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于李白的故事实在太多了,这总是让人不知道该从什么地方开始讲起。他注定是一个传奇式的人物,从他出现在公众视野的那一刻起,后世便再少不了他的名声。更难得的是,他每走一处,都会留下些许痕迹,空让后人仰望着脖颈,却追寻不到仙踪魅影。
那一年,他在长江上游玩,当行船驶过安徽当涂西北的牛渚山时,夜色已经笼盖了四野。停船于此,却可以从夜色中看到江面上隐隐约约地透出十色五光。李白这才恍然明白过来,原来这里就是当年谢尚听袁宏讲史的地方,一段更古来的传奇便由此诞生。
相传东晋时代,有一个出身孤贫的青年袁宏,他是极会做诗的一个人。他有五首咏史诗,可以称之是自己的心水之作。然而这样一个才子赖以谋生的职业却是为大地主家运送收上来的租税。有一天夜里,他的米船停在牛渚矶下。因实在闲得无聊便吟诵起自己的诗作。恰巧此时值守牛渚镇西将军谢尚从此地经历,而谢尚是当时相当有名气的大诗人。听到袁宏的吟诗声,谢尚便派人查问是谁在高声诵读。得知是袁宏后,谢尚便请他上了自己的大船,他和这位穷酸书生长谈了一个通宵。此后,谢尚便请袁宏在自己幕府中担任参军。而更以后的事情是,袁宏的名气一天比一天响亮,他一直官至东阳太守。若是没有当初那一段夜来咏史的机遇,他又怎么会有后来的飞黄腾达?
此时的李白,有些思绪万千。透出时间的长河,他似乎看到了当初的那两个人在船中对饮,一个侃侃而谈,另一个侧耳倾听。这一来一往,竟是羡煞旁人。再看看自己身边的空寂,不觉产生一片怨意:
夜泊牛渚怀古
李白
牛渚西江夜,青天无片云。
登舟望秋月,空忆谢将军。
余亦能高咏,斯人不可闻。
明朝挂帆去,枫叶落纷纷。
牛渚山下的西江夜应该是极为孤冷的。天空中没有一丝云彩,纵是有着夜色笼罩也能看得清头顶上的这一片青天。本有心上船顺水而流,有着清风和明月作伴也算是一番惬意了。可此等风景只能使人忆起前朝旧事,不觉又对当下多出些悔恨。为什么是一样的景致,为什么也是一样有着满腔才情和抱负的人,却惟独不见当时的伯乐再与千里马邂逅呢?夜色哪里容得下等待,若是再没有知我心思的人出现,怕是就真的要扬帆起航了。枫树的叶子窸窸窣窣地落下来,究竟是为着什么缘由而呜咽?月下的长江还是静静地,听着古人说古事,也纵容着游人诉过往。
这是一个暂时脱离了尘嚣的世界。月还是那轮明月,水却不是当年的流水。人生匆匆如过客,自古悲秋总多情。
如此一来,还不如去寻成仙长生之道,反倒能得一份自在逍遥。
世人皆知道,李白对道家文化有着浓重的兴趣。元宝元年,他和道士吴筠一起在浙江剡中时,便结识了唐玄宗的妹妹玉真公主。吴筠和玉真公主二人对李白的文笔赞赏有加,尤其是玉真公主,她的金口一开,李白写得一手好诗的名号直接传到了玄宗的耳朵里。不多久,玄宗便下诏要召李白进宫为官。虽然并不清楚自己究竟会受到什么样的待遇,但能够得到当今皇上如此赏识的人普天下怕是再找不出第二个了。李白欢喜着和妻子告别,又写下了这首《南陵别儿童入京》以表欢欣之态。在他的眼中,大好前程正一点点铺陈开来。
南陵别儿童入京
李白
白酒新熟山中归,黄鸡啄黍秋正肥。
呼童烹鸡酌白酒,儿女歌笑牵人衣。
高歌取醉欲自慰,起舞落日争光辉。
游说万乘苦不早,著鞭跨马涉远道。
会稽愚妇轻买臣,余亦辞家西入秦。
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
这是一件大事情,大到一听说有如此好事便要拿出过新年的气象来庆祝一番。有新酿造的美酒,有刚刚宰杀的家鸡,只消寻个温酒的容器把酒壶中的佳酿暖起来,人生便一片太平了。儿女知道父亲有了喜事,一个个都欢蹦在他的周围载歌载舞。似乎在这些小孩子的眼中也看到了他们未来生活的改变。这样的大好日子,若是不多喝几杯,是再也对不住妻子的这番好厨艺了。
酒到酣处,更要把剑舞起来。那与落日争辉的剑光恰似这一身才情,明明耀眼得很,却只有等到日落西山的时候才能被人识出,不觉又有了一丝惋惜。但不管怎么说,好日子终是要来的。如今正要跨马远行,让那些不痛快的事情随着杯中酒一起醉在昨日吧。
古时有个叫朱买臣的人,他的妻子只因家穷便嫌弃了他,岂止此人日后却是要大富大贵的。再回首看,自己的妻子正默默地站在门外,携着子女,虽是满眼不舍,可也脉脉含情地留给自己许多祝福和牵挂。人生难得糟糠妻,一份痴守几多情。
出门前,放肆地仰天大笑了一番。想起往日的光景,不自觉地自豪地说起胡话。说的是自己又怎么会是湮没在荒草中的种子呢?若不展翅高飞,便果真是要浪费掉满身的才情了。
普天下,敢于说出这句话的人,也没有几个。泱泱几千年的文明,因着这一句话,而给后世留下一个诗中仙人。或许在百年之后,那个曾经一心想着天上仙境的人早已飞升到九天银河外,独自去寻那一片凡尘中终不得的逍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