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日本商业四百年
1476300000028

第28章 从西方归来的年轻人 (2)

导读:从时间上来看,这又是日本一个极为动荡的时期。旧的武士力量和新崛起的资本家之间进行了鲜血淋漓的PK。这有点像美国的南北战争,人权、自由可能只是人们追求的目标之一,更重要的是,新兴的财富新贵必须要肃清那些陈旧的“土大款”,才能一手遮天,重新构造这个国家的商业版图。但这个过程漫长而残酷,也充满了激情和挑战。有些人死去了,但韵味长存。

阴霾中的财富巨鳄

一场与财富有关的战争

在这10年里,日本就像上了发条的齿轮,拼命运转,拼命地赚取金钱,也拼命地清算落后的封建势力。

其实从19世纪70年代到80年代初,日本也正在发生着巨变,这个国家经历了无数坎坷、战斗、反复之后,终于走到了近代化的路口。

近代化的一切准备都已经完成了。从工业上来看,日本到了19世纪80年代初,铁路网、公路网都已颇具规模,交通运营获得了历史性的大发展。金融业也表现得很不错,各种为工业提供贷款的银行浮出水面;还有一些私人投资者把钱扔到了制造业上,虽然刚开始的时候赢利比较困难,但到了19世纪80年代初,已经开始获得丰厚的利润。在这10年里,日本的工业产量保持了每年5%的递增,甚至比美国表现得还好。

工业的发展催生了工人阶层的崛起,按照马克思的理论,无产阶级登上了历史的舞台。但这时候的无产者们还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没有实力拿起刀枪闹革命。纺织厂的男工和女工们每天工作10小时以上,几十人居住在狭小阴冷的宿舍里,一旦着起大火,无人能够幸免。特别是女工,她们不仅工作时间比男人长,工资更是少得可怜,只有男人的50%~70%。

纺织厂的工作环境比地狱还要地狱。工厂里昏暗、狭窄,不透风,很多女工因为超负荷的工作和恶劣的环境得上重病,最后惨死在生产线上。

环境的困难还可以克服,大不了跳楼一死了之,反正人穷命贱,死则死矣。问题是,工厂里的领导对女工的性骚扰事件让很多女工无法忍受。她们无力反抗,只得编了很多歌谣咒骂禽兽领导。

也有一些纺织女工干脆破罐破摔,为了挣钱离开了工厂,走向了色情业。这也推动了日本色情产业的大发展,到了19世纪后期,日本的娼妓人数仅次于纺织业女工人数,合法的妓女就有5万多人,做娼妓成为当时妇女再就业的不二选择。

而且很多花季少女把做娼妓作为自己的第一职业去奋斗,这跟家庭有关系。很多穷苦人家为了套现,把女儿卖到了妓院,妓院会先支付给父母一部分订金。而妓女要赚够了订金之后才能跳槽。

女同胞们的困苦生活,引发了女权运动的兴起。欧美人刚刚进入日本的时候,最让这些东方人受不了的就是外国女人开放、粗鲁的行为。后来,岩仓等人到欧美考察,看见男男女女在街头拥抱亲吻更是大跌眼镜,痛斥西方国家没有伦理。但岩仓他们没有意识到的是,当时取经团里面还有几位女菩萨。这几个姑娘也胸怀理想,远赴海外留学。后来一个叫津田梅子的女菩萨创办了女子英学塾,推动女性教育,大搞女权运动。

随着一部分女菩萨的觉醒,对于女权问题的讨论在日本越来越多、越来越激烈。很多学者说,女人会武术,谁也挡不住,她们一旦掌握了文化知识,一旦跟男人有了同样的权力,国家就会不和谐,社会就要分裂。

但大家知道,女人有时候是很可怕的,永远不要小看女人,她们什么事情都干得出来。1871年,明治政府要求武士放弃过去的雉发,改为西式的发型。一些活跃的姑娘们也闲不住了,她们专门成立了一个组织,这个组织的成员都要留短发,以清新爽洁不紧绷的崭新形象示人。政府知道这事后大怒,马上予以取缔,还特意颁布法令,规定女性不得留短发,万一要是头发里长虱子必须剪短的要向政府申请,得到批准后才能去理发。

政府对女性的歧视引发了越来越多人的不满。后来一些著名的女权运动者开始在全国组织各种团体,发表演讲呼吁男女平等。最著名的日本女权运动者是岸田俊子。岸田最憎恨男人可以三妻四妾,老公死了之后还有一群虾兵蟹将跟正室争夺财产。岸田四处发表演讲,强烈要求废除一夫多妻。这女人口才极好,越来越多的家庭妇女聚集到她的麾下,每天也不收拾屋子看孩子了,只是痴迷地听着岸田演讲,幻想自己当家作主的那天早日到来。

虽然政府也在努力打压女权运动者,但男女平等毕竟是社会发展的趋势。到了19世纪80年代初,女性已经有了一定的社会地位,可以自由出入一些夜店,和那些绅士们搭讪、喝酒了。同时,一些女性开始进入政府高层、商界战场,或是在地方担任要职,与男人们共同讨论国家的大政方针,与男同志们在职场上一决高下。

这时期,日本商业最大的特点是几大财阀不断适应新的社会环境,从巨大的转型漩涡中脱颖而出,创造新的模式、结识新的权贵以让自己的版图不断扩大。从幕府时代开始,三井、住友这些已有不小规模的商人跟幕府建立了血浓于水的关系,为他们提供资金,帮他们兜售政府债券,到了19世纪60年代末期,倒幕势力膨胀,三井中的这些聪明的商人立刻掉转矛头,向长萨各藩表示忠心,并且为他们的倒幕行动提供大量人力、物力、财力支持。

前面我们说过,1868年明治政府成立之后,三井财阀终于得到了回报。朝廷把全国的税收工作交给了他们代理,三井银行随之诞生。到了1876年,伊藤博文出任工务卿,负责全国矿产和工业化推进工作。他又一次找到三井旗下的三井物产公司,语重心长地说:“贵公司可以用成本价来买下官营的三池煤矿,然后用它来发展你们的事业,为日本作贡献。”很显然,除了给日本作贡献,三井也为伊藤博文个人财富的积累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三井绝对是日本最会做生意的公司。他们获得了煤矿开采权之后,把产出的煤炭卖给英国蒸汽船,以此获得了在伦敦、上海、香港开分公司的权利。三井也就成长为一个融合金融、矿产、贸易业务的商业帝国。

这种模式越来越强大,一步步侵吞着世界商业版图,直到今天。有人会提出异议,因为教科书上告诉我们,二战之后,日本的财阀已经被消灭干净,其实不尽然。日本人对商业的理解很东方特色,他们不相信股权控制是绝对的控制,他们更相信人情、姻亲、血脉是一个企业成功发展的路径。

当然,工业化浪潮也给社会带来了水土不服,但总的来说,日本依然保持着清醒、快速的发展势头,直到一股旧势力的兴起。

时间进入19世纪70年代后期,日本残存的封建势力依然力量凶猛,特别是已经被历史淘汰的武士阶层。

追溯历史,你会发现,从倒幕运动到后来的日本开国,武士阶层发挥了决定性的作用,朝廷中的精英们无不是武士出身。但到了新政府成立之后,朝廷里的哥们儿就开始翻脸不认人,因为他们发现,武士就是一群吃白饭、不干活的家伙。而且,武士属于半贵族势力,每个人虽然拿的俸禄不多,但架不住人多势众,全国有200万旧的藩士享受着政府30%以上的财政预算,所以政府决定下手收拾这些封建余孽。

从废藩置县开始,朝廷就有意地将武士的工资削减到原来的一半。到了1869年,政府按家庭出身的好坏把武士分为士族和卒两类,士族的待遇还不错,卒就差了很多。1872年,政府干脆把卒化为平民,不再享受政府的补贴。

这个政策一公布,日本国内大哗,武士们纷纷走上街头闹事抗议。木户孝允也扛不住了,他找到伊藤博文和大隈重信,告诉他们,武士暴动的力量可不能轻视,比起农民来,那可是真刀真枪地干啊。

但大隈重信和伊藤博文一意孤行。

1873年,政府又创造性地开始向武士阶层征收俸禄税,同时用债券代替工资。简单说,就是武士们开始用工资买国债,虽然能收到点利息,但工资的税收高啊,羊毛出在羊身上,如果税收高过利息,那么武士辛辛苦苦混了一个月拿到的钱大部分就被政府盘剥了。到了1876年,武士们的收入只有原来的四分之三左右。除此以外,以前的武士们以带刀出去游玩为荣,但后来,政府颁布了废刀令,武士没事不许带刀出去瞎晃。

这回武士可大怒了,对他们来说,延续近千年的武士文化等于是要被割除掉了,他们视为生命的战刀也将被投入历史的黑洞当中。

生活的贫困加上贵族身份的陨落,让武士们心力交瘁、生不如死。还有一些武士被商人骗走了钱,加入了一个新的组织——丐帮。更惨的武士要饭都要不来,最后只得把老婆女儿卖到妓院去换顿饭吃。

最让武士不满的是,明治政府的政治精英大都来自长州和萨摩藩,这些地区的武士们因为倒幕有功,都抱着铁饭碗,享受着不错的待遇,在购买国债方面还有很多优惠政策,跟一般下级武士差别很大。比如长州藩的旧藩主凭着卖国债大量套现,最后干脆开了个银行。

这下,下级武士更是怒火中烧了,对现实生活非常不满。就相当于现在,凭什么北京的高考生分数线就得低。大家都是吃武士这碗饭的,应该不分高低贵贱才对。

到此时,政府中代表旧武士力量的西乡隆盛坐不住了,他和革新派大隈重信展开了激烈的辩论。

西乡隆盛口才极好,咄咄逼问大隈重信为什么卸磨杀驴,那些武士都是国之栋梁,为何要一味打压,太不人性化了。

而大隈重信的回答很尖刻:“不削减给武士的支出,政府去你们家拿钱?”

西乡隆盛想都没想地回答:“去抢啊!去朝鲜,去大清朝,那里遍地黄金!为什么要坑害自己人呢?”

这就是当时日本人的奇怪逻辑。

矛盾激化越来越深,社会越来越不和谐。到1877年,动乱终于爆发。在之前的一年,西乡隆盛受到排挤,离开政府,回到自己的老家鹿儿岛。他创办军事学校,教授西方军事思想和技术,并且时刻准备反抗朝廷。第二年,西乡隆盛率领15 000名学员发动政变,准备和明治政府一决高低,史称“西南战争”。

交战初期,西乡的军队所向披靡、一路向北。但随着战争的持续,西乡的后劲越来越弱,政府军在站稳脚跟之后,沉着应战。朝中的大久保利通、山县有朋和伊藤博文调兵遣将,不断摧毁敌人的一次次冲锋。

战斗持续到1877年秋季,在政府军的围困之下,西乡隆盛不得不宣布自己战败,他请求手下帮他介错而死。这场日本最后一次内战也轰轰烈烈地落幕了。

这场战争的意义在于,日本的封建势力被彻底清除,从此以后,日本走向了资本主义的道路。但武士精神却没有被消灭。日本人一般不太认可成王败寇的理论。西乡隆盛虽然战败,但依然有很多人把他当作英雄来顶礼膜拜,关于他的种种传说证明了此人的魅力。据说,在西南战争发生的那个秋天,火星离地球很近,有人说,西乡隆盛原本是属于火星的,战争结束,发现地球太危险,就回老家了。

另一方面,西南战争也暴露了明治政府藩伐政治的弊端,督促了政府进行民权化改革、宪法颁布等一系列新举措。特别是在1878年,朝中的头号人物大久保利通被人刺杀,政府更加意识到改革的重要性。

日本就像一架开向近代化的巨大机器,在内外压力下,不断进行着自我更新。在大久保利通去世之后,伊藤博文成了朝廷中的头号人物。得知大久保利通被暗杀的消息之后,伊藤博文把自己关在房间里,谁也不见。到了黄昏的时候,博文的好朋友,爱知县县令安场保和兴冲冲地跑了进来,大声说:“博文,你怎么这样郁闷?你的时代刚刚到来啊!”

伊藤博文不耐烦地看他一眼,怒道:“国家栋梁都已经死去了,你还说这样的话!不知道谁能接替大久保公啊!”

安场微笑道:“谁能接任?你在装傻吧?振作起来吧!祖国在你的手中会走进一个新的时代!”

博文不搭理他,继续自己郁闷。安场转过身跑进厨房,招呼厨师们大摆筵席。

那天晚上,伊藤博文喝了很多酒,直到自己人事不知。不知道他是为了大久保的离去黯然神伤,还是满腔的豪情终于得以释放。

客观评论一下西南战争的结果:它的重大意义就在于,通过一场斗争彻底清算了日本国内残存的封建势力,为日本走向近代化和工业化铺平了道路。听起来像套话,其实,还真是套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