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苹果式营销
14753100000027

第27章 为什么说苹果在发展中运用了“人际吸引法则”

众所周知,苹果公司的电子产品闻名世界。由此而言,它的发展肯定离不开独具匠心的创新,但如果要说它在发展中运用了人际吸引法则,相信很多人都会感到不解。

夏洛特·布勒是美籍德国心理学家,他在对心理学的研究中曾经做过这样一个心理测试:实验安排被测试者在四种不同的情境下进行测试,以观察他们的心理。第一种测试会始终用肯定和赞美的评价方式评价被测者;第二种测试会始终用反对或否定的评价方式评价被测者;第三种测试用先认可再否定的评价方式评价被测者;第四种测试则用先否定后认可的评价方式评价被测者。通过研究的数据表明:在这四种评价方式中,大多数人更容易接受第四种先否定再认可自己的评价方式;而第三种先认可后否定的评价方式是大多数人最不能接受的。其实,布勒通过这样的测试就是要揭示心理学中非常有意思的“人际吸引增减原则”。

或许有人会发出疑问:“什么是人际吸引呢?”对此,布勒的解释是:人际吸引是人与人之间特有的一种喜欢情感或喜欢的积极态度。人与人在社会交往中不仅要相互认知并相互感觉,还会产生一定的情感关系。比如,两个陌生人在进行深入了解后,会成为朋友,甚至会产生爱慕心理;而由于人们每天都会在工作中接触到同事,久而久之就会对同事产生一定的情感,这些情感就是人际吸引的表现。通常而言,人际吸引是在双方相互喜欢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而吸引最直接的表现形式就是喜欢对方或与对方建立起良好的友谊,甚至对对方产生强烈的爱慕心理。

布勒通过长时间对这种心理现象的研究,概括出了其具备的重要原则。在布勒看来,两个人之所以会互相吸引,首先要具有相似性原则,即人们更倾向于与自己相似的人交往。这里所指的相似性是指人们感知上存在的相似之处,而不是客观上的相似性。感知上存在的相似之处包括两个人的人生观、价值观、自身品行、对事情所采取的态度。研究表明,两个人之间存在的感知上的相似性越多,越能得到别人的支持和喜欢。然而,这就存在这样一个问题:人们在早期的交往中,自身的价值观、自身的言行举止以及对事情采取的态度往往不能表现出来,而其他一些因素,如年龄、外貌等则在起着很重要的作用。但是,随着两个人关系的深入以及交往的进一步加深,彼此的价值观、个性品质等随之就都凸显了出来。无疑,在这种情况下,彼此就能看清真实的对方,由此就会出现两种截然相反的情况:要么两个人之间产生人际吸引,要么两个人之间产生不了这种感觉。其实,两个人没有产生人际吸引最根本的原因是,彼此在价值观或者个性品质等方面产生不了相似性,也就是没有产生强烈的吸引动因,所以也就不会产生人际吸引。因此,两个人之间是否存在相似性是双方能否产生人际吸引的根本要素。

而产生人际吸引的第二个原则是双方能否产生互补性。比如说,一个主动支配型的男性与一个被动顺从型的女性之间就存在互补性,因为这样不仅能产生吸引力,还能相互满足对方心理的要求。通俗来讲,在支配型男性看来,自己就应该主动与女性交往,并做好她们的“护花使者”;而被动型的女性从心理上就总是认为男性应该支配自己,并为自己提供建议,而自己就应该做出一副小鸟依人的姿态。当两个人有这样的特征时,他们之间就会相互吸引,并产生人际吸引的效应。

布勒通过研究发现,外貌美的人具有一定的吸引力,这种吸引力无论是对于男性还是女性来说都是一样的。比如,男性喜欢看容颜美丽的女性,并以此作为生活的一部分;而女性也有同样的心理特征,她们也会对帅气的男性忍不住多看上几眼,只不过与男性相比,她们更懂得含蓄罢了。布勒认为,一个人的外貌秀美能给别人留下非常深刻的印象。自古以来,人就有喜欢美好事物的倾向,尽管不同地域、不同文化的人对于美的标准会存在差异,但一个不容否认的事实是,外貌美确实是增加人际吸引非常重要的一个要素。

此外,交往频率的多少也决定着人与人之间能否产生人际吸引。布勒被邀请到纽约心理学院授课期间,曾给学生讲了这样一个例子:当以前从没有见过面的两个人在一起交谈时,让他们交谈一次就离开,然后把两个人的照片分别交给他们看。首先让他们看一次后说出对对方的喜欢程度,结果发现,只看了一次照片的两个人对对方的喜欢程度都不高,也不会留下什么深刻印象。接下来,再让他们尽可能多地看照片,并让他们说出内心的感受。在这种情况下,两个人竟不约而同地表示对方在自己心里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并越来越喜欢对方,而这在心理学上被称为“曝光效应”。也就是说,两个人相互曝光给对方的频率越高,双方产生吸引的概率就越高。

讲述完这个例子后,布勒继续说道:“人际吸引在日常生活中是一种普遍存在的现象,这种现象解释了人们习惯与喜欢的人在一起的原因。不仅如此,人与人之间产生的爱恋也是人际吸引的一种特殊表现形式。”布勒认为,当两个人产生人际吸引效应后,通过更深一步的接触就会产生出令他们更为愉悦或者兴奋的感受,当这种感受越来越强烈时,两个人之间的情感就会得到升华,也就意味着两个人之间点燃了爱的圣火。但如果两个人产生了人际吸引后,并没有做出令对方感到愉悦的行为,反而做出了令对方从心理上产生恐惧和失落等情绪的行为,而随着时间的发展以及事态的恶化,两个人之间的人际吸引就会消失,这样一来,自然谈不上喜欢对方了。

从心理学中的人际吸引法则中可以看出,人们往往会对那些令自己赏心悦目或者抱有好感的人感兴趣。而这一点也恰恰可以运用在苹果公司的发展中。那么,苹果公司在发展中究竟是怎样将这一心理学法则运用开来的呢?

首先,苹果公司将产品打造成了艺术品。乔布斯曾说过:“将产品打造成赏心悦目的艺术品才是企业追求的最高目标。”在他看来,任何人都很难拒绝美好的事物,包括人或物。美好事物不仅可以给人们带来视觉上的享受,还可以让人们的内心世界变得宽广。正是基于这样的理念,苹果公司才将赏心悦目的产品呈现给用户,让用户感觉到前所未有的视觉冲击,从而致使用户对其留下好印象,而这就为此后用户购买苹果产品打好了坚实基础。试想,假如苹果公司的产品没有光彩照人,而是像其他产品一样没有特色,还怎能让用户感觉到眼前一亮,给用户留下美好印象呢?

其次,苹果产品能让用户的内心得到极大的满足。很多时候,人们更愿意和让自己内心得到满足的人交往(这是人类的一种本能),因为这可以最大限度地让人们产生信任感,从而加深彼此的了解。苹果产品就是这样,它用超乎用户想象的功能满足了用户在使用方面的需求,让用户认为使用苹果产品是最有价值、最具舒适性的。当这种理念在用户心目中根深蒂固时,苹果就牢牢地“捆绑”住了用户的心,从而让一批又一批用户成为了苹果最忠实的粉丝。

其实,以上这些和人际吸引法则中的相似性原则非常类似。也就是说,苹果公司为了赢得用户好感,会不断制造相似性氛围,即让用户感觉使用苹果电子产品与自身性格、能力、价值观非常相近,在这种情况下,用户的内心就会增强对苹果产品的喜爱。乔布斯曾不止一次地强调:“赢得用户最关键的因素是让他们感觉和苹果产品本身存在相似性。”正因为如此,苹果公司通过这一心理对策让用户找到了相似性的感觉,这不得不说是苹果运用得最经典的心理战术。

而从产生人际吸引的互补性原则来看,苹果公司也将其运用得非常娴熟。苹果公司生产的电子产品有效地弥补了其他品牌电子产品缺少的创新成分,并进行了有效互补。比如,苹果公司研发的ipad一代平板电脑和其他品牌平板电脑相比,在娱乐性能方面有了很大提升——高清晰的显示效果和其他产品形成了互补,如此一来,让用户备感满足,从而对苹果品牌钟爱有加。其实,互补性是苹果在发展中一直大力强调的,因为在乔布斯看来,每个产品都有自身独特的优势,并不可能绝对完美。在这种情况下,形成互补性就显得尤为重要,因为这不仅能满足用户的需求,还可以让用户感觉到“以人为本”的理念。

苹果公司在日常发展中通过使用人际吸引法则,收获了令人称奇的效果,这不得不说是苹果公司发展中使用得最成功的心理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