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日本商业四百年
1476300000018

第18章 朝廷上的革新与保守之争 (2)

这些身居要职的人之间也有斗争和妥协,斗争和妥协的主角有以下人等,他们思想开放、年少轻狂、胸怀大志:

明治三杰:大久保利通、木户孝允、西乡隆盛。

后起之秀:伊藤博文、井上馨、黑田清隆、大隈重信。

战争狂人:山县有朋。

应该说,这些当时还很年轻的人领导了日本的彻底变革。我作了一个统计,明治维新之时,他们的平均年龄是28.5岁,难怪梁启超曾经万分感叹地说:“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国进步,少年胜于欧洲则国胜于欧洲,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

如果,再一次讨论为什么中国的百日维新走向了失败,那么其中一个原因必然是,中国的少年还不够强。

也许,在读者的眼中,我笔下的历史过于复杂了,和这个崇尚速成、快餐、浮躁的世界颇不相容。但我依然愿意坚持自己的初衷,我渴望写出具有价值的故事和历史,那么构成形形色色人类社会的最基本因素,就是这些人。更何况,这些人曾经奋发前进、勇于面对困境,虽然他们也有偶发的贪婪、软弱,虽然他们的基因里也有背叛和虚伪,但放到一望无际的历史当中,这些人无疑是伟大的、爱国的。所以,我情愿做一个守墓者,即使你难以下咽这些文字,我还是要一笔一笔地记叙他们身上发生的故事,看清那个年代的日本。

那么,让我慢慢道来吧。

在这些少年当中请格外关注以下几个人:大久保利通、木户孝允、西乡隆盛和伊藤博文。

大久保利通,生于1830年9月26日,家境殷实,他的父亲大久保利世是萨摩藩鹿儿岛著名的藩士,对王阳明的心学兴趣浓厚(又一个中国哲学的继承者),同时还研究历史、禅学、西洋学说等,是个不折不扣的改革派。

大久保小时候就是听着王阳明的故事、《三国演义》长大的。成人之后,父亲希望他能成为一个杰出的政治家,于是16岁的大久保利通步入政界——担任藩记录所的助理。在他端茶倒水几年之后,因为在萨摩藩藩主继承问题上,大久保利通站错了队伍,结果被革职。

风水轮流转,很快,大久保利通官复原职,由于表现优异,被提升为藩记录所书记(相当于藩秘书处的一把手)。在长州与幕府的战斗中,大久保利通和老乡西乡隆盛一起在京都、萨摩、长州间奔波、斡旋,最终促成了萨长联盟,并且一举打败了幕府,完成了“大政奉还”的光荣使命。

木户孝允,生于1833年。少年时便剑法精绝,威震长州藩。后进入长州藩政府工作,参与倒幕运动,为勤王英雄高杉晋作提供了无私的帮助。倒幕后进入明治政府,权倾天下。

伊藤博文,生于1841年10月16日,周防国熊毛郡束荷村(现日本山口县南部)人。他是日本最著名的总理大臣(注意,没有之一),他热爱金钱、战争和女人,有铁血、冷酷的一面,也有柔情似水、为兄弟两肋插刀的时刻。他始终把国家的扩张、富强放在第一位,却一不小心成为东亚各国深恶痛绝的战争贩子。

伊藤博文幼年时家境贫寒,父亲外出打工,小博文就成了名副其实的留守儿童。身体虚弱、脸色时常铁青,所以常常被村里的孩子们欺负。小孩子们一边追打他一边骂:“你是个青色的葫芦娃!”

葫芦娃伊藤虽然性格软弱,但脑子灵活,还很会搞关系,在外公家住了一段时间之后,居然跟欺负他的那些小孩子成了兄弟,常常一起嬉戏游玩。但这孩子脑子太灵活了,常常让小兄弟们受伤挂彩,有的还差点送命。

有一次,几个孩子玩打仗的游戏,博文率领的队伍潜伏在芦苇深处,看到“敌军”过来了,博文下令几个人正面出击和敌人打斗,另外几个人跟着他迂回到敌人背后。

几个孩子不知道他葫芦里卖的什么药,但这位“将军”一向用兵如神,不好多问,就随着他在芦苇里匍匐前进。等他们绕到敌人背后之时,博文同学竟然从口袋里拿出了打火石,将芦苇点燃。估计他也学会了借东风的把戏,火借风势,冲着“敌军”就烧过去了。“敌军”和正面的小孩子们打得正欢,忽然觉得后边炽热,连忙回头,才看到火苗汹涌而来。这场战斗的结果是几个孩子被烧伤破相,伊藤的外公无奈地为这场“战争”支付了大量赔款。7岁看小,8岁看老。小小年纪的伊藤博文心狠手辣、工于心计,难怪能成为一代枭雄。

之后的日子里,伊藤博文拜日本著名学者、中国王阳明“新学”的集大成者吉田松阴为师,开始了轰轰烈烈的求学生涯。再之后,他参与暗杀、倒幕,在新政府成立之后,被木户孝允所赏识,得以重用。

这几个人构成了日本独特的藩伐政治的核心,他们有强大的政治势力,也借此积累了丰厚的金钱财富。毫不夸张地说,19世纪日本的崛起就是他们一手炮制出来的。

虽然也有利益的冲突,但是,在治国安邦、脱离贫困、赶超欧美的理想上,他们达到了高度统一,采取了一系列强势手段。

首先,是废藩置县,日本人自己称为版籍奉还,版的意思是土地,籍就是户籍,也就是让土地和人口重新归政府统一管理,彻底结束各地藩伐势力割据的局面。

这个工作异常庞大,因为在明治政府成立之后,散落在各地的藩有280个,他们各自为政,有自己的货币和财政制度,有些还有自己的武装,如果政策过于急躁会让日本再度陷入混乱;如果太怀柔,又难免会削弱新政府的威信。

最初,木户孝允、大久保利通加上西乡隆盛分别向自己的老家长州、萨摩、肥前和土佐几个比较开明的藩主游说,劝他们交出政权。这些政治老油条不提废藩,还向藩主保证,只要交了权还有高官厚禄、良田千顷,以前你是一个藩的领导,以后你要是表现得好还能成为国家的领导人。

1869年3月,这四个藩正式移交政权。这其实很好理解,一来,明治政府基本上就是这四个藩的武士一手炮制出来的,他们都跟藩主互相信任。二来,交出政权也是表个姿态,我们支持新政府绝不是出于私心,我们是为了国家大计着想,你看,国家要我们交权我们就交。

为了兑现承诺,明治政府让藩主担任自己藩的藩知事,不仅仅仍然享有主权,还能额外拿到政府发的工资。四个藩的藩主美坏了,不仅端上了公务员的铁饭碗,还能照旧说了算,哪有这样的好事?之后,其他的藩也都哭着喊着要拿工资,当国家的公务员。当然,这个改革也不是一蹴而就,总有那么几个藩持观望态度。木户孝允等人给那些不听话的藩下了最后通牒,如果不交权就刀枪说话。

当时,明治政府也确实有实力说这样的话,长萨的力量不可小觑,他们武器先进、士兵不要命,美英的战舰都不放在眼里,还怕你们这些土财主?

在软硬兼施的策略下,到了1870年年初,日本的各个藩主都在形式上交出了政权,藩主这个名称从日本历史上彻底消失。

政治有时候就是下黑手,过河拆桥、鸟尽弓藏是各个国家政治精英奉行的经典。版籍奉还之后,在长萨的支持下,明治政府立刻建立了一支强大的皇家亲兵,这支队伍有炮兵、骑兵、步兵,论实力,各个藩的军队都比不上。天皇又搞了几次军事演习,让其他藩看得不寒而栗。

军队有了,天皇的权威也树立起来了,各个藩主,你们也该下课了!

1871年,天皇正式下令——废藩置县。所有的原藩主(知事)都搬家到东京来,以前他们一年住在江户,一年可以在自己的领地撒野,从现在开始,都要老老实实地待在首都,寸步不离。

接着,政府把原来的280个藩精简为72个县(省级区划),从中央派人到县担任知事。要说日本人的工作效率那是相当高,只用了3个月的时间就完成了这项伟大的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