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大中国上下五千年:中国婚俗文化
14768700000041

第41章 凤冠霞披迎新婚——新娘嫁衣

在古代婚俗中,新娘在婚礼当天的穿着也有着一定的讲究。嫁衣不仅能使新娘在婚礼上更加美艳动人,更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祝福寓意。

嫁衣,是嫁妆中最为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其既能将新娘打扮得高贵漂亮,又寓意吉祥美满,因而,嫁衣又称“吉服”、“喜服”、“婚礼服”等。

俗语道“好女不穿嫁时衣”,从这句话里我们不难看出人们对嫁衣的感情。中国新娘的传统礼服就是上身内穿红绢衫,外套绣花红袍,颈戴项圈和天官锁,胸挂照妖镜,足登绣鞋,腰缠飘带,挎子孙袋,腕戴手镯,指戴戒指,下身着一条绣花彩裙和红裤,头上戴满宝石、珠花、玉石、翡翠等珍贵装饰物点缀而成的“凤冠”,肩上还要披上一条绣有各种精美吉祥图案的“霞披”,一身红色,喜气洋洋,千姿百态,靓丽动人,宛如皇后和公主一样雍容华贵。

在旧时出嫁女子的着装上,最引人注意的则是象征吉祥的凤冠。据《清稗类钞》云:“凤冠为古时身份尊贵妇人的首饰,汉代惟太皇太后、皇太后入庙之首服,饰以凤凰。其后代有沿革,或九龙四凤,或九翚四凤,皆后妃之服。明时,皇妃常服,花钗凤冠。其平民嫁女,亦有假用凤冠者。”可见,在当时等级制度森严的封建社会里,凤冠只是允许皇家后妃佩戴的。发展到后来,民间的女子出嫁也被允许穿戴“凤冠霞披”了,据传说这是明太祖朱元璋的恩典。

相传朱元璋少年时代非常贫穷,只能靠给地主放牛为生。一天他因丢失了一头牛而遭到了地主的毒打,并且被锁在牛棚里一连几天没有饭吃。地主家有个叫马月娥的丫头,心地善良,去厨房偷了两张烙好的饼给了朱元璋。滚烫的烙饼把她的皮肉都烫伤了,感动得朱元璋眼泪直流。朱元璋填饱了肚子之后,便在马月娥的帮助下逃出了地主家,去往濠州投奔揭竿起义的郭子兴。后来他南征北战推翻了元朝的统治,当上了明朝的开国皇帝,并且亲自回到了故乡迎娶马姑娘当皇后。当地的姐妹们对马姑娘的珠冠霞披羡慕不已。马姑娘就请求皇帝允许今后凤阳女子出嫁,不论身份高低,都可以佩戴珠冠霞披。朱元璋当着父老乡亲的面,答应了这个请求。后来,这个消息传开以后,民间也纷纷效仿,朱元璋为了赢得民心,也就没有干涉其他地方的这种做法。为了表示对凤阳女子的感谢之情,民间也把珠冠称作“凤冠”。

凤冠风行于民间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它代表的吉利和祥和,凤冠上装饰的宝物不仅仅璀璨美丽,更蕴含着无穷的吉祥意义,因此人们认为凤冠是富贵吉祥之物。古代妻妾制社会里,凤冠只有明媒正娶的妻子才有资格佩戴,再嫁之人和妾室是不能享受这种权利的。明媒正娶进门的妻子为了彰显自己的地位和身份自然也就会在婚礼上佩戴凤冠。不过由于这种凤冠价值不菲,一般都是由新郎家随同轿子等婚礼用品一起租用而来的。到了近代,辛亥革命之后封建帝制被推翻,新娘戴凤冠出嫁习俗的发展才有了颓势。

延伸阅读

“黑”、“白”色的嫁衣

婚礼中,大多数的嫁衣都是象征着喜庆祥和的大红色,但是在我国的一些地区,却有着不一样的嫁衣习俗。赣南一些地区新娘出嫁时却要披着黑头盖,穿黑衣服,撑黑色的伞。相传这种伞是由过去的花轿演变而来的。伞上面还要挂着祝愿新娘早生贵子的花生和红枣。据说,这些地方新婚不穿“红”的原因是为了防止婚后和美的生活遭到别人的“红眼”妒忌,避免与别人发生纠纷和口角,为了彰显严肃,新娘出嫁会身着黑色嫁衣。广东一些地方的新娘在婚礼上穿着的嫁衣颜色是被很多人忌讳的白色。当地人结婚礼服被称为“嫁衣裳”,一般都是由三到七件上衣组成的。上面一件由夫家送来,多为较正式的礼服;第二件为苫麻衫,必须反面穿上;第三件则为白衫。这种身着白色嫁衣的习俗实在是很独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