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会科学学校不大教的55门必修课
14803900000015

第15章 发展多元智能,扬长避短

学校常常说要培养“全面发展”的学生,对于那些偏科的孩子,他们总是不大喜欢。父母对于孩子的期望,也是希望他们成为“全才”。但是这双重的压力压在孩子身上,适得其反。其实,哪一个孩子都是很难成为“全才”的,因为每个孩子的智能倾向各异,父母所要做的只是发现孩子的多元智能,并且巧妙地利用它来培养孩子。

韩寒这个名字已经引起全社会的关注和讨论,并由此引发了“韩寒现象”,成为一个街头巷尾说不够、争论不休的焦点话题。

1998年中考,韩寒因长跑特长,以低于重点录取分数线14分的成绩被上海市重点中学——松江二中录取。不到一年,韩寒又在全国中学生首届新概念作文大赛中荣获一等奖,题目是《杯中窥人》,这是由上海《萌芽》杂志社与北京大学等七所高校联合举办的高水平作文大赛。随即,韩寒出版了21万字的长篇小说《三重门》,引起巨大轰动,上市至今行销200万册。

一个17岁的少年,在文坛创造了骄人的成绩,可是除语文和英语外,韩寒有七门功课总是不及格,用他自己的话来讲就是“成绩单挂红灯七盏,照亮我的前程”。既然他能在文坛上有如此骄人的成绩,可见并不是因为他的头脑问题才有七门功课不及格。他是个有思想的人,谈话中不乏语出惊人,他说“在水池一端大流量放入水,另一端小流量放出水,求池中水满所需的时间”这样的数学题是在现实生活中毫无用处的学问。韩寒的写作闪耀着智慧的光泽,这种智慧来源于自由的阅读和思考。

或许很多人觉得这只是一个极端的例子,但是韩寒的故事却充分说明了,每个人可以发挥的多元智能是不同的,能够利用好优势智能是成才的资本。韩寒就是充分发挥了他的语言智能才有突出的成绩。心理学家加德纳认为,人的智能可以分为八个范畴:语言智能、逻辑智能、空间智能、肢体运作智能、音乐智能、人际智能、内省智能和自然探索智能。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智能组合,例如:建筑师及雕塑家的空间感(空间智能)比较强;运动员和芭蕾舞演员的体力(肢体运作智能)较强;公关的人际智能较强;作家的内省智能较强……每个孩子一般只会在某一个或两个方面的智能有突出表现。所以,在家庭教育中,父母应该注意发现并发展孩子的多元智能,助他们扬长避短。

孩子从小就需要发展基本的多元智能,只是在他们成长的过程中某些智能会有突出的表现,所以父母要注意从小发展孩子的多元智能,从中发现他们的优势,利用这些优势扬长避短,使孩子得到多个方面的发展。

第一招:提高孩子的语言智能。

语言智能主要是指有效地运用口头语言及文字的能力,即指听、说、读、写能力,表现为个人能够顺利而高效地利用语言描述事件,表达思想并与人交流的能力。这种智能在作家、演说家、记者、编辑、节目主持人、播音员、律师等职业上有更加突出的表现。

激发孩子的语言兴趣。父母可以为0~2岁的孩子选择结实的、轻薄的、以单个图片为主的、字大的图书,为3~4岁的孩子选择以动物画面为主的、故事情节简单的、反映行为习惯的、排序的、科学的、可操作的儿歌似的图书,为5~6岁孩子选择谜语、寓言、科普等带拼音、文字的图书供孩子学习,然后从孩子生长发育的特点出发,为孩子创设读书的良好环境。

加强孩子的听、说、读、写能力。父母可以从孩子能听懂讲话时就开始坚持天天在固定的时间进行阅读,每天只需利用20分钟给孩子读书和看书刊。其次,对孩子进行随机的说话能力培训,例如让孩子做故事大王、当演员、当主持人等。父母要从孩子7个月时就开始训练孩子的手指,才能使孩子到5岁时轻松地执笔,具体训练方案可以是:7~8个月玩皮球训练;9~18个月打积木,套杯子训练;12~18个月玩小订板游戏;18~24个月玩简单的拼图游戏、穿珠子游戏;2岁玩较复杂的拼图、倒水、拣豆子游戏、涂鸦等;2~3岁用线穿通心粉、穿鞋带、扣扣子等;3~4岁折纸、玩镶嵌板、书写板绘写、在字母刻板上用手描摹;4~5岁在书写本上写自己的名字和简单的数字、绘画;5~6岁描红、写字。

第二招:提升孩子数学逻辑智能。

生活中时时处处都在和数字打交道,父母只要做有心人,就能发现教育孩子的资源。

引导孩子在各种不同的场合中观察数字,以拓宽孩子对数字的认识。在家庭生活中,可启发孩子观看各类物品,如电话机、电视机遥控器、计算机键盘、挂历上的数字;接送孩子时,可指导孩子观察各种交通工具,如自行车、助动车的牌照号码、公交车的线路号码、出租车驾驶员的执照号码;走亲访友时,可引导孩子观看所经路名后的数字、新村居民家的门牌号码等。

要生动形象地给孩子讲解数字符号,使孩子体会到数字的乐趣和魔力,以加深孩子对数字的认识。如可以这样跟孩子讲解:像冰淇淋小棒的那个数字叫做“1”;像小鸭子游泳的那个数字叫做“2”;像小鸟飞的那个数字叫做“3”。

要让孩子手口一致地数物体,以增强孩子对数字的理解能力。例如,父母要求孩子“数数有几个玩具娃娃”时,可说:“每个娃娃只能被你点一次,你用手点娃娃的时候,就用嘴巴把这个数字说出来,娃娃是多少,数目也应是多少。”

鼓励孩子多玩数学游戏。在玩中学是孩子最喜欢的,父母可以让孩子玩《猜数》游戏,学习数数;玩《看谁数得快》游戏,训练目测数的能力;玩《分果子》游戏,学习数的分解;玩《开超市》游戏,学习分类和使用人民币;玩《数字接龙》游戏,学习排序;玩《看谁算得对》,学习加减法。

第三招:增强孩子的空间智能。

空间智能是指准确地感觉视觉空间,并把所知觉到的表现出来的能力。孩子的空间智能有一个从静态空间感知到获得动态概念空间的发展过程,父母要抓住孩子在各个年龄段空间发展的契机。

通过声音和动作帮助孩子建立方向感。0~1岁的孩子并没有什么明确的空间概念,视力也还不是很好,但他出生时就有听觉,循着妈妈的声音和他寻找乳头的本能就是孩子最初的空间概念的表现。等孩子会抬头、转头时,就会开始积极地寻找声源,这时就可以运用声音帮助孩子建立方向感。而1~2岁的孩子能够熟练地爬,开始蹒跚学步,而且乐此不疲,对周围的任何事物都充满好奇。父母可以给孩子创造一个安全的爬和学走的环境,多多鼓励孩子爬和走,在孩子摸索着爬和走的过程中,他将更加明确空间的意识。

提高孩子的空间关系能力。2~6岁是孩子空间智能发展最快的一个时期,尤其是在3岁以后。经过这一段时间的发展,孩子能够对物体的大小、形状、上下、前后、左右、远近产生准确的空间概念,并能通过自身的运动来确定物体的空间位置关系。这一时期,孩子空间智能的发展主要分为两个方面,即理解空间和表述空间。父母可以让孩子画画,通过画画可帮助孩子建立大小、形状的概念;也可以让孩子搭积木、捏橡皮泥等,可促进孩子形成对前后、上下、远近等有关空间智能的概念。

发展孩子的空间定位能力。5~7岁的孩子能够利用明显的标记或路标对物体定位,并开始学习利用较为复杂的标记。父母可以指导孩子去感受、体验行走的路线和认明标志物,如熟悉去幼儿园的路程,看公园导游图等,发展其空间定位能力。

帮助孩子理解位置关系。7~10岁的孩子已经能够利用空间整体结构的信息对空间中物体的位置关系定位,且在10岁左右,孩子们已开始具有大脑表象旋转能力。

第四招:发展孩子肢体运作智能。

肢体运作智能是指善于运用整个身体来表达想法和感觉,以及运用双手灵巧地生产或改造事物的能力,如运动员、舞蹈家、外科医生、手艺人都有这种智能优势。

0~2岁的孩子主要需要发展知觉方面的前外侧触觉系统,以及动作方面的抗重力大肌肉群。首先,父母应该每天提供孩子多元触觉按摩刺激,建议在洗澡时以及亲子游戏互动等自然情境下进行,注意不要过度用力以免造成皮肤伤害,并避免在餐后立即进行触觉刺激活动。其次,提供孩子口腔触觉刺激,可伴随口腔清洁活动同时进行。建议以循序渐进的方式,先由门牙开始,并配合游戏逐渐增加刺激的时间及广度。

在训练孩子的抗重力大肌肉群方面,父母要多鼓励孩子爬行并增加爬行时间,尤其是7个月至1岁之间的孩子。对于1岁以上已会走路的孩子,则可在两脚上用重量环(每只脚不要超过1公斤)加重以提高训练量及爬行意愿。对于还不会爬的婴儿,则可藉由辅助摆位使其在四肢支撑姿势下尽量维持姿势。

2~4岁的孩子重点发展的项目包括知觉方面的后内侧触觉系统,以及动作方面的粗动作功能发展。促进后内侧触觉系统成熟的居家常用方法有:父母可将玩具(目标物)置于球池或米箱内,并鼓励孩子单以触碰的方式而非目视来找出玩具;可提供孩子多元触觉质感的布书或提供大量触觉刺激的玩具。

在训练粗动作功能发展方面,父母应该鼓励孩子进行垫上体操活动,诸如翻筋斗、跳跃、拉撑、走平衡木等简单且基本的全身性大动作,借此来使用肢体、认识肢体。另外,父母要让孩子养成独立动作的习惯,例如能走则尽量不要父母背或载。

4~7岁是肢体运作智能发展的整合期,重点在于各功能领域间的整合,重点的发展项目包括有:知觉方面的前庭系统、动作方面的精细动作功能发展,整合方面的感觉统合功能以及认知方面的基础运思功能。

第五招:提升孩子的音乐智能。

音乐智能主要是指人敏感地感知音调、旋律、节奏和音色等能力,表现为个人对音乐节奏、音调、音色和旋律的敏感以及通过作曲、演奏和歌唱等表达音乐的能力。这种智能在作曲家、指挥家、歌唱家、乐师、乐器制作者、音乐评论家等人员那里都有出色的表现。提升孩子的音乐智能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听唱简单的童谣。喜欢唱唱跳跳是孩子的天性,不妨多为孩子挑选一些活泼欢快,歌词简单易懂的童谣,时常带着孩子听听、唱唱、跳跳,同时引导孩子关注童谣的节奏、音色、旋律的起伏,感受乐曲的情绪等。让孩子喜欢音乐,带着愉快的情绪感受音乐。

播放背景音乐。父母要注意让音乐成为周围环境的一部分,譬如,在早晨起床的时候,吃饭的时候,玩耍的时候放一些音乐,让孩子身在音乐环境之中,不知不觉地吸收音乐的元素,增强乐感。有时,播放背景音乐还能达到一些特殊的目的,如当孩子过度兴奋,和缓的音乐能帮助孩子稳定情绪;下午当孩子昏昏欲睡时,节奏欢快的音乐可以振奋精神。

玩与乐声相关的游戏。不少孩子很喜欢玩音乐游戏,譬如敲碗打盆,跺脚拍手。父母还可以在易拉罐里放上数量不同的豆子或石子,让孩子有节奏地摇晃,或轻或重,或缓或急。

学习乐器。学习乐器需要手眼协调分工,对带动孩子其他方面的智能也有一定的帮助。但是,4岁以前的儿童,由于小肌肉还没有发育完全,学习乐器可能有点勉强。再加上枯燥单调的乐器学习对孩子来说是一个痛苦的过程,所以学习乐器最好还是在孩子4岁之后再进行。

参加各种音乐会。家庭有浓厚的音乐氛围固然重要,带孩子参加各种音乐活动,进入艺术殿堂也是很好的方法。音乐会、芭蕾舞、歌剧、各种演唱会和各种音乐活动都可以让孩子参加,让孩子接受艺术的熏陶。这些活动可以培养孩子的乐感和节奏感等,尤其能提高孩子的音乐素养,陶冶审美情调,开阔艺术眼界。

第六招:培养孩子的人际关系智能。

训练孩子文明礼貌的行为习惯。首先,要教孩子基本的文明礼貌用语;其次,父母要身体力行,做孩子的楷模;再次,帮孩子掌握简单的礼仪规范。

加强孩子与同伴的合作行为。第一,要指导孩子用不同的形式与同伴合作;第二,支持孩子与不同年龄的伙伴进行合作;第三,要正确引导孩子处理与同伴进行合作时出现的摩擦;第四,引导孩子开展各种合作游戏,让孩子体会分享的快乐。

发展孩子与同伴的良好关系。第一,父母要提高孩子在同伴中的地位,如帮助孩子克服攻击行为,学会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快乐;第二,增强孩子结交朋友的能力。

第七招:培养孩子的内省智能。

内省智能主要是指认识到自己的能力,正确把握自己的长处和短处,把握自己的情绪、意向、动机、欲望,对自己的生活进行规划,能自尊、自律,会吸收他人的长处。这种智能在优秀的政治家、哲学家、心理学家、教师等人员那里都有出色的表现。

端正孩子的自我意识。父母首先要引导孩子正确认识自己,知道自己的姓名、性别、身体各部位名称及作用、知道自己的喜好等;其次,引导孩子正确认识自己与他人的关系,如自己与家庭成员的关系、他们的名字等,还有认识自己在学校与老师、同学的关系。

提高孩子的自信心。父母要做到接纳孩子,从孩子的角度看问题,满足他们的需要,并且维护而不挫伤孩子的信心。

保护孩子的自尊心。父母要充分了解孩子各方面的水平,恰当地要求他们,并且鼓励他们成功。

促进孩子的自我评价。父母要提高孩子独立进行自我评价的能力,增强他们自我评价的稳定性和全面性。

让孩子学会从各种回馈中了解自己的优劣,常静思以规划自己的人生目标,爱独处以深入自我的方式来思考。

第八招:催发孩子的自然探索智能。

自然探索智能是指能认识植物、动物和其他自然环境(如云和石头)的能力。自然智能强的人,在打猎、耕作、生物科学上的表现较为突出。

让孩子接触自然。接触和了解大自然需要用一颗平和而豁达的心态来观察和体验,不要用填鸭式的教学。

注意发掘和引导孩子的兴趣,不要采取强迫的手段。在孩子观赏接触自然的同时,父母应该以身作则来爱护自然,用实际行动让孩子懂得自然对人类的意义,从内心萌发对自然的热爱。而这时不妨适时地让孩子做一些游戏,使他们在生活中照顾自然,例如栽种绿豆芽就是一个很好的观察、体验的过程。帮助孩子仔细记录豆芽的生长情况,这种方式有助于提高孩子的观察能力;也可以让孩子饲养宠物,猫、狗、小乌龟、小鱼等小动物,让他们自己照顾小宠物,并经常做观察记录,比如今天小狗吃了什么、小乌龟今天总把头缩回去……这些喂养中的细节很有情趣,会提升孩子对自然界的兴致,不但使孩子有所寄托,还锻炼了他们的观察能力,培养了他们的爱心,使他们更懂得热爱自然万物,体会生命成长的可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