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苹果式营销
14753100000039

第39章 乔布斯的“组合拳”,是使弱势品牌成长的圣经

人们经常可以听到这样的说法,即“世界上找不出完全相同的两片叶子”,也就是说,造物主所创造出来的一切,都是赋予了其独特的个性的。其实,何止是叶子,只要不是工业生产统一模具压制出来的产品,都不会有完全一样的特点。每个人都会见到千千万万的人,如果想要找出两个完全一样的人,基本是不可能的。即使是一对从小生活在同样环境中的双胞胎,和他们相熟的人也一定能够说出他们之间的不同。因此,就个性而言,与其说是我们所追求的,不如说是与生俱来的天性,同时也是我们所实际需要的。

而乔布斯对于苹果品牌的经营,就在设计和研发过程中特别注重产品的个性化。即使是同一款苹果手机,乔布斯也会在颜色和配件方面给消费者留出自主选择搭配的空间,以求最大限度地保障消费者的个性化需求。而这,也正是乔布斯一再强调的苹果文化,即通过不断的创新和推翻,让苹果产品时刻保持着明显的个性和特征,以让用户在使用苹果产品时能够享受“不一样”的体验。

苹果作为全球最知名的电脑公司之一,从无到有,直至今天的壮大,其过程并非是一帆风顺的,而是走过了很多弯路甚至错路。尽管如此,乔布斯却从来没有担心过自己会带领苹果公司走上绝路。乔布斯曾经做过一项市场销售调查,结果表明苹果2%的固定消费者,居然能够消耗掉30%以上的苹果商品。也就是说,只要乔布斯能够满足这2%的用户需求,就可以牢牢掌握住30%以上的商品销售量,足以保障苹果公司的生命线。由此而言,乔布斯之所以敢大胆地进行创新,并非一意孤行,而是有了这1/3绝对忠诚的苹果用户,甚至是他的粉丝。有了这部分人的支持,也就难怪乔布斯会一直不停地“折腾”了。当然,也正是这种“折腾”最终才为苹果产品带来了更多的忠实用户。

苹果公司的成功,首先应该归功于乔布斯对于苹果固定用户群准确的定位,即为苹果找到了最有价值的客户群。这实际上是一种避实就虚的做法,在任何一个时代,都有一些曾经发展壮大的公司占据着主要市场份额。但与此同时,这类企业也同时会具备古板、迟缓和服务质量差等弊病。而乔布斯在苹果发展的最初阶段,知道和众多IT巨头正面交锋是行不通的,于是他开始寻找那些被主流IT市场“遗弃”的消费者,并且最终锁定了以学生为主的年轻人群体。因为在电子产品出现之初,完全属于一种高端的消费品,只有事业有成的人(大部分为中年人)才有购买能力,而且通常情况下是公司或企业出资购买,而并非个人。针对这种情况,乔布斯便想到了将电子产品计算机小型化和个人化。不过要想做到这一点,必须要有强大的技术支持,而恰好乔布斯具备很好的技术资源。

乔布斯最初锁定苹果产品消费群的行为,同时也是一种寻找市场空白的做法。可以说,这种做法为苹果产品创新打下了坚实基础。不过,这种寻找市场空白的行为不仅需要投资者具有长远的商业眼光,也需要一定的时机。换句话说,这种商机是可遇而不可求的,并不是每个投资者都可以轻松得到的,但作为一名商人则必须要像乔布斯这样,时刻具有这种寻求市场空白的意识。比如,在苹果品牌取得巨大成功后,苹果电脑和苹果手机都在各自市场的销售达到了饱和状态,很多人也相信乔布斯不会再“折腾”了,即使再“折腾”,也不会再有大的市场成就,甚至可能会把已经建立的苹果品牌“砸掉”。然而,乔布斯偏偏在这个时候推出了全新概念iPad平板电脑,把个人计算机推向了微型化,从而再次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商业奇迹。可见,市场不仅是需要寻找的,同时也是可以进行拓展的,关键就是这种创新和开拓意识的强弱。

然而,寻找市场空白,即锁定客户群,仅仅只是投资的第一步。而我们绝不能忽略的一点是,一旦市场的空白被打开,蜂拥而至的商家会立即把开拓者的优势“洗劫”殆尽,如果开拓者拿不出有力的后续对策,之前的一切努力都可能会付诸东流。所以,对于刚刚发掘出来的空白市场,投资者必须建立整套行销方案,做到“静若处子,动如脱兔”,等到其他商家有所察觉时,开拓者已经占据了绝对市场份额。乔布斯在运作苹果产品的时候,就将这个商业理念发挥得淋漓尽致——他不仅建立了信息浩瀚的客户信息档案库,分析出了他们的共同点,还找出了他们共同具备的消费需求。而建立了完备的跟踪销售调查资料库,就可以了解消费者的消费动向,从而做到随时调整产品的发放和改进。

其中,个性化细分,就是乔布斯在跟进销售调查过程中的有力举动。因为与消费者建立了有效的沟通平台,乔布斯得以在消费者使用苹果产品的第一时间得到反馈信息,其中会有一些真正的有利于产品改进的建议。而在这个改进的过程中,乔布斯通过不断努力,最终建立起了包括前期销售和售后服务的整套苹果产品运营网络。

为了完成这个庞大的信息网络的建设,乔布斯除了花费必要的精力外,其“真金白银”的财力投入也是惊人的。因为要想这个信息平台能够正常运作,时刻为乔布斯提供各种信息,不仅要求其具有强大的信息储备能力,还要有分析和筛选能力,唯有如此才能保证将精准有效的信息及时传递到乔布斯手中。后来,为了能够将信息网遍布全球,乔布斯想到了一个能力巨大的群体——苹果产品的终端用户。乔布斯出资在全球各地成立了苹果俱乐部,并逐渐吸引了一些在当地有影响力的人物加入,而这样不仅可以有效节省一部分开支,还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当地的信息,从而为苹果公司推出更完美的产品做准备。

与此同时,乔布斯也将消费者能够为他带来的经济利益进行了考量,并将不同地区和不同购买能力的群体进行了划分,其中包括重要群体、次重群体、重点群体、次重点群体,及一般性群体,等等。这种划分,就如同我们在汽车市场中看到同一款车型,却又有顶配、标配和低配等不同配置一样,可以尽可能兼顾到全部具有购买意向的消费者,而乔布斯同样也是出于这种考虑才进行的消费人群划分。苹果用户都应该知道,苹果产品在出售时会有很多配套商品进行选择,其中一些是必要的,但也有一些是加强产品使用体验的,即不必要的。这就造成了一种所有商家都愿意看到的情况,即拥有苹果产品的消费者,会自觉或不自觉地和没有苹果商品的人进行比较,并产生优越感;而购买了苹果产品的消费者,同样会在这些配套商品上进行比较,而这些显然都会最终促使苹果产品的消费更加火热。

而我们再回过头来看商品本身的属性,当一款商品的某个特点满足了消费者的需求,而其他商品不具备这种特点时,这个品牌便增强了消费者的购买和使用体验,而消费者也会因此对这个品牌产生强烈的依赖感。因此,产品本身的质量也是其市场前景良好的关键,而市场的顺利开拓又能保障产品更好的销售。由此而言,二者之间的关系只要保持良性循环,其市场表现就会越来越好;相反,如果二者不幸陷入恶性循环,那么就需要决策者认真寻找其中的原因了。因为即使当前的销售状况不错,但如果不考虑长远之计,最终还是难免会使企业走向灭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