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唐诗:壹场绝代风华
14810100000021

第21章 它也有忧愁

月是皎洁的,恰似地上看月人的心。越是朦胧,也就越想得心碎。天下何处的月光不是一样的呢,为何偏偏此时此地的月色让人看了半生怜悯半生哀叹。

卢家少妇郁金堂,海燕双栖玳瑁梁。

九月寒砧催木叶,十年征戍忆辽阳。

白狼河北音书断,丹凤城南秋夜长。

谁谓含愁独不见,更教明月照流黄!

这是诗人沈佺期的一首代表作《独不见》。月夜晴朗,少妇独坐窗前,不见的是夫君还家日,不见的更是情人思念长。寒意萧萧,落叶飒飒,华屋虽美,若身边没有一个温暖的人儿,心终归还是凄凉的。只是月光或许并不懂得相思,若果真明白,恐怕也早已经带着妇人思夫的心绪飞到边疆了吧。哪怕只是看一眼那披着夜色正在执勤的丈夫,也算是聊表慰藉了。恐怕这样的念想只能永远蛰伏在心中,不敢对任何人诉说,惟独夜半的冷月像是一抹知人愁的色调一样,静静地不发一言,听尽了妇人的心事。

在梁武帝萧衍写就的诗中曾有一个美妇人,因嫁到卢姓人家所以才被人称之为卢家少妇。这妇人名莫愁,生得貌美如花。莫愁命好,所嫁之所也是个富足殷实的人家。为了博得美人欢心,夫君也用煞了心思,甚至不惜用郁金香和泥涂墙。无奈的是,莫愁之名却没有换来莫愁之事。夫君还是离家戍边去了,只留下一座空屋子,伴着她度过每一个春夏秋冬。

后世人多用卢家少妇来代之新嫁娘。诗人沈佺期在这里便是用了这样一个典故。人都说,新婚是女子一生中最为重要的时刻,同时也是最幸福甜蜜的时。然而自上次一别,丈夫已经整整十年没有出现在自家的门前了。雕梁画栋的房间似乎只成为一种摆设,越是在这样的屋子中起居,也就越容易触景生情。尤其伴着秋意缠绵,更让人心生感伤。之前还有书信往来的夫君因着这一场战事也彻底断了消息。那让人牵肠挂肚的人儿啊,究竟是死是活连个音信都没有,这一腔的思念到底应该寄向何处呢?

明月还是当年的明月,十年过去了,它的光华反倒有几分增长。可妇人家怎么经得起岁月蹉跎呢?短短人生,几个手指头一数就过去了,无知的海燕还晓得双宿双栖,只是可怜了空对着轩窗描眉画黛的美艳了。

诗人沈佺期,字云卿,相州内黄(今河南内黄县)人,生于约公元656,卒于公元714年。唐高宗上元二年考中进士,为协律郎,后历任通事舍人、给事中、考功郎。神龙初年,在一次宫廷政变中,张易之的兄弟被杀,沈佺期被牵连流放州崇山,后来又迁台州录事参军。

但凡天底下的文人,总是要历经这样一个曲折多变的人生。一旦身处政治中,又有许多不能明言之处因而也多愿意借助于妇人之名来讲出心思。

然而妇人终归都是思夫的,思夫就要怨恨戍守的事情。恐怕后人永远都不会得知,在外流亡的诗人,究竟是把自己化作了女子对窗自怜,还是把自己的满腔悲愤都臆想在故乡的妻儿身上。

可恨这一场战事,把多少少年情谊挥刀斩断,纵然有一天能够重圆,谁还能保证得了这份感情果真如同当初一般真挚,如同新婚时一般甜蜜,如同从来没有这家国恨一般享太平?

从没有人想过,这轮明月是否承担得起人们寄予它的思念。多少人儿在边关,就有多少人儿在故乡,彼此间的距离全都凭借着同时笼罩大地的一抹月色来念想了。女子思夫,不也正是夫君思妻的故事!

中唐诗人杨巨源写了一首《长城闻笛》,便表现出了长城边关上的种种寂寞和悲凉的心情,以及对家乡的思念之情。是夜,风凄冷,月凄凉,笛凄惨,惟独落得人儿满心忧伤,却也终是无可奈何地任凭岁月流逝,妇人守空房,战士戍边疆。

孤城笛满林,断续共霜砧。

夜月降羌泪,秋风老将心。

静过寒垒遍,暗入故关深。

惆怅梅花落,山川不可寻。

在这样的夜晚,甚至连长城都显得孤寂,。也静得让人心伤。若不是从远处传来的这一缕笛声,恐怕许多人都要眠在自己的回忆中了。然而,奏出笛声的人并没有想到,自己无心插柳,却引来一片唏嘘。笛声像是长了翅膀一般飞进树林中,绕过棵棵树木,更显得百转千回,断了人肠。

遥想起家乡深秋时节的捣衣砧声,此等回忆也就引得泪水横流。这笛声,偏偏勾起了归顺的羌族人民的心绪。天寒地冻,人心却更冷,人在边疆心在故乡,这又岂不是笛声惹的祸?

此时的将士,心中应该都有同样的一个念想,就像是女子向往明月能够遥寄自己的思念一样,男儿泪不轻弹,若是笛声能够带着思念回家乡,这地泪水也算是有了一份慰藉。

只是这一程,山高水深,恐怕终是要散在林深人悄处,便再没有了踪影可循。

这样的故事总是显得哀怨,当帘外月胧明的时候,无论男女,都是要起嗔怨之心的。怨的是这份凄冷,还有这身不由己的处境。

大诗人王维曾经写了一首宫怨的诗歌《秋夜曲》。读过摩诘诗作的人,总是有一个共同的感受,哪怕他只是简单地白描出了一幅画作,也是要细细地把感情写下来。不是为了写给他人看,只是这样的心绪若敷衍了事,恐怕连自己都对将不住的。

桂魄初生秋露微,轻罗已薄未更衣。

银筝夜久殷勤弄,心怯空房不忍归。

秋露初生的时候,季节也是该要冷下来了,连刚刚升起来的月亮都带上了几分秋意。摸摸身上的丝绸衣服,确实已经显得单薄。然而也却是懒得换衣服的,这还是要归结于自己了无靠岸之日的心情吧。否则那放在旁边的银筝又怎么会被自己冷落多日呢?夜已深,此时却偏偏显得身后的房子愈加空落。在外是一个人,回屋还是一个人,空间的转化并没有引起丝毫情感上的波澜。如此,还不如在银筝前胡乱拨动几下,或许偶有几个音节还能够把心房暖起来。没有人作伴的时候,也剩下自己是最好的朋友了。

王维虽然没有明说,可这首诗也是化作了女儿家的身份来写的。月从东方起,露是今夜白。虽是清凉,却更显冷寂。远方的丈夫是否知道因为天冷而更换衣服呢,而自己满身的绫罗绸缎又穿给谁看?以乐曲寄情,也只是自己懂得,远方的人儿听不见,这份心思还有谁能听得懂呢?

若是再配上这首诗作的标题,意味就大不一样了。深宫之中的女人,多半是要靠着皇室的临幸来了却这一生的。所谓"心怯空房",其实是无人临幸的委婉说辞而已。儿女羞涩的情感总是掩蔽得严严实实,一经点破,怨情便跃然纸上。

是要哀怨皇室的多情,还是要埋怨自身的悲苦呢?或许都不是,惟独这座大门紧锁的深宫,才是所有怨情的源头,耗尽一生芳华也敲不开或许并不遥远的情爱之门,空余一怀悲切!,在月夜下寂静地落着眼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