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日本商业四百年
1476300000019

第19章 西方的商业样板戏 (1)

殖产兴业,这是个颇具日本特色的词汇,其含义就是大力发展工业文明。

跟中国大清朝的洋务运动一样,日本的殖产兴业也是由政府主导的。明治三年(1870),朝廷设立了工部省,负责督建国有企业、招揽外国和尚来念经。一时间,炼钢厂、造船厂和军工企业拔地而起,跟着雨后的春笋冒出地面。

工业的发展推动了采矿业更加成熟。机械设备被用于开矿,极大提高了挖煤和各种矿产的效率。这么说吧,地下矿井的复杂结构绝对不亚于焦庄户的地道。

掌握政权的日本领导同志们几乎都曾在外国混迹过,最让他们惊讶的是西方铁路的通达。其实,早在1853年左右,俄国人就把火车模型带到日本来向他们显摆。日本的首脑们看到这个小玩意儿在蒸汽机的带动下居然能飞快地奔驰起来,吓得魂不附体。等到老外告诉他们,这个东西可以变得很大,拉着人和货物纵横世界的时候,日本人彻底震惊了。

后来,英国人又开始显摆,他们拿着在中国用的铁轨告诉日本人,再不引进铁路,你们就落后太多了,甚至比中国还落后!

日本人有些觉醒了。在19世纪60年代,明治政府刚刚成立之后,北海道开始使用火车,不过是非常落后的火车。铁轨上还含有木头,火车上有个动力很差的蒸汽机,还要靠马拉着跑。不过,这件事情意义重大,说明铁路系统已经开始在日本布局。

1869年9月,英国公使表示愿意给明治政府提供贷款修建从东京到横滨的铁路。而横滨是一个港口城市,东京是政治中心,修建这条铁路无疑会促进日本贸易的发展。

但当时政府内部对贷款修路这事却产生了巨大分歧。

支持者:大藏省内部大隈重信、伊藤博文。

反对者:木户孝允。

双方争论的焦点在于:第一,跟英国贷款会不会损害日本国家利益。第二,修铁路的意义到底是什么。

伊藤博文认为,修铁路最大的意义在于,日本人能彻底融入世界工业革命当中去,同时,将彻底告别封建社会的自我封闭。另外,跟英国人借钱肯定得还,但是可以用发行国债来偿还。

木户孝允认为,在那些武士的心目中,铁是制造刀具的必备材料,是他们的生命。今天你要拿着我的小命铺地上,还要被火车来回践踏,太不把我当回事了吧?另外,借钱会让日本受制于西方,还有,他不知道什么是国债。

不仅木户孝允不知道,整个日本都不知道国债是个啥东西。这就是当时日本的状况,没人知道外债、内债是什么,他们同100年后的中国一样,以既无外债又无内债为荣。

修铁路的方案一石激起千层浪,不光是木户等人,很多民众也对这个计划非常不理解,一些在黑道上混得比博文还容易愤怒的青年和中年认为博文是个卖国贼,他们甚至策划要暗杀伊藤副部长。这些愤怒的刺客不停地给博文寄恐吓信、死猫死狗,威逼利诱他放弃计划。木户等跟博文交好的朋友也劝他暂时别再提这事,最好先带薪休假一段时间避避风头再说。博文还是很听话的,他安排老婆孩子回老家躲起来,自己一个人住在东京的家中,每天晚上坐在院子里等着刺客光临。他相信,即使刺客来了,凭借自己三寸不烂之舌也能说服刺客放弃暗杀计划,没准还能跟他一起去修铁路。那些刺客被博文的怪异举动所震撼,以为他武艺高强,或者在摆空城计,纷纷放弃了暗杀大计。

虽然朝野的反对声如洪水一般扑面而来,但大隈重信和伊藤博文还是力挽狂澜,再加上这两人是当时政府中唯一有权力跟外国缔结合约的人,所以,他们在叫骂的唾沫声中跟英国缔结了贷款合同。

两年后,铁路建成通车,这时候日本人民已经深知铁路的重要性,纷纷跑来观看。天皇同志也亲自莅临开通仪式,发表了重要讲话,并赐宝剑一柄。

总之,明治初年,日本的工业化在政府的主导下确实发展迅猛,在1873年的奥地利维也纳世博会上,日本展出的展品获得了很多奖状,居东方国家之首,已经遥遥地把自己的前辈们甩到了后边。

如果说,铁路是地上的血管,那么电报则是空中的大动脉。从明治三年开始,日本在东京和横滨之间就架起了电线,让民众自由使用这种新的沟通方式。仅仅7年之后,整个九州岛就能自如地使用电报聊天了。

这东西对政府来说意义很大。信息就是生命,电报在后来政府平定叛乱的战斗中发挥了巨大作用。

电报的使用也推动了日本通信事业的发展。在之前,送信基本靠跑,幕府设立了专门的“定飞脚问屋”,在里面工作的都是神行太保,白天跑不了一千里,夜里也达不到八百里。新政府成立后,这些神行太保自发结合起来,组成了民营陆运公司,不过业绩很一般。后来政府觉得送快递这活还是自己来得好,于是,废除了民营公司,收归国有,垄断了路上快递业务,赚得盆满钵满。

其实,铁路的修建和电报的问世,正是迎合了当时日本商业的新繁荣。从明治新政府成立之后,封建的藩篱不断被推翻,新政治精英们利用一切机会和手段抑制旧势力颠覆的可能性。比如,新政府取消了各个藩之间的关卡,让整个日本卷入一个统一的市场。大家再也没有过去那种属于不同藩的概念,日本人,成为唯一的标签。

当然,更大的意义则是,日本彻底融入到世界商业版图当中,铁路和电报四通八达,让这个蕞尔小国一下子冒了出来,从前的神秘感和闭塞被消灭,一个新国家浮出水面,呈现在世人面前。

接着,新政府又废除了以前由幕府垄断的很多商品,只要你有钱、有资本、有意愿,就可以随意卖你想卖的东西。于是乎,各地的工商业飞速发展,烟酒糖茶、医药、色情业都随之蓬勃发展起来。

对农民来说,新政府也很得人心。三农问题也是当时日本的核心问题,不解决好,日本就没有稳定的社会基础。明治政府砍破旧农业体制的第一刀是废除延续了200多年的助乡制。在幕府统治日本的时候,各地的藩主时不时要去江户报到、当人质。为了方便人质们享受旅途的快乐,沿途修建了很多驿站。等到人质们到达驿站之后,当地的政府就会去村里抓壮丁,让他们去驿站帮着端茶倒水、做饭喂马。对农民兄弟来说,这是个不小的负担。本来在家种地工作量已经很大了,还要干这些额外的活,加班费又很低,没有劳动法保护,动不动还会被藩主责骂。完全是个受累不讨好的差事。

为了减轻农民的负担,加上新政府成立之后,人质这个职业也名垂青史,与现实无关了。于是,在1872年,朝廷正式颁布法令,废除助乡制,让农民回到他们热爱的土地上,继续过着锄禾日当午的生活。

东京的梁山好汉

众所周知,没有钱啥事也办不成,刚刚成立的明治政府就是一穷二白的朝廷。新成立的明治政府面临的最大问题,就是生存问题,一句话,没钱的日子很难过,但挣钱更是难上加难。由于国力比较弱,幕府末年开始,外国的劣质货币不断涌进日本,而日本的真金白银却大量流入了西方人的口袋。为了对付西方人的攻势,日本人制造了品质更低的货币,称为“泥银”。顾名思义,这玩意儿是银子还是泥巴都说不清楚。

新政府成立之后,一方面,禁止各地再弄泥巴当货币,但为了解决财政问题,他们自己也制造了很多粗糙的货币。随着经济的发展,特别是外国人和日本人的生意越来越多,西方人不断抗议明治政府以次充好的货币制度,无奈之下,新政府决定彻底改变落后、丢人的货币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