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苹果式营销
14753100000026

第26章 比尔·盖茨为什么不在苹果的顾客群里

发挥一下想象,一个身家千亿的富豪,在现实中会使用什么样的电子产品?相信大多数给出的答案是:富豪当然会使用价值不菲的名牌电子产品,这样才能与他们的身价相匹配。其实,事实并不像这些人想象的那样。比如,曾长期蝉联世界首富之位的比尔·盖茨就从来不使用苹果公司的产品。虽然在一些场合他不会暴露自己所使用的电子产品,但细心观察的人还是发现了一个细节:盖茨使用的电子产品当中根本不会有苹果公司生产的产品。对此,一些人感到非常不解。

虽然盖茨的习惯让一些人感到惊奇,但如果仔细分析就会发现,这其中表露出的不仅仅是他不使用竞争对手生产的产品的决心,还传递出他很高的自我认同感。然而在现实中,并不是所有人都拥有这样的精神,甚至有些人还常常被压力打倒。

可以说,在现实生活中,压力伴随在每一个人身边。虽然人们本能地想排斥它,但压力所产生的焦虑和不安却经常让人挥之不去。也就是说,人们越是躲避压力,它就越不消失,甚至会变本加厉。与此同时,一些人还用“有压力就会有动力”这句话主动寻找压力。这也就是说,压力是把双刃剑,促使人们成长的同时,也可能会伤害到人们。而当外界对某一件事情的紧张程度超过了人们认为自身所应该具备的处理事情的能力时,内心就形成了压力。由此而言,心理压力其实就是一个人最真实的主观感受。

很多时候,当一个人遭遇到一件不确定的事情时,自己缺少应对能力或者事态的发展对自己产生某种程度的威胁时,一种无形的、给人产生不良心理体验的压力就产生了。而当一个人相信自身有实力去完成某一件事情时,就会将压力看成是一种激发斗志的挑战。在这种情况下,压力不仅不会让这个人在心理上产生不适的感觉,反而是促使他工作或生活的动力。对此,盖茨总结出了这样一句话:“一个人相信自己能做好,压力就是动力,而一个人缺少信心去做好一件事情时,压力就是最大的阻力。”

心理学研究认为,一个人的心理压力不断增高的最主要原因是一个人的自我认同感不足。也就是说,一个人在某些时候缺少足够的信心。大多数情况下,一个人的自我认同感降低,就会形成相对僵硬和被动的理念。现实中,如果一个人没有自我认同,就会难以忍受缺少足够关注的角色及处境,从而产生悲观心理;没有自我认同,一个人就会将外部标准的成功当成是一种极大的渴求,对于失败充满过分的恐惧心理,从而使自己丧失斗志;没有自我认同,一个人就会在不知不觉间发现自己会受到内心不安全感的支配,并需要用权力的外壳或者炫耀的身份标签等保护自己不受伤害(比如,借助名车、名牌服装、高级别墅等炫耀自己)。

而对于那些缺少自我认同的人来说,要懂得学会欣赏自己,认可并接纳自身的全部特性——一个人建立起稳定、坚不可摧的自信能力,可以最大限度地让一个人和“悲观预期”的心理干扰说“不”,对事情的重要性进行理性的取舍,积极主动地调控自身的压力。虽然一个人控制自身压力的对策分为不同的层次,但归根到底还是要在自信问题上下好功夫,而最有效的途径就是提升自身的自我认同度,用“不失去自我”的意念与内心自我怀疑引发的隐形压力相抗争。

自我认同就是对自己的无条件接纳和包容,最集中的表现就是一个人能够认可和接纳自身的全部特性,包括自身的缺点。自我认同不会因一时的得失而否定自己,不会轻易地受情绪的控制,无论顺利与否,一个人对自己都有一个客观全面的认可,不会让自己完全受外在环境的影响而改变自己的特质。

现实中,人们产生的心理问题多种多样,但自我认同是一种对个人心理平衡、与社会组织协调发展的真正健康、有力的概念。它强调,无论成功和失败,是遭遇挫折还是收获梦想,都要从自我欣赏做起——这样不仅可以使人们回归到快乐生活的本源,还能使人们做自己最好的心理治疗师。

盖茨之所以不使用被很多人热捧的苹果电子产品,与他对自身高度的自我认同紧密相关。因为盖茨不仅拥有足够的自信心,而且还是一个认可和接纳自身全部特征的人。也正是因此,他没有成为苹果顾客群里的一员,这或许就是他的不同寻常之处。所以说,那些像盖茨一样自我认同度高的人恐怕不会成为苹果的顾客,因为他们不会像大多数人一样盲目地去追求某种事物,反而会更加理性地选择符合自身需求的产品。如此看来,乔布斯对这些人使用的心理战术恐怕就要失效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