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政治东北亚安全合作机制研究
14765700000009

第9章 东北亚安全合作机制的总体架构

东北亚的安全局势本来就是一个异常复杂的综合体,对于东北亚安全合作机制的考察就必须要针对特定的问题、特定的国家间关系以及特定的环境背景来展开,这种细致的考察和评估将在以后各章中分别进行。本处将结合现行东北亚安全合作机制的总体特点,对东北亚安全合作机制的总体架构以及其未来的发展态势做出研究。

神秘的金字塔——现行东北亚安全合作架构

东北亚地区几乎集中了世界上最具有全球影响意义的国家。俄罗斯和中国是全球意义上的政治大国,其政治影响和军事力量不可小觑;日本是世界上举足轻重的经济大国,其金融业和制造业遍布全球各地;韩国是新兴工业化国家的典型代表,对于发展中国家有强大的身份认同和模范作用;朝鲜是与美国直接对抗的国家中唯一拥有核武器且唯一能够自己制造和研发各型导弹的国家,她还是全球大国力量角逐的焦点地区,其一举一动都将引起全球的关注;蒙古是一个潜在的战略性国家,是美、俄、中大三角的战略核心带,虽然其目前地位尚不突出,但在未来的东北亚乃至全球的安全格局中,蒙古都将占据重要角色;美国这一东北亚的编外成员,其在全球的影响意义则更为重大,随着克林顿和布什总统的东北亚战略相继出台,亚太地区成为美国的安全两翼,而东北亚则成为“亚太翼”上最前端的“坚骨”。

东北亚国家分为两个类型,第一类是处于方锥体顶端的美国,其地位的形成既是来自于自身超强的实力,也是来自于其东北亚编外成员的特殊性。而方锥体的底面是地缘上的东北亚国家,其中以中国为核心形成了三角形与内圆并存的结构。所谓的三角形是指中日、中韩、中俄间的安全联系和政策机制,而内圆则是由中国单边或隐性双边所形成的非透明的东北亚安全机制。

从整体上看,东北亚现行安全合作机制成方锥体,像一个“金字塔”,“金字塔”的三条边分别由美日、美韩、美俄双边关系组成,在三条关系线中,由于存在美日特殊的政治、军事、经济同盟,因此,美日的线是长线;而美韩间也存在紧密的政治、军事同盟,所以其为次长线;美俄尽管互为潜在的政治对手,但也面临相同的大国责任和威胁,而且由于存在联合国、北约、G8等多个对话机制,存在政治、军事、文化、能源、反恐等多个对话层面,美俄间也已经确立了有效的直接联系机制,但在东北亚地区则属于较短的一条线,其作用和影响都不明显。从金字塔的三个侧面来看,美国已经与东北亚的主要国家间形成了较高效率的东北亚安全合作机制,并以自己为顶点,形成了三个稳固的战略三角形。

在“金字塔”的底面,是东北亚地理上的6个国家,其中中国、俄罗斯、日本、韩国是其中4个具有强大地区影响的国家。在目前地区安全的合作中,上述4个国家间已经都建立起双边的合作机制,而由于俄罗斯的“双向战略”使得俄罗斯不能将其全部能力和精力集中于东北亚地区,无力充当东北亚地区安全合作的中心,而日本、韩国的政治、军事和文化实力又极为有限,于是,在中国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的推动下,上述4个国家并没有排列成四边形,而是形成了以中国为内心的三角形。在三角形中,中日、中韩间已经建有直接的经济合作渠道,在政治和军事问题上也形成了有效的沟通机制和透明机制;而中国与俄罗斯之间的关系则更为密切,两国已经发展成为“战略协作伙伴关系”,并于2006年和2007年分别在对方国家举办“俄罗斯年”和“中国年”等增强互信和交流的活动。在日本与俄罗斯之间,由于存在领土争议,而且双方又准备通过谈判的方法达成相关协议,所以建立了有关政治和军事互信的沟通渠道。在能源安全上,日本为摆脱中东困局和马六甲困局的决定性影响,也开始加强与俄罗斯的能源合作,从泰纳能源管道到萨哈林一号和二号油田的开发,日本与俄罗斯之间已经建立了直接的联系机制。日本和韩国都是美国在亚洲的盟国,且都受制于朝鲜半岛问题,且两国间的经济联系密切,相互投资巨大,相互间的安全关联性强,机制也较为密切和直接。在韩国与俄罗斯之间,一方面韩国愿意担当东北亚地区的能源走廊,另一方面,韩俄双方对于半岛问题困境的求解也必须要依赖对方,再加上图们江三角洲开发的实践与合作,韩国与俄罗斯之间的安全机制也开始紧密起来,从政府间各个层级的会议,再到经济上的相互补充与合作,随处都有新签订的各项协议。

再回到“金字塔”的底面。由于中国的传统影响和大国地位的上升,在东北亚出现了一些不为美国控制而与中国密切关联的国家和地区,例如朝鲜(类似的,也可以包括东南亚地区的越南、缅甸、老挝等国家和地区)。在这个圆圈中的问题,美国并没有建立起直接的沟通渠道,而中美间又不存在相应的安全协作机制,因此,美国对于这个圆圈内的事情是无能为力的,除非圆圈膨胀到一定的水平,与金字塔的侧面相切,美国才能够发现、影响或干预,但这时候,事件的发展往往已经达到激化的程度,美国的介入不是成本过高就是无果而终。这种安全上的困境往往令美国的决策当局非常无奈和恼火,对于东北亚的热点问题的早期不是偶然发现就是依靠猜测而得。于是,本书就将目前阶段的东北亚安全机制命名为“神秘的金字塔”。

值得注意的是,中国与美国之间并没有建立起相关的、有效的互信和安全机制,美国对于东北亚地区的干预和影响,总是需要借助“金字塔”的三条边对中国的影响间接发力,这种力量的作用方法,第一是耗时费力,第二是效果不佳。从“金字塔”的底面来看,尽管呈现出稳定的三角形,但由于中国的中心地位,当中国不合作的时候,也将使整个东北亚的安全局面发生离散。美国构筑的“三条棱”再稳固,再强有力,也难以稳定东北亚的安全局势。于是,对于现行的安全格局,美国是存在明显的抱怨的。尽管美国拥有比中国大得多的政治、军事、文化的影响力,但中国的作用力矩更短、战略地位更优,东北亚地区的美、中处在一个实力不平衡的动态平衡中。

扩展的圆锥体——非中美合作下的东北亚安全合作机制

对于东北亚现行格局的不满,必然使美国这一超级大国动用自己的超强的政治、军事、经济实力来推动现行东北亚安全合作机制的改革。在美国的推动下,存在两种可能的改革路径:第一是建立中美间有效的直接合作和互信机制,第二就是将中国控制的内圆向外突出,并形成除中国外包含其他所有东北亚国家的底部圆环机制,这种机制在外观上将原来的方锥体改变成圆锥体,而这种改变则是依赖于底面内圆的扩展而得,因此本书将其称为“扩展的圆锥体”。本书将在下一节分析中美直接合作和互信机制建立后的情形,而本节则主要分析第二条路径的作用。

在东北亚地区原安全机制的“内圆”扩展成外圆后,将原本美国与俄罗斯、日本、韩国各自独立的三角形侧面转化成弧形的曲线,美国与俄、日、韩三国的直接联系机制没有发生变化,而通过三角形两两合作形成的对第三方制约的显化的制度性优势退化。但这种显化的退化并不代表实际上的退化,原有制度保障了美国在任何一个侧面都会取得相对第三方的优势,但是面与面之间很难相互借力,“扩展的圆锥体”则不同,尽管从表面上看变成了美国与另一国的一对一的关系,但由于曲面因素的影响,美国可以把与其他国家间双边的力量嫁接进来,使得表面上的与美国的双边博弈变成了多边博弈,更容易使一个具体的问题解决,也更容易使一个不驯服的国家服从。

在圆锥体的底面外环,内圆扩展成外圆后,任何一个东北亚地区的局部热点和国家的异动都将直接为美国所察觉和控制,从而可以更好地将激进国家的事件消灭在萌芽中,不至于发展到最后因为牵连面太广,投鼠忌器而不了了之。

在圆锥体底面的总体结构中,中国的地位因其政治、经济、军事和文化的影响不断加强而不会发生明显的改变,仍将处于底面圆心的位置。但是美国对于中国控制手段的作用力却在加强,从作用机制看,美国对中国的影响仍然是间接的,必须借助于其他直接的渠道来实现,这一点与改进前并无本质的不同。但是,改进前的美国间接作用力只能依赖于“三条棱”的孤线作用,既缺乏影响深度,又存在大量的盲区;而改进后的安全机制,则利用整个曲面向中国施加影响,尽管是间接的,但又是全方位、有力度的。此外,从中国自身的战略地位来看,表面上没有发生改变,但实质上中国对于东北亚的与美国分庭抗礼的地位和能力却在衰退。中国尽管处于底面的核心,但中国却不能随意地改变底面的格局,一旦中国发生改变,内三角形和外圈将同时发力来纠正中国的这种变化,不是说中国无力调整东北亚的格局,但是相对于存在战略缓冲带(内圈)的方锥体而言,圆锥体下中国安全政策的灵活性和自由度被大大限制了,中国很难再与美国站在同一水平线上,东北亚的非确定性安全机制可以得到某种程度上的约束和强化。

当然,美国的这种东北亚安全机制的改进也并非完美,其主要的发力方式仍然是间接的,作用效果差、发挥影响慢、措施成本高、政策漏损严重。

从箭体到旋转体——中美直接合作下的东北亚安全合作机制

如果中国与美国在下一个阶段达成互信,并发展为直接的安全合作关系,东北亚地区的安全合作机制模式又将发生根本性的变化,从“金字塔”到“箭体”。

从上一节分析来看,圆锥体模式是适合美国要求的一种安全合作机制,因此,在没有更多的变量以前,即使中美达成了直接的安全合作,圆锥体也将是美国的追求目标。圆锥体这种结构也给美国带来了一系列的负面影响,主要是涉及问题和国家太多,调整的力量分散,消耗的资源和精力过大。事实上,可以发现,在中美间建立了直接安全机制之后,原有的安全结构可以分解为三个三角形,并将这些三角形以中美为轴线组合起来,就将形成东北亚安全合作机制的新格局。这种格局非常类似于弓箭的箭尖,因此,本书将其称为“箭体”。

在箭体的侧面,是由美日、美韩、美俄双边安全合作形成的长边;在箭体的内侧,则是由中美安全合作形成的实边。在每一个组成的三角形中,都将包含中美两国,但在中美日和中美韩的两个三角形中,美国都可以利用三角形的特性来制约中国,形成对中国的优势,确保将中国牢牢地绑进东北亚的安全合作机制中。在此基础上,化解中、俄、美“大三角”博弈中美国困境,即利用前两个三角形中日本和韩国对中国安全机制的影响,从而使中国站在与美国相近的立场上,不与俄罗斯联合抗美,以此钳制俄罗斯,形成美国的全面优势态势。

在箭体的底面,无论是从表象还是从实质上来看,中国的战略地位和作用也将得到大幅度的提高,但是,中国战略地位提高是以进一步丧失对东北亚事务的主导权和灵活性为代价的。在箭体中,中国仍然位于东北亚事务的核心,而且成为与美国相提并论的国家(在三个三角形中都有体现),因此中国的战略地位不是衰退了而是加强了。但是,新机制的三个层面的影响将减少中国对于东北亚事务的主导权和灵活性:第一,中美间有直接的安全合作机制,在中美实力没有出现根本性变化的时候,中国单方面脱离合作的可能性极小;第二,中国受制于美俄、美日、美韩三边力量的综合影响,上述的力量源可以直接投射到底面形成对中国的有力制约;第三,中国自身是东北亚格局改进中的既得利益者,成为东北亚权力划分中的次中心,没有强大的外界诱惑,中国不会轻易放弃这一地位。

对于东北亚其他国家问题,美国不是不再加以干预,而是将现有的框架动起来,在动态中借助不同力量的不同侧面推动地区问题和国家争端的和解,也就是将箭体旋转起来,形成一个新的、动态的圆锥体。这种结构比静态结构更有效,它对综合性问题的解决不再是静止地利用单个合作机制的作用和影响,而是综合利用整体合作机制体系,利用每一个机制下的优势来解决问题。从旋转的效果来看,也形成了一个完美的圆锥体,符合美国的自身利益,但相对于“扩展的圆锥体”,其操控的难度、作用的强度、措施的密度和代价的程度都将大大减少,这一格局也将更符合美国的利益。

在理论上,这个“箭体”仍然可以得到进一步的简化,将“五国三形”简化为“三国一形”,将“箭体”简化为“旋转体”。

可以看出,在理论上,上述的旋转体所形成的效果和保障的利益与“箭体”完全一致,但其更加简化,决策效率更高,对于主导国家权力的保护更严谨,因此,“旋转体”应该是“箭体”格局的一个发展方向。但问题也随之而生,谁将充当东北亚安全格局的第三极,谁又将在东北亚安全机制的变迁中被边缘化?

对于这个问题的探索必须要考虑以下三个方面的影响:第一,符合主导国家的战略利益,即能钳制中国;第二,确保东北亚合作机制的有效性和行动力,即拥有较强的综合实力;第三,拥有处理东北亚安全问题的主动性,也即愿意推动旋转体转起来。综合上述因素,本书认为最有可能充当第三极的国家是日本。对于俄罗斯而言,第一,其主要战略重心不在东北亚,对于东北亚安全问题可能会缺乏主动性;第二,俄罗斯是美国的潜在竞争对手,其东北亚安全政策目标不清、走向不明,不符合主导国家的战略利益;第三,俄罗斯干预东北亚的力量有限,与东北亚其他国家的经济发展模式不同,俄罗斯近来的经济复苏是由于其能源产业和能源产品因素的拉动,这种能源制约式的权力来源会受到能源供给多元化和能源技术创新等因素的影响,未来的影响效力并不确定。因此,俄罗斯成为东北亚安全合作机制第三极的可能性微乎其微。再如韩国,韩国的致命弱点表现在两个方面:第一,自身实力弱小,难以满足地区第三极对于国家实力的要求;第二,与地区热点矛盾直接对立,难以调和,回旋余地小。而只有日本,既符合主导国家的战略利益,又是世界经济大国和潜在的军事大国,而且通过其积极“入常”、建设亚洲货币基金等举动表现出了其心中强烈的主动性,是最符合第三极的潜在候选国。当然,必须说明的是,这种安全格局的形成并不是一蹴而就的,其发展历程也将是渐次推进的,将其列出,更主要的是作为一种理论上的展望,而不是现实中的预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