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工具书文坛巨匠
14782700000054

第54章 纳兰性德

纳兰性德(1661~1691),原名成德,字容若,号楞伽山人。清代满族正黄旗人。大学士明珠的长子。尚书徐乾学的门生。康熙十五年(1676)中进士时,才16岁。朝廷授他三等侍卫官,后升至一等侍卫。屡次奉使边疆,宣抚各少数民族。他博览群书,虽是贵公子,喜欢与文士交往;严绳孙、陈维崧、姜宸英、顾贞观等都是他的朋友。他善于词作,风格清新流畅,多感伤情调,与南唐后主李纳兰性德像煜作品相近,是我国历史上词作名家。他的词集名《纳兰词》,有单行本。他的诗也有较高的水平,晚年悉心攻读经史,搜求唐宋以来名家对经书解释,从事经学考据;与徐乾学共同编刻唐代以来说经诸书,名为《通志堂集解》。死时才31岁。徐乾学编辑他的诗文为《通志堂集》。

纳兰性德敬奉父母极为孝顺,侍候父母疾病时夜以继日,衣不解带,由于劳累忧虑,以致面色黑黄,至亲人病愈后才得恢复。性德几岁时即练习骑马射箭,年龄稍长就善于写文章。康熙十五年(1676)中进士,年纪只有十六岁。圣祖皇帝因为他是世代显贵之家的儿子,授他三等侍卫,后升至一等侍卫。圣祖让他创作乾清门应制体诗,又命他翻译皇帝自写的《松赋》,对他的诗作、译作都很满意。不久,纳兰性德生病,圣祖将要到塞外避暑,就派宦官带着专供皇帝看病的医生去为他看病,并且命宦官把纳兰性德的病情随时禀告他。但性德竟然很快就病故了,年仅31岁。纳兰性德曾奉使到塞外宣谕抚慰各少数民族,他死之后,受他安抚的各部都派遣使者进入长城和内地通好。皇帝知道他病故的消息后,从避暑的地方派宦官祭奠慰问,可见对他是多么器重。

纳兰性德参加顺天府乡试时,主考人是徐乾学,他中举以后,就成了徐乾学的门生。性德跟老师研讨学术,曾搜集刻印宋代、元代人讲解经传的各种著作,为书作序,将自己撰写的《礼记陈氏集说补正》附在里面,合起来名为《通志常集解》。纳兰性德很会作诗,尤其擅长填词。他涉猎了全部南唐、北宋各词作家的作品,对于其中杰作都彻底研究过。他所著的《饮水》、《侧帽》两词集,风格清新自然,超尘脱俗。性德曾读元朝人赵松雪(孟頫)自我写照有感,就按照诗意为赵画一小像,仿照他的衣冠。看到他画的赵松雪像,在座的客人赞许过分,他推辞不受。徐乾学对他说:“你为何那么像王逸少(羲之)?”他就大喜。性德还喜欢以礼接待有学问的人,和严绳孙、顾贞观、陈维崧、姜宸英等人友谊较深。顾贞观的朋友吴江人吴兆骞因科场事犯罪被流放到宁古塔,吴兆骞作《金缕曲》两篇寄来,性德阅读之后赞叹说:“晋朝人山阳向秀的《思旧赋》,汉朝都尉李陵的《河梁》诗,加上这两篇就是古往今来的三部杰作了。”贞观极力请纳兰性德设法营救兆骞,经纳兰性德斡旋,吴兆骞被释放回内地。为此,一些读书人更加称许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