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文苑缤纷
14806200000062

第62章 “让他三尺又何妨”

诗风吹到两岸会谈上面来了。

大陆国台办主任王兆国在会见台湾海基会副秘书长焦仁和时,引了一首诗:“千里修书为一墙,让他三尺又何妨;万里长城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

王兆国和焦仁和都是河北人。据说,河北丰润县有一条仁义巷,巷宽两尺,巷内居民争地,争到县府,县官就作了这首诗,双方一看,受到感动,改争为让,各让一尺定界,传为美谈。焦仁和说他完全赞同王兆国引这首诗,如果双方都抱有“各让一尺”的理念,两岸互信的墙很快就可以建立起来。

说是说得好,就看大家怎么做了。

不过,这首诗是另外有一个版本的。这是河北版,另有安徽版。安徽桐城有一条六尺巷,住有一个父子宰相的张家,父张英,子张廷玉,一个是康熙的宰相,一个是雍正的宰相。张英在京城为官时,家里修相府,和邻居在地界上有争执,管家写信到京城问老爷如何是好,张英答以一诗:“万里书来为短墙,让他三尺又何妨!万里长城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就这样,张家让了三尺,邻家受了感动,也让三尺,这就让出了一条六尺巷来。

两个版本,不知道哪一个是较早的。安徽版有名有姓,显得更加有根有据。诗也没有什么毛病,河北版第三句平仄不调,可能是传来传去,传走样了。

不管哪一个版本,反正是以互让取得互信。徽版是让他三尺,显得更大量,北京又何不弃一尺而取三尺,“让他三尺又何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