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唐诗:壹场绝代风华
14810100000064

第64章 只因醉太平

百姓是最喜欢看到太平盛世的。他们的身上没有那么多的政治理想,老婆孩子热炕头便是最好的生活。可即便是这样简单的理想,也往往因着君王们的家国天下事而被毁得了无踪迹。在大唐王朝,如此循环也从来没有停止过。

唐王朝的边疆上一共设有六座军事重镇,而安禄山一个人就担当了其中三座的把守要职。天子日日沉溺于酒色之中,歹人哪里不会心怀叵测?安禄山自认为夺得天下的大好时机已经到来,他一边在范阳积极地招兵买马,另一边还在和胡人暗中勾结以排挤掉汉人军官。一场政变眼看就要颠覆掉整个唐王朝的命运了。

其实在当时,安禄山的贼子之心早就有人已经察觉到了,只是玄宗手握着呈上来的一封封劝谏书,却依旧抵不过美人的诱惑。甚至被后人认为是大奸臣的宰相杨国忠也奉劝皇上说安禄山有了起兵造反的意图,然而这个昏庸的皇帝是再听不进去此等忠言了。他下令说,凡再有敢说安禄山要造反的人,必定全都捆绑起来送到范阳,让安禄山亲自去处置这些嚼口舌的人。

天宝十四年,杨国忠献计要把安禄山召回朝廷当宰相,另派其他三员得力的干将到边关镇守。这实则是想要夺了安禄山的兵权。玄宗明明是同意的,可写好的诏书却迟迟不发。相反,他却派宦官带了不少慰问品去边关"看望"安禄山。这一次看望,多少也带了一点玄宗的试探心思。安禄山哪里不明白这些小心思呢?他只稍微贿赂了一下被派来的宦官,所有的事宜便全都在掌控之中了。

这一年的十一月份,安禄山果真起兵叛乱。玄宗这才后悔莫及。一场改变了所有人生活的安史之乱,在帝王的手中生生地由可能变成了现实。

后来杜牧从华清宫经过,又想起了这段往事,这才作诗一首:

过清华宫(其二)

杜牧

新丰绿树起黄埃,数骑渔阳探使回。

霓裳一曲千峰上,舞破中原始下来。

此地依旧绿树成荫,不像是因为一场战乱而有丝毫改变。想当年,那个宦官被派出京城的时候大抵也应该是如眼下的这一幅光景。恍惚间,似乎依稀能够看到大道上因为马蹄乱踏而起了阵阵尘土。这大概是前去打探安禄山是否忠心的人已经回来了。帝王心中没有了家国,华清宫中依旧在跳着霓裳羽衣,整个骊山都能够听得见这动人的音乐。若不是后来安禄山真的攻打进来,这样的假祥和真不知道还要持续多少年。

回想起来,也果真难以说清楚这场战乱对于百姓来说究竟是好是坏了。

玄宗的生活中,只剩下了酒色。军权攥在安禄山的手中,连政权也全都交给了宰相杨国忠,这一个皇帝只是单单地看着眼前的丰腴美人,然后醉倒在一整日的欢娱中。

忽有一天,玄宗心血来潮问高力士,自己这些年都不处理政务了,还真的不知道边疆的将军以及朝中的宰相究竟把国家治理成了什么模样。高力士是个只懂得谄媚的人,尤其是在此刻,越多的好话也就越能博得皇帝的欢心。他忙上前回答,只用了"国泰民安"四个字就让玄宗偶起的心思落了地。

但高力士也算是一个有些良知的人,朝中的宰相他不敢惹,边疆的将领却要另当别论了。更何况,一旦安禄山造反,他的这份好差事怕也不会长久。于是他这才壮着胆子对玄宗提起了安禄山兵权过大的问题。玄宗或是早已经厌倦了,他只略微挥了挥手说了句自有安排,便把进言之人打发了下去。

当唐玄宗只能惊慌失措地带着杨贵妃逃往四川时,他的心中究竟有多少悔恨是谁也猜不透的。当年的花天酒地全都变作了现如今的满目疮痍,甚至连贵妃也要因此搭上一条性命。至此若是再不落泪,也实属罕见了。当那一滴沉重的男儿泪滴下的时候,谁人还能说清这滴泪水背后的几多深意?

杜牧在华清宫,也把这些过往写进了诗里面:

过华清宫(其三)

万国笙歌醉太平,倚天楼殿月分明。

云中乱拍禄山舞,风过重峦下笑声。

可怕的永远都不是万国笙歌,更不是天下太平,而是这声色犬马醉了的人心。华清宫在月光的映照下显得分外辉煌。当安禄山终于把此地纳在怀中的时候,他曾一度高兴地于宫殿中独自起舞。那疾疾的步伐连打节拍的人都被乱了阵脚。同样是宫殿,同样是欢歌,同样是一份惬意的心情,只是时日不同了,一切竟都显得如此讽刺。

清风吹过,这样的歌声和笑声,也都只能够从山上轻轻飘过,再不着一点痕迹。

后世人们责怪起玄宗的时候,更容易把质问的重心转移到杨贵妃的身上。玄宗确实宠幸贵妃,尽管贴身恃臣高力士曾经力劝过玄宗,但这样的结果是再也避免不了的。空留给后人的,只有不停的感叹,感叹世事并不该如此,奈何君王左右不了天下事,反被叛臣拿走了帝王之态

思贤顿

李商隐

内殿张弦管,中原绝鼓鼙。

舞成青海马,斗杀汝南鸡。

不见华胥梦,空闻下蔡迷。

宸襟他日泪,薄暮望贤西。

做帝王的,永远都希望天下太平,而看在他们眼中的,也永远都只有"太平"二字。透出一场歌舞,他们总是猜不透这场粉饰。连做梦都不会去想一想如何治理国家的唐玄宗,他只懂得训练青海运来的名马进行跳舞,又或者是为死去的斗鸡叹息。除了贵妃,他眼中再容不下别人。他终究不会想到,自己有一天也会坐在望贤树下,满是忧伤地老去。这对他这只是一场虚幻,是一场不真实的梦境。

直到许多年后,幡然醒悟的玄宗才真正领悟到,虚幻的竟然是自己当时看到的太平光景,是在华清宫上演的那一场场歌舞,以及当年挂在自己脸上的甜腻笑容。现如今落在了泥潭中,才知道是再也难以拔出双脚前行了。

身为帝王又怎样,终归也只是一个败家子,顺带还毁掉了多少百姓的美满日子。这样的帝王,亡国也就罢了,可他偏偏不知道有家才有国,最终竟以百姓的梦想来为自己的过失做祭奠,给他再多的咒骂,也终不解愁恨,世事也就只能够这样过下去了。悲叹的时日总会过去,就像是曾经的欢乐也总要离去一样,这是一场反复,更是一场轮回。看透了,也就不再会有心伤。只叹世间几人能看透,半是清醒半是醉,且过得一生乐逍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