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中国台湾文学史
14789800000006

第6章 台湾散文的先河

郁永河,字沧浪,浙江省仁和县人,著作有:《渡海典记》、《番境补遗》、《海上纪略》、《郑氏遗事》、《台湾竹枝词》、《土番竹枝词》等。他是一个极喜欢探险克难的旅游家。他认为:“探险揽牲者,毋畏恶趣。游不险不奇,趣不恶不快。”他早有赴台湾旅游的愿望。他说:“常谓台湾已入版图,乃不得一览其概,以为未慊”(《稗海游记》)。1696年,福建榕城的火药库爆炸,硫磺尽毁,需去台湾采硫,他终于有了去台机会,便自告奋勇去采硫磺。经历了一个多月的海上航行,于2月25日抵达台南。为了能遍游台湾,他采取陆路北进,在近一月时间内,他穿越了许多高山族聚居地,干4月7日到达淡水。旅途中他随行随记,行走路线、地形、地貌、物产人情全部详录。他不仅成了穿越台湾南北的第一人,而且留下了17世纪台湾南北通道的路线图。郁永河于当年5月在甘门答(今关渡)开炉炼硫。用土布向高山族同胞们换取矿土。“凡布七尺,易土一筐。”由于公平,山胞高兴涌跃。郁永河对于炼硫的方法和流程,及踩穴探矿的细节都详加记录。他记录的语言文字十分生动、活泼、真切,是精彩的散文之作,现举例如下:

“草下一径,逶迤仅容蛇伏,顾君济胜有具,与导人行,辄前,余与从者后,五步之内,已各不相见,虑或相失,各听呼应声为近远。约行二三里渡两小溪,皆而涉。复入林中,林木蓊翳,大小不可辨名……复越峻坂五六值大溪。溪广四五丈,水潺潺石间。与石皆作蓝靛色。导人谓,此水源出硫穴下,是沸泉也。余也一指试之,犹甚热……”这段十分生动细腻的描绘,令人读之如临其境。这是古散文中的佳品,不仅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而且具有非凡的史料价值和地质价值。郁永河此次台湾采硫历时半年,九死一生,创下人间奇迹。他谈到此次行动时说:“在在危机,刻刻死亡”和“久处死亡之地。”据史册记载,历史上番汉矛盾相当尖锐,汉人常常遭到突然袭击。一次他睡到深夜,被惊醒后,发现枕头上被射入18支箭头。他在箭雨之中竟完好无损。他们身处瘟疫之地,他所带去的人全部病倒,病死。有时遇到强风,房倒屋塌,器具毁坏,要另起炉灶。这是一次无畏的果敢行动。郁永问终于克难练成五十万斤硫磺运回交差,并且创作了《稗海纪游》,(亦名《采硫日记》)这一台湾文学史上辉煌的散文奠基之作,叶石涛曾给予崇高评价:“仁和郁永河所写的《稗海纪游》是一部台湾乡土文学史上永不磨灭的伟大现实主义作品。可以比美安德烈·纪德的《刚果行纪》吧!”郁永河的古诗《竹枝词》写得相当精彩,不少作品脍炙人口,真实地记录了台湾的风土人情。如:“台湾西向俯汪洋,东望层峦千里长。一片平沙皆沃上,谁为长虑教耕桑。”

台湾的散文和诗几乎是同时诞生,也是由同一批文人开创。明末清初由大陆去台的文人们,几乎每个人都是左右开弓,既写诗又经营散文。沈光文、卢若腾、徐孚远、陈永华、高拱乾、孙元衡、蓝鼎元、朱仕王介、杨廷理、侯施琅、陈宾、陈梦林等,都既是诗人,同时也是写散文的好手。当时的散文,主要品种是游记、传记、序、跋、赋等。除郁永河的《稗海纪游》外,其他重要的散文作品如:陈永华的《梦蝶处记》、高拱乾的《澄台记》、刘良碧的《红毛城记》等。所有的散文作品中,传记和游记散文成就最高。传记散文中的佼佼者是江日升的《台湾外记》。《台湾外记》介与散文和小说之间,故事情节描写生动、鲜活、细腻。叙事抒情,自然流畅,栩栩如生。刻划人物,声音笑貌跃然纸上。从另种意义讲,江日升的《台湾外记》开创了台湾传记文学的先河。叶石涛认为:“《台湾外记》为一本历史小说兼有报道文学之体裁,其文学精神和写作风格,应该说为台湾文学树立了一个风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