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中国台湾文学史
14789800000021

第21章 聂华苓

台湾的现代派小说创作,呈现出错综复杂的、创作主张与创作倾向并不十分一致的局面。大体上可分为两个倾向:一类是中西结合、现代与传统融合,创作思想偏向于写实,较注意作品的思想性的现代派,如白先勇、於梨华、陈若曦等的创作;另一类是彻底反叛传统、热衷西化的现代派,如欧阳子、王文兴等的创作。

聂华苓、於梨华是台湾文坛较早的现代派作家。她们比台湾“现代文学社”的一代青年作家文龄均长十岁左右。

聂华苓(1925.1.11—),湖北应山县人,1940年为逃避日祸,随母亲和三个弟妹到四川,后入中央大学外文系读书。1949年去台湾。80年代担任雷震主持的《自由中国》杂志编辑,后因受“雷震事件”牵连而失业。之后曾在台湾大学中文系和台湾东海大学中文系任教。1964年赴美,参加保罗·安格尔主持的美国爱荷华大学“国际作家写作室”工作,后来与保罗·安格尔结婚。她的主要作品有短篇小说《翡翠猫》、《一朵小白花》、《王大年的几件喜事》等;长篇小说《失去的金铃子》、《桑青与桃红》、《千山外,水长流》等。

聂华苓的短篇小说创作多以国民党控制下的台湾生活为背景,用写实的笔触,塑造出形形色色从大陆流落到台湾的中下层人物形象,较深刻地反映社会的黑暗,人物的落魄、孤寂和凄凉。如《台湾轶事》等。

1960年创作《失去的金铃子》,是聂华苓的成名之作。小说描写抗日战争时期西南大后方的生活,揭露中国的封建婚姻制度给妇女命运带来的不幸和苦难。主人公苓子在重庆读书,假期回到山村,暗恋上比自己大十几岁的尹之舅舅。而尹之却与新寡的巧姨热恋,于是成三角恋爱之势。苓子恋尹之是中国社会绝不能容忍的乱伦之恋,结果自然可知;新寡的巧巧与无配偶的尹之结合应是天经地义的,却活活被封建卫道士们拆散,致使巧巧自杀,尹之被捕,表现出现实社会黑暗与丑恶的本质。

从台湾到美国后,聂华苓因1970年创作长篇《桑青与桃红》而声名大振,也引起一些争议。小说描写女主人公桑青因中国和世界的动乱,由一个天真单纯的少女,变成了疯子,易名为桃红的故事。作者曾在一次答访中道出用心所在:“我不仅是写一个人的分裂,也是写一个人在中国变难之中的分裂,和整个人类的处境:各种的恐惧,各种的逃亡。”作品铺展出历史的纵剖面,表达动乱的时局给人类精神造成的错位。《桑青与桃红》致力于传统的表现方法与西方的表现方法结合,西化的倾向十分明显,主要表现在:一是时空交错的结构方式。一个身体两个灵魂:桑青以日记的形式追忆历史,桃红以信的形式表述现在,时空交错,富有跳跃性;二是大量运用象征手法。如以搁浅的小木船,动乱中的大杂院,避祸中的小阁楼,象征着一个绝望、困顿和混乱的时代,以桑青象征东方的美丽纯洁,以桃红象征西方的荒淫颓废等;三是运用意识流技巧,表现主人公的精神错乱特征,相得益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