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方的牌,基本上可以分为硬实力和软实力两部分。
毫无疑问,在硬实力方面,赵国手里的牌要比秦国的差一个档次,但是它手里还是有一张王牌的——软实力。
春秋以来,秦国的国际形象(跟蛮族厮混)和文化基础(基本上没有)就是中原诸侯的笑料,整个国家的软实力软得不能再软,基本上没有杀伤力。
赵国虽然在中原边缘,但好歹还算是中原诸侯,文明也跟中原主流同步,软实力不知道比秦国高多少。
在争夺上党的过程中,赵国跟秦国单挑的话,软实力没啥特别的用处,硬碰硬死磕就是了,结果就是长平的结果。
那赵国干嘛非得跟秦国单挑呢,哪一条战争规则规定,战争必须是两个国家单挑,不能找人搭把手呢。
怎么会这样呢之软实力不软
跟秦国相比,赵国是那个弱一点儿的孩子,但是它有中原兄弟啊。虽然这些中原兄弟帮它打架不会不讲价钱,但是赵国完全有资格跟这些兄弟讨价还价。
从苏秦开始,赵国就是六国合纵的重要推动力量,并且在历次合纵活动中都积极掺和。没有合纵的时候,它也经常帮助三晋中的其他两家跟秦国死磕。
忙活了那么多年,让赵国收获了一个相当良好的国际形象,并且还是绝对正面的抗秦形象,这也让赵国有资格跟这些中原的兄弟讨价还价。
反观秦国,一直不怎么遵守游戏规则,国际形象相当糟糕,基本上就是一个绝对负面的形象。不过呢,它的块头实在太大了,一般人也不敢跟它单挑。
到了秦昭王时代,任何一个国家单挑秦国,都基本上没戏了。
要是群殴呢?
曾经有一个群殴秦国的机会摆在赵国面前,可惜它没有珍惜,不知道它会不会后悔。
为了国家安全,赵国利用难得的窗口期先下手为强,拿下上党这个天上掉下来的馅饼。
走了这一招好棋后,赵国上下就有点儿找不着北了,在秦军沉默的那一年当中,他们竟然也玩儿沉默是金,连一次大国外交都没有。
如果赵国利用这一年的窗口期,跟中原的弟兄们走动一下,该赔礼道歉的赔礼道歉,该送礼的送礼,该归还的归还,该割让的割让,先把兄弟们拢到一块儿帮着自己过了这一关再说。以赵国积攒多年的人品,中原的兄弟应该会给它帮帮场子,到时候,赵国何至于在长平跟秦国单挑啊。
可惜,赵国人什么也没做。这让我很不理解,难道赵国君臣真的认为秦国还会咽下他们送上来的苦果?是他们太看重阏与胜利的重大意义了,还是赵国人天生节俭,舍不得下本儿?
走上了跟秦国单挑的羊肠小道后,赵国也就走在了失败的阳光大道上。
事实证明,跟秦国单挑,赵国没便宜赚。
第一次交锋就损兵折将,让赵孝成王意识到就这样一条道走到黑,没什么好果子吃,起了停战的心思。这个想法绝对正确,停损点选得也比较合适。当时赵国只是蹭破了一点儿皮,见坏就收,防止接下来的大失血,是一个相对合理的选择。不过呢,要想真正停损,就应该按照虞卿说的去做。
秦国人那一通忙活,也就是准备了一桌菜。这桌子菜招待赵国就已经够勉强的了,要是再来几个不请自到的客人,秦国人该典当衣服啦。
在当时,只要其他诸侯一接纳赵国的使者,哪怕是他们只聊一下天气,都能让秦国人睡不着觉。在那种情况下,再跟秦国人商谈停战,赵国人将掌握相当程度的主动,极有可能弄个和局,比如,在上党搞个非军事区之类的。
可惜,赵孝成王又一次失算,竟然鬼使神差地单独去跟秦国媾和,让自己成为了一个中原孤儿。整个长平战役中,赵孝成王就犯了这么一个错误,唯一的,却是最不该犯的错误。
此后,摆在赵国面前的就是一座独木桥了,单独跟秦国死磕到底的独木桥。
失败的前景,在向赵国人风情万种地招手了。
从先前不进行外交工作,到现在跟秦国单独媾和,赵孝成王的这一系列表现让我不得不揣测,这小子就是个战国版的葛朗台。
做人不能太葛朗台,做领导人更不能跟葛朗台沾边儿。
媾和失败后,廉颇在前线战术上的成功已经没有任何意义了,虽然他的一切战术都是从战场上双方的实际情况出发,作出的正确选择。
恰恰是这个正确的选择,极有可能给赵国带来最不正确的结果。
如果赵军按照廉颇的打法,藏在乌龟壳里,打死不主动进攻,那么赵国的所有物资就得源源不断投向长平这个无底洞。
如此长久消耗下去,即便能够把秦国拖垮(这个概率并不太高),解除了秦国对赵国的威胁,那赵国自己恐怕也只剩下半口气了。
别忘了,那是在战国,其他国家看着只剩半口气儿的赵国,能没啥想法?
此时的赵国正好是其他诸侯的猎物,不可多得的合时合口味的猎物。
到那时候,赵国会死得更难看。
后来,燕国就曾经以身试法,虽然失败了。
为了避免这个可怕的结局,赵孝成王必须改变。
在我看来,这会儿赵孝成王可以从两个方面改变:换前线的将领,充分利用现有的力量,搞定秦国人,守住上党;换自己的思想,放弃上党,存人失地,希望以后能够找到机会扳回一局。
赵孝成王自己也知道,秦国人的目的就是尽最大可能歼灭赵军的有生力量,但是实在没有更多的人供他挑选,所以只能换上了赵括。
我恶毒地揣测一下赵孝成王,他是在拿那四十万赵军将士赌博。换个将领去跟秦军赌一把,赢了,在上党站住脚,那赵国就赚大了;输了,也能够在最大程度上消耗秦国,让秦国即便能够拿下上党,也累得吐出心肝肺,给赵国争取一个相当长的喘息时间。
四十万赵军将士,就这样被扔到了赌桌上,输赢就看新来的老大水平怎么样了。
赵括的水平到底如何,说不清楚,在史书上他只有这么一个表演的机会,还让他演砸了。
如果他再谨慎一点儿,赵军将士即便最终还是全军覆没,也应该不会死得那么窝囊。后来霍去病千里远征,无后方作战,咋不说他不谨慎呢?虽然我尽量不成王败寇,但是历史总是免不了成王败寇。赵括惨败于长平,是纸上谈兵;霍去病千里立功,是年少有为。
历史,有时候就是这么残酷!
也许赵孝成王看了看自己国内的经济状况,就知道了,只要失去了上党,赵国将永远不会再有机会了。
赌吧,赌吧,不是罪。
在那一刻,我们处在赵孝成王的位置上,能不能下一个“存人失地”的决心呢?
赵孝成王的赌博虽然输了,可能输得超乎他的想象,但终究还是起了一点儿作用。
在长平战役的最后时刻,秦国上下拿出了吃奶的劲儿,总算完成了任务,同时也把自己累得七荤八素,后面再想干什么,脚步就没那么轻盈了。拖着灌满了铅的双腿,秦国人下了太行山,来到了赵国的都城——邯郸。
这会儿,在硬实力上,赵国是一两,秦国也没有半斤了,是拼软实力的时候了。依靠着自身还算不错的软实力,赵国度过了立国以来的又一次危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