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日本商业四百年
1476300000017

第17章 朝廷上的革新与保守之争 (1)

导读:能从剧烈的社会震荡中存活下来的企业家们值得我们敬佩,而他们接下来会迎来日本最美好的时代,这个时代绝对是日本版的《光荣与梦想》,也是中国人最为感叹的时代。为什么同时起步、同时觉醒,而我们,却走向了失败?在之前的史料和著作中,中国人太习惯于强调客观原因和外部环境,当然,那的确有不可替代性。但我们也需要从更加纵深的视角来重新看待当年的历史,比如日本过于年轻的政治领袖,比如日本过于年轻、充满激情和斗志的商人。

只是,厌倦之后不得不感叹,所有的结果早就已经注定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我的成功,无法复制”!

一群拿起武器和思想的愤怒青年

从19世纪60年代到70年代的10年间,日本巨变,世界也在巨变。成吉思汗的铁蹄、拿破仑的战刀或是恺撒大帝的军团虽然在漫长的历史中曾经无情地碾过平静的土地,但显然,这些被后人追捧的英雄并不曾让世界变得更加美好,即使他们统一了一片广袤的土地,国家与国家之间依然保持着难以逾越的距离。这个让人失望的事实直到此时才有所改变。

从19世纪开始,火车与轮船的出现彻底改变了人与人、国家和国家之间的交际方式,他们将一次遥远的旅行从几年变成了几个月,甚至几天。

1837年,一种叫做电报的东西开始冲击人们的大脑,它破天荒地让所有人能在瞬间知悉世界的变化和在远方的亲人的情感。

在我能看到的历史著作中,充满了对成吉思汗、拿破仑、希特勒的顶礼膜拜,而我看来,轮船、火车以及电报的发明才是真正值得记忆的往事,因为这是全人类的胜利。

在这些伟大发明的推动下,西方国家工业化进程已经基本完成,他们像贪婪的毒蛇,舔舐着在沉睡中的东方国度。中国此时还半梦半醒,渴望通过洋务运动改变落后的面貌。1865年,中国第一艘实用蒸汽船“黄鹄”号建造成功。同年,苏淞太道道员丁日昌在上海虹口购买了美商开办的旗记铁厂,李鸿章又将丁日昌原来开办的炮局及总兵韩殿甲的炮局并入,并新配备了容闳在美国购买的一批机器,曾国藩、李鸿章两人由此正式奏请成立“江南制造总局”。李鸿章在9月20日写了一份很长的奏折——《置办外国铁厂机器折》,详细说明开办此厂的重要性。他认为“机器制造一事,为今日御侮之资,自强之本”,而且现在制造的机器是为军事所用,日后一定运用普及,“洋机器于耕织、刷印、陶埴诸器,皆能制造,有裨民生日用,原不专为军火而设”。他甚至预言道:“臣料数十年后,中国富农大贾必有仿造洋机器制作以自求利益者。”

毫无疑问,江南制造总局堪称近代中国第一家新式工厂,是晚清规模最大的军工企业。它从生产枪炮弹药开始,逐渐发展成为融修造船舰、炼钢炼铁、机械制造为一体的综合型新式企业。它建起了中国第一座炼钢炉,生产了大批车床、刨床、钻床、锯床和起重机、抽水机、汽炉机等,成为中国机械制造产业的开端,有“机器母厂”之称。它后来更名为江南造船厂,一直是中国最重要的船舶制造基地之一。2010年,位于黄浦江畔的工厂原址成为了上海世界博览会的主展区,百年复兴梦想,居然在此巧合际会。

就在江南制造总局开办的同时,另一个地方大员闽浙总督左宗棠在福建马尾创建了福建船政局,林则徐的外甥兼女婿沈葆桢任总理船政大臣。它造出了第一艘铁甲军舰,组建了第一支现代意义上的海军——福建南洋水师。左、沈两人还创办了培养科技和管理人才的新式学堂——福州船政学堂,它以中文、法文双语开课,所用教材均是来自欧洲的原版教科书。优秀的学生被选拔到英国和法国的大学深造,他们在后来的半个世纪里一直是中国海军的骨干力量。

江南制造总局一开始主要生产一些小型的装甲快艇、步枪、火炮和子弹。1867年5月,曾国藩奏请朝廷提留部分海关税款建造大型舰船。第二年8月,工厂生产出第一艘自行设计、制造的木壳轮船“恬吉”舰。轮船下海时,上海万人空巷,争相观看,欢呼雀跃。曾国藩高兴地在试航当天的日记中写道:“中国初造一号轮船而速且稳如此,殊可喜也。”其后五年,“操江”、“测海”、“威靖”和“镇安”等军舰相继造成,最大的“镇安”舰排水量达2 800吨,1 800马力,安装有20门火炮,已是当时亚洲最先进的军舰。

但这种繁华的背后掩藏着致命的忧患。后人都说,清朝的洋务运动是一场留着辫子的改革,其走向的道路必然是披挂着近代化的外衣自寻死路。换句话说,当时的洋务运动,不过是在腐朽的果实外边刷了一层艳丽的油漆而已。

在地球的另一端,美国商业文明也已经逐渐确立。1860年,美国人口3 900万,而奶牛的数量已经达到3 800万,换句话说,美国人人手一头奶牛。在不到10年之后,美国有145家公司在纽交所上市,一个叫安德鲁·卡内基的人拥有了自己的铁路,并且进军钢铁行业。J.P.摩根,作为一个虔诚的基督教徒创建了一家富可敌国的银行,以致美国政府都得跟他借钱度日。而最让人钦佩的人叫做洛克菲勒,他在几年内成为美国人心目中最狡猾、最令人生畏的企业家,他将所有石油公司组成一个巨大的垄断集团,完全操纵了黑色金子的价格。

德国在1871年完成统一,他们正在积蓄力量,渴望更加强悍。从更加宏观的商业角度来看,德国的统一正毫无保留地验证了工业文明的强大力量。德国领袖“铁血宰相”俾斯麦统一了德国之后,德意志诸邦的总人口已经超过了老牌劲敌法国,其国民生产总值和钢铁的产量也都遥遥领先。工业革命的浪潮带动了德国国内商业的发展,庞大的军工企业应运而生。更重要的是,这个国家的初等教育水平极高,在整个欧洲都是首屈一指的。而大学里面的科学设施更是占据着世界最先进的地位。

日本的崛起正在此时,天时、地利、人和,无一不为日本打开了通向繁盛的道路。他们偏居海外,避免了像大清朝那样在毫无抵抗力的情况下接受工业文明和枪炮的冲击。海洋就是一扇虚掩的大门,可以打开迎接新制度、新科技、新理想,也可以随时关闭,将入侵、水土不服阻挡在外。

同时,日本,这架巨大的国家机器也在努力自我更新、吐纳。从19世纪60年代末期开始,一群脱身于武士阶层的愤青拿起武器和思想,开始讨伐落后的幕府势力。他们以明治天皇的名义,经过暗杀、革命、暴动和武力对决,战胜了封建势力的代表。而这些被儒家思想熏陶、读着《三国演义》长大的年轻人来自最有实力的四个地方藩镇——长州、萨摩、肥前和土佐。在战斗胜利之后,这四个藩的势力自然成了明治新政府的主导力量。

所以说,明治政府,是这四大藩的年轻的政治精英通过斗争和妥协而形成的新组织。这个组织一建立,就隐含着各个藩之间利益的斗争。值得玩味的是,这种斗争一直持续下去,却让日本的政治机器越加牢固,达到完美且奇妙的平衡。

为了让国家机器顺利运转,在1868年之后,政府的组织架构屡屡改革,新官职名称层出不穷,就是领导者自己都常常弄不清自己的名头。

明治政府刚成立之后,天皇之下设立了总裁(不是CEO)、议定、参与三个职位,分别由公卿、以前的藩主和武士中的精英担当。后来又设立了太政官,职能类似于中国的宰相,可以说是天皇之下万人之上。到了1871年,权力核心演变为太政大臣和左右两院。太政下边设立了大藏(财务)、工部、外务(外交部)等省。太政大臣相当于总理,左院负责司法、右院负责草拟政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