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家教12岁前,习惯决定孩子一生
14776900000092

第92章 习惯“孩子,你不能随地吐痰!”——不随地吐痰家教摄像头

天气突然转冷,7岁的娜娜着凉了,有点儿咳嗽。妈妈给她吃了药,还特地在她的兜里装了几张纸巾,让她把痰吐在纸巾里,然后扔在垃圾桶里。

下午,在妈妈接娜娜放学回家的路上,娜娜朝地上吐了一口痰,妈妈批评她:“娜娜,妈妈不是给你纸巾了吗?怎么不把痰吐到纸巾扔到垃圾桶里呢?”娜娜说:“我的纸巾用完了,只好吐在地上了。”妈妈说:“瞧,前面不远处就有垃圾桶,你憋一小会儿再吐到垃圾桶里多好。”娜娜说:“等我病好了就不吐了。”妈妈告诉娜娜:“孩子,你不能随地吐痰!你患的是流行性感冒,随地吐痰的话会把病菌传染给别人的。”娜娜说:“嗯,知道了,妈妈,我再也不随地吐痰了。”

妈妈抚摸着娜娜的脸,高兴地说:“真是妈妈的好孩子!”

专家如是说

痰是呼吸道的分泌物,健康人一般是没有痰的。但如果患有呼吸系统疾病,受致病微生物感染后就会产生大量的痰液。病人吐出的一口痰中“驻扎”着成千上万的病菌。这些带病菌的痰干了以后,痰中致病微生物会蒸发到空气中,这些疾病的病原体就会随风到处飞扬,漂浮在空气里,健康的人呼吸了这些带有病菌的空气,就容易得一些传染性疾病,如肺结核、流行性感冒、霍乱、麻疹等。由此看来,随地吐痰严重地危害着人们的健康。所以,无论是孩子还是大人都要养成不随地吐痰的良好习惯。

但是,有痰憋住不吐也会危害健康,比如,痰在呼吸道内不及时排出,给细菌繁殖提供温床,导致呼气不顺畅及呼吸困难,可能发展成肺气肿。因此,有痰还是要“一吐为快”,但注意不要随地乱吐。吐痰时,最好用纸巾包好,再把它扔到垃圾桶里。

好习惯培养

1.父母要以身作则

正所谓言传身教,一个随地吐痰的父母,是教育不出出色的孩子的,因此,要从小教育孩子不随地吐痰,父母首先就要以身作则,给孩子做个好榜样。

2.激发孩子的民族自尊心,不随地吐痰

父母要告诉孩子,随地吐痰,不仅影响市容,更影响中国人的整体形象。现在,国外一些著名景点还专门针对中国人写警示牌,提醒中国人注意“随地吐痰”这个不文雅的行为习惯。告诉孩子,为了不让外国人瞧不起,一定要从自身做起,不再随地吐痰,也要以自己的文明行为影响身边的每一个人。

3.让孩子参与有关的活动

父母可以给孩子看一些有关“不随地吐痰”的公益片或公益广告,让孩子从中受到启发。还可以让孩子参与一些倡导不随地吐痰的活动,比如,让孩子带动同学、伙伴一起上街,只要看到有人吐痰就走过去礼貌地告诉他,随地吐痰是不文明的行为,况且痰里有许多细菌,请他下次不要再随地吐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