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会科学学校不大教的55门必修课
14803900000014

第14章 拥有独特个性,活出自我风采

很多父母和老师都喜欢“乖”孩子,认为什么事都听父母话的孩子可以少走弯路,将来一定有出息。可是每个孩子都有他们与众不同的思维方式,如果父母按照自己的意愿来培养孩子,那么他们长大以后只会是一个服从但没有主见的人,这样的人是很难在社会上独当一面的。

儿子刚刚上了中学,因为学校离家里有四五里地,所以他特地学了骑自行车。可是妈妈很担心儿子骑车上学不安全,因为他是个新手,而且他还不熟悉上学的路。

尽管妈妈百般阻挠,儿子还是坚持:“我总不练习怎么能成熟练工呢?所以我要天天骑车回学校,天天练习啊!”妈妈看硬的不行,于是想用情打动:“儿子,你刚学车,妈妈不放心,等些日子再骑好吗?”儿子还是坚持己见:“妈妈,是不是每件事都有第一次?再等些日子还是第一次骑车上学啊?还有什么不同?凡事总得有个开始啊!”儿子的话让妈妈哑口无言,只好听从。

儿子第一天骑车上学,很晚还没有回来,妈妈的心不由得慌了起来。刚要走出门去找儿子,只见儿子满脸通红,样子累得不轻地站在妈妈面前。原来,儿子放学找不到自己的自行车了,在朋友的帮助下才找到。又因为军训了一天,很累,骑车骑得很慢,所以回来就晚了。儿子的坚持让妈妈觉得很安慰,儿子他长大了,有自己的主见了!

第二天,儿子回来说,老师要求交水钱,因为军训要喝水。可是儿子说:“我不交钱了,喝自己带的水,因为每次水一来,呼地上来一堆人,等轮到我,早没了!既然喝不到还交钱干什么?”第三天,儿子回来说他坚持不交水钱,他说:“老师说只有几个同学不交,你不交多不好意思!我说,那怎么能说好意思或不好意思?我不喝自然不交啊!”妈妈觉得自己的儿子有自己的思想和做人准则了,很是高兴。

儿子能够坚持主见,遇事能够有自己的思想和做人的准则,这就是独特个性的体现。如果这个妈妈坚持用自己的方式要求孩子,只会让孩子养成从众心理。这种心理习惯在竞争如此激烈的社会只会埋没在大众潮流之中,没有自己独当一面的优势。所以,父母要注意培养孩子独特的个性,让他们活出自我风采。

第一招:区别对待孩子的“个性”和“任性”,不要“滥杀无辜”。

一个有个性的孩子通常都能坚持自己的正确观点和合理行为,可是往往会被父母认为个性强,并且常常给他们戴上任性的帽子。其实有个性与任性有本质上的区别,通常所说的“有个性”是指有主见,能坚持自己的正确观点和合理行为;任性也表现为坚持自己的想法和行为,可却是无理取闹,即所坚持的不是合理的。也就是说,区分孩子是有个性还是任性的标准在于一个“理”字。所以父母遇到孩子坚持时,一定要认真区分孩子坚持的是否有道理,或道理是否充分,或者是否与父母的不当方法有关,不能面对孩子的坚持就严厉地加以遏制,以免“滥杀无辜”。

另一方面,要使孩子意识到个性与任性之间的界限,父母应当保持适当的权威。如,有的小孩不让妈妈做饭而要妈妈陪他玩;妈妈做好了饭不吃,非要去买零食吃;无理的哭闹、在地上打滚、强拉别人、甚至打人……父母应当利用父母的权威加以阻止,以免孩子养成任性的不良习惯。

第二招:培养有个性的孩子,父母应该注意自己的言行。

想用“听话”或“不听话”来评价孩子的时候,请根据实际情况选用别的词语。例如,“你没有买那种小食品,真听话。”可改为:“你没有买那种不卫生的小食品,你知道爱惜自己了,妈妈真高兴。”又如,“你到底还是先去玩了,你怎么这么不听话?”可改为:“如果你先把作业做好再去玩,你一定会玩得更开心,你也不用晚上很晚还要补做作业,是不是?”

如果孩子一个劲地同父母辩解,父母想用“住嘴!你怎么就是不听话”来斥责孩子时,请不要这样说,而应该使自己冷静下来,对孩子说:“你既然有很多意见,现在就请你都说出来吧,让我们一起来分析一下。”

在家庭中,父母要丰富对孩子正面评价的词语,比如“勇敢”、“有爱心”、“懂礼貌”、“有创意”、“爱思考”等。

父母应该时时警惕,如果发现孩子一味地顺从,而孩子却不会主动地去思考,独立做决定,这时父母就应该给自己敲响警钟。

第三招:不要压制孩子的主见,支持孩子自己做主。

父母当然比孩子拥有更大的权力,甚至有权让孩子完全得不到任何权力,但这么做的后果是造就一个没有主见、没有责任感而且脾气暴躁的孩子,所以父母不应该滥用自己的权威来压制孩子的权利。

疏导是比围堵更好的手段。孩子拒绝父母要他做的事,不是要反对父母,只是想对自己的事有主导权。如果父母理解并尊重这一点,那么放掉部分的权力对孩子的发展也是有利的。

支持孩子自己管理自己,并提醒他界限在哪里。当孩子做选择时,他觉得自己的确享有主导权,这一点会令他开心。例如,提醒孩子该睡觉了,可以这样问他:“你想要先听故事呢?还是先换上睡衣?”

培养孩子独立思考的能力。孩子没有自己的个性往往是因为他们失去了自己的判断力,所以依赖性很强。父母应该给孩子充分表达自己愿望的机会,给孩子独立思考的机会。例如在装修房子的时候可以征求孩子的意见,可以问孩子:房间怎样设计更好?喜欢自己房间的墙壁涂什么样的颜色?喜欢把书架摆放到哪里?什么款式的家具好……有时候,孩子自己拿不定主意,父母可以用启发式的话语代替命令,如“如果是你,你该怎样做?”“我想听听儿子的意见。”

教孩子学会说“不”。很多孩子都有自己的想法,可是由于害怕遭到父母的冷遇,常常不愿意说出自己真正的感受,压抑了孩子活跃的个性思维。所以,父母要鼓励孩子随时说出不同的意见。如果说得不对,父母应该耐心地指正,这样可以让孩子学会遇事有主见,不会盲目服从。

第四招:尊重孩子的决定,信任胜于制度。

使孩子受到尊重和重视,给他们足够自由的空间。在日常生活中,一定要从实际出发,尽力做到让孩子自己学习,自己做出各种决定;允许孩子用更多的时间去学习新东西,尽管他可能会出现错误;指导孩子去完成较难的任务,不要自己代替他去做;要注意倾听孩子的需求。

信任比制度更重要。信任是相互的,既然孩子对父母有特殊的信任,那么父母也应该对孩子信任。日本教育家井深大则更进一步认为,唯有以父母为主的身边所有的人,给予孩子深切的理解和信任,才是教育的开始。所以,父母的信任意味着压力、重视和鼓励,这是真正触动孩子心灵的动力。例如,当孩子不肯上床睡觉时,父母可以对他说:“我相信你一定能管好自己的,因为你明天7点要起床。所以,你自己会在9点前上床睡觉,我相信你会自己注意时间。”还有,当孩子小心翼翼地向父母征求意见时,不妨鼓励孩子说:“这件事由你自己做主,妈妈相信你一定会做好的。”或者说“我只提示你这两点,其他的事你自己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