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大中国上下五千年:中国婚俗文化
14768700000085

第85章 和睦喜庆的传爱之仙——和合二仙

和合二仙的吉祥画经常出现于我国传统婚礼当中,他们是中国民间备受崇拜的爱神,其也蕴含着有趣的传说故事和丰富的文化内涵。

我们都很熟悉张继的那首《枫桥夜泊》:“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寒山寺位于姑苏城西面十里枫桥镇,它最初建于梁代,初名“妙利普明塔院”,因唐代诗僧寒山改名寒山寺,寺里供奉的就是“和合二仙”——寒山和拾得。

和合二仙的来历颇具传奇色彩,传说和合神原是民间象征团聚和合、夫妻和谐的欢喜神万回哥哥,后来才演变为象征婚姻美满、夫妻和谐的吉祥之神寒山和拾得。

僧人万回

据《开天传信记》记载,唐代有个方术僧名叫万回,本姓张,生于陕西。他长到八九岁才会说话,愚钝异常。到二十多岁还整日里若呆傻一般不爱说话。他有个哥哥在安西当兵,音信久绝,他的父母很想念他的哥哥,整日里以泪洗面。看到父母如此伤心,万回对他们说:“二老不用着急,请准备好给兄长的衣物食品,我去看望他。”第二天早晨,万回离开了家,他“出门如飞,马驰不及,及幕而还”。回到家里,他告诉父母兄长平安无事,还带回来一封兄长的书信,封口处还湿着,打开一看,正是他哥哥的笔迹。因其有着日行万里的特异功能,故称其为“万回”。宋代开始,民间就出现了祭祀万回哥哥的习俗,民间多认为万回代表了团圆和和睦,能使远隔万里的远方亲人团聚。

寒山和拾得

和合之神最早指能帮助亲人团聚的欢喜之神万回哥哥,但是经过历史的发展变迁,大概在明末清初,和合之神由一神分化为两神,也就是寒山和拾得。清代翟灏《通俗编》记载:“今和合以二神并祀,而万回仅一人,不可以当之。国朝雍正十一年,封天台寒山大士为和圣,拾得大士为合圣。”民间普遍认为“和合”是双方的和谐,那么由一方承担不甚适宜,于是要二神并祀,遂将和合神一分为二,并且由皇帝下诏册封,慢慢的推广开来。原来的和合之神就这样逐渐演变为了婚姻和合之神寒山和拾得。

《集说诠真》云:寒山,又叫寒山子,贫家子,是唐代的诗僧。寒山和拾得都是唐贞观年间隐居天台山的僧人,寒山是个怪僧但是诗句写得异常美妙,他常去国清寺,“望空噪骂”。僧人们都认为他是疯子,但是他与寺中的拾得一见如故,情同手足。拾得与寒山齐名,也是贞观时人,从小是个孤儿,刚出生就被抛弃,天台山的高僧丰干禅师在化缘途中遇到了他,并把他带到国清寺中当了小和尚,取名为“拾得”。拾得在寺中的厨房干杂活,他经常将剩饭藏到竹筒里给寒山吃,后来丰干禅师看到他俩如此要好,便将寒山安排到寺中厨房和拾得一起当厨僧。此后,两人更加亲密无间。这两位贫贱之交的和尚在佛法和诗歌上都有很高的造诣,他们的诗歌是我国古典文学史上难得的白话诗,后人将他们的诗汇编成《寒山子诗集》,此诗集收录诗三百余首,并且流传到了国外,产生了较大影响。二僧于贞观年间由天台山转至苏州普明塔院任住持,此寺院改名为了闻名中外的寒山寺。

我国民间赞颂他们之间情同手足的深情厚谊,并把他们奉为和睦友爱的民间爱神。《周礼地官》,在“媒氏”疏中云:“使媒求妇,和合二姓”,这为“和合”提供了很好的注解,和合为男女两性结合为夫妇,和睦相处,和谐同心之义。在中国民间风俗中,常用汉语的谐音来表达某种寓意。“荷”与“和”同音,有和谐之意;“盒”与“合”同音有合好之意。这样寒山为“和神”,拾得为“合神”。和合由原来的祝愿家人和合逐渐变化为祝福婚姻和合之神;原来的一位神幻化成为了一个手拿荷花、一个手持盒子的二位神。

关于和合二仙为喜神的原因,还有另一种说法,人们认为寒山和拾得的乐观主义精神很值得崇敬。寒山和拾得虽然生活清苦,但是却一直率真乐观地以笑示人,即使被打被骂也不在意,人们喜欢受到他们喜气洋洋乐观心态的感染,因而奉其二人为喜神。

和合二仙的吉祥图经常挂于婚礼之上,象征着夫妻和睦恩爱。有些地方新娘和新郎还要向其行膜拜礼,这些都表明了和合二仙在我国婚俗文化中的重要地位。

延伸阅读

寒山和拾得的“荷”、“盒”情谊

关于寒山和拾得的交情,民间还有一则传说故事:他俩出家前同住一村,亲如兄弟,同时爱上了一位美丽的姑娘,但是作为兄长的寒山对此毫不知情。后来拾得要娶此女子,寒山就来到苏州枫桥削发为僧。拾得听说了以后,也离开了妻子来到天台山做和尚。拾得折了一支盛开的荷花前往探望兄长,寒山则手持一盒斋饭出来迎接。二人看到对方都很高兴,于是起舞。所以在民间吉祥画上,我们能经常看到分别手握荷花和盒子的二位僧人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