多的辩护。大家的目光都集中在黄经理身上,只听黄经理说:“我认为看一个人,不能老将目光盯在他的缺点,更多的是要看他的优点。人总是会犯错的,在座的这么多人,谁能告诉我,你没有犯过错误?我们要公正地对待,只要功大于过,就是一个好人才。我承认陈主管身上有许多缺点,但是大家也应该看到,他身上同时也蕴藏着许多优点。

对于他的优点,大家为何视而不见?陈主管的工作可以说是很出色的,他干工作的那股劲头,恐怕是在座的各位所不具备的。他的这种对待工作认真负责的精神,在一个团队中,能起到很好的示范作用。仅此一点,我们就没有必要开除他,这样的职员是不好找的。他并不是主观上犯错误的,而是无意犯下的。有人说,他的这种过错非同小可,给公司带来了不小的损失。是的,他这次是给公司造成了一定损失。但我相信,给他一次机会,他会在以后的工作中加倍努力,把这次的损失补回来。”

黄经理的话音一落,整个会场鸦雀无声,陈主管做梦也没有想到黄经理会替他说好话,感动得热泪盈眶。由于黄经理的坚持,陈主管被公司留了下来。黄经理在关键时刻拉了陈主管一把,不仅获得了良好的声誉,还赢得了陈主管的忠心,在以后的工作中陈主管积极配合黄经理,成了黄经理的得力干将。

在人情冷漠的现代职场,黄经理的举动十分可贵。他明白一个道理,每个人都会犯错误,只有彼此之间懂得宽恕和尊重,才能够建立和谐团结的氛围,大家才会齐心协力,通力合作。我们在团队中就应当培养这种和谐相处的关系。一个企业如果人人都能心怀善念,互助互爱,自然就会形成宽容团结的氛围。

守纪——制度保障共同利益

欲成方圆而随其规矩,则万事之功形矣。

——《韩非子· 解老》

2008 年5 月18 日中午,两个解放军战士走进了四川彭州的一家饭馆,看上去很疲倦,身上也沾满了灰土。两个人点了简单的饭菜,坐在那里吃。

饭店老板看到这个情景,知道解放军抗震救灾辛苦,不忍心解放军就吃点素菜,主动让厨师炒了两个荤菜给解放军战士送去,但是解放军一口都没动。

后来解放军战士吃完饭后就离开了。服务员在收拾饭桌时,看见旁边的碗底压着一张折叠好的纸,她打开一看,里面是20 元钱,纸上还写了这么句话:“谢谢!我们是人民解放军,不拿群众一针一线,这是铁的纪律!”服务员的眼泪当时就流了下来,这张纸条在整个饭店传阅着,大家都被这两位解放军战士深深地感动了。

对于一个组织而言,纪律永远比任何东西都重要,没有了纪律,便没有了一切。韩非子在《解老》中说:“欲成方圆而随其规矩,则万事之功形矣。”大意是,要想画成方圆而能遵循规矩,那么一切事物的功效就都显现出来了。韩非子认为,“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治理国家要依法治国。规矩的执行要靠严格遵守纪律来实现。

规章制度是一个公司成熟的主要标志。世界上很多做得好的企业都十分重视制度和纪律。

同样,华为也十分重视制度建设和纪律。有人说,华为今天的成功直接源于1996 年开始的制度建设和全面优化管理。这话一点都不夸张。

1998 年,历时三年的《华为基本法》终于出炉了,可怎么执行却成为一个难题。由于缺乏经验,自己又无法通过摸索在根本上实现突破,任正非最后下定决心:“毕竟我们没有做过世界级公司,没有经历过成熟管理是怎样形成的,只有花钱去买人家成熟的流程管理,实际上是花钱买经验、买时间。”为此,华为又斥资5 亿元聘请国外管理咨询公司,全面改造华为的流程系统,进行脱胎换骨的改造。

改造首先从研发系统开始。华为过去的研发系统经常出现两个问题:

要么实用产品迟迟推不出来,要么摸不准符合市场需求的标准,产品一改再改,无法一步到位。为此,华为早在1997 年就开始尝试改革研发系统,专门收集过IPD(集成产品开发)研发管理方面的资料,让公司高层一次又一次地学习,可惜效果不佳。这一回,任正非没再留任何余地:“不学习IPD、不支持IPD 的干部,都给我下岗!”为了保证能够将国际先进的管理体系不走样地移植过来,他甚至下了死命令:“5 年之内不许进行任何改良,不允许适应中国特色,即便不合理也不许动。5 年之后把人家的系统用惯了,我可以授权进行局部的改动。至于结构性的改动,那是10 年之后的事情。”这便是任正非著名的“三化”理论,即先“僵化”接受,后“固化”运用,最后再“优化”改良。

正是有了这条看似不近人情的纪律作保证,华为的改造相当成功,也给公司带来了意想不到的成功,至今没有出现过大的管理失误。大家不妨设想一下,在公司改革这种生死关头,如果大家不保持统一步调,命令无法得到有效执行,甚至上令无法下传,那么最终将导致怎样的结果?

企业的纪律正是对员工权利的最大保护。同时,纪律也是效益的保障。在戴尔,它生产的每一个产品都是有订单的,它通过自身成熟的网络,每20 秒,就整合一次订单。这使得戴尔可以实现产、供、销无缝接轨,厂商和市场资源得到最有效的整合和配置。从中我们可以看出数字化管理和规范作业所创造的秩序之美,它也是企业的效益之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