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中国台湾文学史
14789800000030

第30章 高阳的历史小说

在台湾文坛上,有一位善于创作历史演义小说且拥有相当广泛读者、常常名列畅销书排行榜上的作家,这就是高阳。

高阳,原名许晏骈,字雁冰,另有笔名郡望等。浙江杭州人,1922年3月生,1992年5月6日去世。出身于名门的高阳,自幼喜读家中藏书,少年时,尤为对鸳鸯蝴蝶派小说爱不释手。因战乱,大学未毕业就入国民党空军官校服务,后随军去台湾。1960年转入新闻界,曾担任《中华日报》主笔、总主笔,《中央日报》特约主笔。同时开始了小说创作生涯,写了一些以抗日战争为背景的小说。后来,高阳认为,其最大的乐趣在于研究历史,于是,从研究历史到得心应手的开拓历史题材的小说,高阳经历过多次的失败,在从失败到成功是以长篇历史小说《李娃传》的问世而稳固的奠定了自己历史小说的创作地位。他的历史小说享有“有村镇处有高阳”之誉,在台湾、大陆、香港及其他华语地区都拥有众多读者。香港学者李明曾高度赞许高阳的写作奇才,说他最多曾同时进行五部历史小说的创作,五种空间、五种时间、泾渭分明,各不混淆。由此可看到,一方面高阳对史料烂熟于心,另一方面,证实了高阳创作思路清晰,精力极盛。他曾总结二十余年的创作出版书籍连自己都不甚了解,约略而计,出书在60部以上,计字则日均三千,年得百万,保守估计,至少亦有两千五百万字。70年代末以前,高阳在台湾报刊上连载或出版的主要作品有:《李娃传》、《风尘三侠》、《荆轲》、《少年游》、《百洲》、《大将曹彬》、《慈禧前传》、《玉座珠帘》、《清宫外史》、《母子君臣》、《胭脂井》、《瀛台落日》、《正德外传》、《红顶商人》,《胡雪岩》、《小风仙》、《汉宫春晓》、《乾隆韵事》、《小白菜》、《徐老虎与白寡妇》、《印心石》及《红楼梦断》第一部《秣陵春》等,另改写了《水浒》的《林冲夜奔》、《野猪林》、《乌龙院》、《翠屏山》。近年出版的作品有《红楼梦断》第二部《茂陵秋》、第三部《五陵游》、第四部《延陵剑》、《灯火楼台》、《刘三秀》、《八大胡同》、《清末四公子》等。另外,除写历史小说外,高阳还撰写学术著作,出版了《高阳说曹雪芹》、《高阳说红楼梦》、《高阳说诗》等。其中《高阳说诗》获得1984年台湾中山文艺奖金委员会“文艺论著奖”。

高阳历史小说题材内容主要有以下特色:其一,着重刻画历史人物,生动再现当时社会风貌与统治集团的内部矛盾和斗争。以《慈禧全传》展开来看,整部著作是由《慈禧前传》、《玉座珠帘》(上、下)、《清官外史》(上、下)、《母子君臣》、《胭脂井》、《瀛台落日》六卷组成。将所描绘的清朝宫廷内部发生的事件放在清末丧权辱国的空前危难时代这个大的背景中:统治者的挥金如土,民众的英勇反抗,帝国主义列强的侵略,老百姓的深重灾难等等。高阳在创作中探索时代与社会的关系,因此,时代的大背景下,贯穿着一幅幅清末历史图。第三卷《清宫外史》中俄“伊犁条约”的签订、主战派与主降派的矛盾斗争;第四卷《母子君臣》中花钱办海军修铁路,还是修建三海和清漪园的纷争,以及挥霍筹建海军学堂的巨款,乃至于国家丧失海防能力;第五卷的《胭脂井》里的变法维新、八国联军入侵北京、签订丧权辱国的《辛丑条约》;第六卷《瀛台落日》里的袁世凯阴谋篡权、割据中国东北领土、签订不平等的《中日新约》、慈禧太后去世,标志着中国清王朝这个苦难时代的结束。在这个大背景下,高阳重笔刻画了统治中国40多年的慈禧太后的形象,在展示人物性格发展的过程中,颇具深度与广度地描绘了从“辛酉政变”至“辛丑条约”后的清朝宫廷政治内幕。第一卷《慈禧前传》中的尔虞我诈、削除异己;第二卷《玉座珠帘》里的“辛酉政变”后清宫廷内部新的分化斗争——既有肃顺等“顾命大臣”与慈禧的矛盾、慈禧与恭亲王的矛盾,又有慈禧与慈安的矛盾,还有慈禧与皇帝的矛盾。这些矛盾的不同线相互交缠、撕碎,重新编织起统治者千丝万缕的权力关系网。如此繁复错综的权势争斗,将清朝封建统治者的本质活生生地呈现给读者——如此“大清统治者”,国何将不亡?《慈禧全传》获得了认识清代社会的价值,有利于读者在作品所展示的清朝社会生活中,从宏观的角度对近代中国衰落的诸因素作深入的思考。

其二,以历史上影响较大的民间传说和野史为创作素材,加以想象铺张,描绘更为动人的故事。民间流传已广的《小白菜》、《汉宫春晓》、《红叶之恋》、《小风仙》、《胡雪岩》、《印心石》等故事,原版情节简单,经过高阳的艺术创造,成为情节跌宕起伏,人物栩栩如生的历史小说。如民间曾流传极广的“昭君出塞”的传说素材,被高阳扩展开来写就了一部歌颂深明大义的宫女王昭君不愿阿谀行贿,“舍身为民,慷慨出塞”,揭露宫廷内部层层索贿、处处陷阱,太后霸道、皇帝好色、群臣勾心斗角,画工的贪婪的长篇历史小说。为了使内容更加丰富多彩,还虚构了一些可读性较强的人物形象和故事的情节,内容丰富,主题突出,人物鲜明,既沿用民间传说的梗概和模型,又不拘泥于原本,为再创造拓开了道路,从而赢得了读者的普遍喜爱。

其三,从历史文学名著和古典诗词作品中寻取创作题材。如古典文学名著《红楼梦》,高阳通过它提供的有关素材和史料,创作出长篇历史小说《红楼梦断》。它们从历史的角度表现了《红楼梦》作者曹雪芹的感情生活和曹、李两家盛衰的过程。又如,高阳根据北宋著名诗人周邦彦留下许多不朽的诗词中所展现的历史背景和情感脉络,入微地体验诗人的思想和性格,而后在这基础上想象出周邦彦的言行以及与他有关的一系列情节,创作出长篇历史小说《少年游》,通过诗人周邦彦这个感人形象的塑造,再现了北宋的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历史景观。

其四,从记忆中挖掘历史素材。如以商人与官场结合密切的小说《胡雪岩》,其素材就是取自于高阳童年时耳闻于熟的同乡胡雪岩的事迹。这本小说后来成为外国商人作为打开中国市场的研究“珍本”,可见,高阳的“记忆”成为一代商贾的研究对象。

总之,高阳历史小说的题材非常广泛,各个历史年代,尤其是清代社会的画卷在他笔下有大量的反映。各种重要历史人物,无论是最高统治者,还是社会上名流,都在作品中被勾勒得活龙活现,这除了高阳具有渊博扎实的历史知识外,还得力于他独到的文学功底。他的历史小说的艺术成就主要有以下方面:

第一,历史真实与艺术真实的有机融合。历史小说的创作既要求作家尊重基本的历史真实,又要根据小说的审美需要进行合理的虚构。因此,高阳在创作中努力做到历史真实与艺术真实的有机统一。例如在《慈禧全传》、《乾隆韵事》、《大将曹彬》、《荆轲》、《汉宫春晓》等许多历史小说中,他注重历史背景和历史事件的客观描绘,又按照小说的创作特点对其中某些人物和次要事件作艺术的加工创造,使之兼有历史之实与小说之虚,让小说成为人们认识历史社会的镜子,满足人们对艺术的审美追求。

第二,赋予历史人物生动鲜明的艺术形象。高阳历史小说中的人物形象最显著的特征是具有鲜明的历史印记。如在塑造《少年游》中的主人公周邦彦时,把北宋的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特点与人物的生平交织一起,具有较强氛围的北宋时代感。又如在描写《汉宫春晓》中的王昭君的言行举止时,巧妙地将其放在所营造的特定的汉代社会氛围中,尽显其坎坷的命运,再现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

第三,重绘历史画卷的细节。细节的真实与否,关系到作品的成败。高阳在描写细节时采用了两种手法,一是捕捉典型镜头,从中窥视时代的本质。如光绪为防偷听,心神不宁、六君子刑场遇害等描写,将日趋没落的清王朝尽显无疑。二是透过生活细节展现特定社会景观。如清朝的文物典章、君臣议政的礼仪、皇子典学的制度、太医诊咏的规矩、宫廷设施的布置等,读后有亲临其境之感。另外,紫禁城内外的种种世态风俗,也通过市井布衣的生活细节得到生动反映。总之,大量富含历史特点和生活气息的细节描写在高阳历史小说中频繁出现,使作品展示的历史画卷充实而不空泛,形象而不枯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