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日本商业四百年
1476300000042

第42章 蜕变之后的三井帝国 (1)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三菱公司的蜕变也彰显了当时日本企业的一次自我更新。住友、三井这些延续数百年的老店在风云跌宕的近代努力向着科学管理靠近。家族创始者的后人都慢慢淡出管理层,并且任用更加卓越的人才(大掌柜)来管理公司业务。家族后人的职责更像今天的天皇,象征着血统的纯正和企业的历史传承。

从三井家的革新我们能看到这个微妙的变化。益田孝和中上川彦次郎的斗争与涩泽荣一、岩崎弥太郎有异曲同工之处,看谁先死在前边。在中上川彦次郎耀武扬威的日子里,益田孝一直掌控着三井家族最有前途的公司——三井物产。但是在漫长的经营生涯中,他并没有表现出对权力的极度渴望,而是一直生活在中上川彦次郎的阴影之下。直到1901年,中上川彦次郎因病去世之后,益田孝才慢慢浮出水面,成为三井财阀的代言人和掌权者。

第二年,三井成立了一个叫“三井同族会”的组织,旗下设立了管理部,益田孝当仁不让地成为理事,掌握了三井家族的生意命脉。

这里面还有一层微妙的关系,听我慢慢道来。同族会进一步规定,三井家中的各项事业的总裁、社长必须由三井后人担任,而经营上的实际决策者可以空降。换句话说,三井家人是董事长,益田孝这样的精英是CEO。

后来,很多日本经济学家评价说,日本那些延续百年的老牌企业之所以能基业长青,很重要的原因就在于他们适时适度地改变经营策略,把经营权转交给更靠谱的管理者。而那些死死握住公司命脉的企业一旦经历社会变革就无疑香消玉殒了。

再作一个更加恰当的比喻,三井、三菱、安田、住友这些家族企业的管理模式非常类似于战国时期的日本,家族传人就是天皇,管理者就是征夷大将军。

在中上川彦次郎死去之后,益田孝开始大张旗鼓地改革三井,他努力让这家百年老店走上一条新的路途。换句话说,正是益田孝的勇于革新,让日本大部分公司认识到制造只是生意中不值一提的微小部分,而商业、贸易才决定着一个企业,甚至一个国家能否获得足够的金钱与荣誉。

当我写到这儿的时候,日本丰田汽车又一次遭遇召回事件,众多媒体近乎麻木地报道此事,他们重复着那句话:丰田公司是不是要倒掉了。

但是,如果你真的看懂了日本商业的本质,一定会重新焕发出对这家企业的敬意,我们留在后边慢慢表述。

中上川彦次郎执掌三井银行的时候,他通过金融机构收购了不少重工业,充分表现了一个企业家对技术的痴迷。而益田孝则恰恰相反,他更看重一个公司的商业运作能力,是典型的重商主义者。

控制了三井银行之后,益田孝剥离掉那些长期收益的业务,开始积累资金投入到短期的金融融通领域,同时削减掉由三井控股,但不赚钱赔本赚吆喝的生意。

有趣的是,在1902年,益田孝煽动董事会卖掉“芝浦制作所”,引起家族高层的激烈发对,双方唇枪舌剑,各执一词。最后,益田孝妥协,同意让这家公司独立经营、自负盈亏,但仍然保留三井家族的股份。

没想到,这家“芝浦制作所”发展得越来越红火,历经百年而不倒,后来改名为“东芝电器”。

还有一个类似的案例,同样在益田孝主推下被三井剥离的公司三越,后来也悄然蜕变成了日本数一数二的零售巨头。

到这个时候,三井财阀终于完成了它的新陈代谢,一个崭新的商业帝国喷薄而出。这家巨大的企业直接经营的业务有三块:三井银行、三井物产和三井矿山。而通过交叉持股的各种制造企业又有几百家之多。

所以,这是一个精心设计的商业迷局,在二战之后,很多人以为,日本财阀已经被美国人肢解殆尽,但他们不了解,东芝、三越这些彪悍的公司依然通过持股生活在三井的触角末端。

益田孝的整合结果非常明显,这三个核心业务每年都给家族赚来几百万日元的巨额收益。

最牛的当然还是益田孝一手打造的三井物产了。这家公司无论是在当时的日本,还是今天的世界,都独一无二。通过三井银行的控股,三井物产把各个制造公司的产品卖到国外,再把国外的好东西买回日本。涉及的产品包罗万象,无论是纺织品、粮食、煤炭还是鱼类都被三井物产牢牢地控制在手中。在1902年,三井物产的商品出口额占整个日本的20%。

进行一下对比吧。GE是世界上最大的制造企业之一,但他们依然是在自己特定的领域内获得了冠军,就像总裁杰克·威尔奇倡导的那样:在自己的领域内做到世界第一、第二,否则就放弃。

但三井物产掌控的产品和技术可是牵扯到人类生活的方方面面,从矿山到别针,一个都不少。这是一家在全世界都独一无二的企业。

这当然是益田孝和三井家族的决定智慧:通过交叉控股,让那些专业人才打理公司,同时又能从贸易中获取暴利,某一个业务出现亏损,其他业务还能补充。这让三井公司屹立于世界商业之林,百年不倒。

当然,事业上的顺风顺水也给益田孝带来了丰厚的收入,咱们不说黑钱,仅仅是公司发给他的工资、福利、分红,每年就有2 000日元左右。

2000日元是个什么概念?这么说吧,当时的日本,1 000日元可以买一幢三环内150平方米的大房子,而把一个大学本科毕业的黄花大姑娘卖到日本顶级妓院也不过卖个七八百日元。

不过,说句实话,益田孝获得如此丰厚的报酬也的确物有所值,他不仅仅在生意上让三井家族蓬荜生辉,从发掘人才上来看,他的功绩也无法藐视。

挖矿是为了造福百姓?

前面我们说过,益田孝对三井,乃至整个日本的影响都极为深远。一直到二战之后,日本人依然倡导贸易立国,这是另一种重商主义的完美体现。

但是,如果你单纯地认为,三井只重视贸易而忽视技术,那就大错特错了。在这个企业发展的几百年里,他们从不曾放弃对技术的追捧,他们深挖这个国家中身怀绝技的人,然后利用商业手段,给他们展示自己的平台和机会。比如,人们知道丰田汽车的精益管理,但大家忽视的是,三井财团在渠道和销售上给了丰田生命源泉一般的资助,这段往事,我们留在后边慢慢讲述。

在三井家族的事业版图中,技术被放在第一位的当然是矿山了。为了实现矿山的技术梦想和财富渴望,三井家族可谓倾尽心力。

在1888年左右,日本政府为了聚敛财富,把一些政府控制的矿山转售给民间企业家经营。其中最富有的矿山叫做三池煤矿。三井物产的领导者益田孝得到这个消息之后,请愿高层,高喊:“不惜一切代价也要获得三池煤矿!”

他的理由是,在三池转售给民间之前,一直是伊藤博文委托三井开采,然后通过三井物产销往朝鲜和清朝。现在,三池矿山要出售,如果落入别的公司手中,三井物产将蒙受巨大的损失,其存在的意义也将受到严峻的挑战。

益田孝所说的别的公司,就是矿山业的霸主——三菱财阀。

不出所料,在政府公布将出售三池煤矿的一周之后,三菱财阀就申请购入。当时,支持三菱的官员是大隈重信,支持三井的是伊藤博文。双方争执不休,最后,达成一个协议,谁能出价不低于400万日元,谁就能收购三池煤矿。

对三井来说,400万日元是一个天文数字,没有人支持益田孝的计划。

他费尽口舌地跟三井元老们交涉,告诉他们,三池矿产丰富,生产出的煤炭品质优良、火力强大,一旦发生战争就能赚取巨额利润。而且,三池煤矿一直用囚犯当劳工,成本奇低无比。

最后,三井高层烦了,跟益田孝说,如果你愿意搞,就自己去融资吧。

益田孝又跑去三井银行寻求帮助。

银行开出的条件非常苛刻:以三井物产的资产和益田孝的个人名誉作担保提供贷款。如果三池经营不善,三井物产将关门清算,同时,益田孝也将负担一部分损失。

益田孝毫不犹豫地答应了。

接着,就是生死争夺战了。

在投标现场,益田孝以死相抗,最终用450万日元获得了三池煤矿。

事后,三井家元老责备他:“为什么要用如此高的价格获得三池煤矿?”益田孝微笑着说:“有400万是用来获取矿山,还有50万日元用来给人才提供一个良好的地带,让他为三井赚取金钱。”

益田孝所说的人才,是让三井家族的矿山事业登峰造极的人物,他叫团琢磨,这个卓越的人才是益田孝一手提拔起来的。

他生于1858年,福冈藩武士的后裔,家境殷实。14岁的时候,以藩主伴读的身份奔赴美国留学,专业就是采矿冶金术。说实话,这个专业在当时真不被大家所看好。就像今天学工商管理专业的同学总被误认为毕业之后只能去饭馆里收卫生费一样,当时的日本人以为,学了矿山学,只能去挖黑煤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