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勃在初唐时期可算作一个传奇人物。他是绛州龙门(今山西河津)人,字子安。因与于龙以诗文齐名,所以才并称"王于",也称"初唐二杰"。又因也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齐名,又称"初唐四杰",王勃更居"初唐四杰"之冠。
王勃是隋末大儒王通的孙子,也是王绩的侄孙。王通是隋末著名学者,号文中子,王通生二子,长子名福郊,次子名福峙。福峙即是王勃的父亲,曾出任太常博士、雍州司功、交趾县令、六合县令、齐州长史等职。以家世来论,王勃是出生在地地道道的书香门第了,这也早早地注定了他日后的人生。一来才华横溢,二来恃才而孤傲,正像是一把宝剑的锋利两面,每一面都给了人们难以平复的伤痛。
14岁时候,王勃参加科举考试便一举中第,这更加使得他锋芒毕露。乾封初年,他在沛王李贤征的王府中侍读,两年后因不经意写就的一篇《檄英王鸡》而被唐高宗一怒之下赶出了府院。此后他便开始出游巴蜀地区,过上了浪迹天涯的漂泊生活。
人人都喜欢出游,以为遍游天下美景是再好不过的日子。可谁人知道在这份闲心的背后,究竟埋藏着多少外人所不晓得也并不愿意去参悟明白的故事。
咸亨三年,王勃担任虢州参军,但却因擅自杀死一名官奴而犯了死罪。上天有好生之德,偏偏在他入狱之际又遇到了朝廷大赦,这才保住一条性命。此后的王勃,再没有心思在官场中寻些功名了。他本想南下探亲一解这些年的苦闷,不想在途经滕王阁的时候因着那篇《滕王阁序》而让自己名留千古。但这已经是绝唱了,短暂停留之后的再次起航,年仅26岁的王勃连人带船都被惊涛吞进口中,人世间又少了一个文曲星君。
这个在短短的人生中却饱经了岁月沧桑的人,在生活面前,也必定是多愁善感的一颗种子。又兼心高气傲,难得遇到一两个知己,因而又总禁不住离别的愁绪。当那首《送杜少府之任蜀州》被写下来的时候,人们不禁记住了他的诗句,更记住了两人依依相别时的闪回。距离岂能成为情感的阻隔,唯有相思才能长出飞翔的翅膀,伴着友人上路,寸步不离。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王勃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秦末项羽曾把长安一带分成三国,所以后世称之为"三秦"。古代的三秦之地,拱护着长安城垣宫阙。远远望去只看得到风烟滚滚,却望不到蜀州岷江的波涛。这里正是友人要去的地方,只可惜在自己立足之地是断不能看到友人在那边的活动了。于是只得感叹,虽然都是天涯游子,却能得你我这一份情谊也算是命运的垂青。挥手道别,却仍有着心心相印。四海之内只要知道有个人在远方思念着,不管他过得是好是坏,都还有人保留着一份真诚的祝福,这便是人生的一大幸事了。既然如此,何必要在分手的时候哭哭啼啼,反倒把这番光景变得悲凉起来!
同是为求官飘流在外的人,离乡背井,已有一重别绪;彼此在客居中相互话别,又多了一重别绪。可人生得意,又怎么能够让离别的愁绪来支配自己呢?不如大笔一挥,写下几句赠别,只祝愿在前路有着更顺意的发展,而不是单单留恋在自己的身边。这才是男子汉大丈夫所应该做的事情,即便人生不如意又能怎样,我们控制不了命运,难道还控制不了对待命运的那颗真心吗?
于是,各自欢喜,这一醉,只为了心中的豪情。
此后的王勃,继续在仕途上谋求着发展。直到他因着各种际遇而看透所有后,这才想明白人生并不应该拘囿在如此框架中。等待他的,还有大自然的鬼斧神工,还有古人和来者的妙笔生花。这个世界从不因为任何一个人的飞黄腾达而欣喜,也从不因为任何一个人的失魂落魄而哭泣,所悲所喜的人永远都只是自己。一场欢笑或哭泣后,只留给观者一番癫狂的形象,而那痴疯的人早已经准备要踏上新的征程。
只是王勃怎么也想不到,那篇让他收尽了无数美誉的《滕王阁序》竟会成为自己最后的唱响:
滕王阁序(节选)
。。。。。。披绣闼,俯雕甍,山原旷其盈视,川泽纡其骇瞩。闾阎扑地,钟鸣鼎食之家;舸舰弥津,青雀黄龙之舳。云销雨霁,彩彻区明。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渔舟唱晚,响穷彭蠡之滨,雁阵惊寒,声断衡阳之浦。
。。。。。。
嗟乎!时运不齐,命途多舛。冯唐易老,李广难封。屈贾谊于长沙,非无圣主;窜梁鸿于海曲,岂乏明时?所赖君子见机,达人知命。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酌贪泉而觉爽,处涸辙以犹欢。北海虽赊,扶摇可接;东隅已逝,桑榆非晚。孟尝高洁,空余报国之情;阮籍猖狂,岂效穷途之哭?
。。。。。。
山川有变化,岁月有增减,连人的情感都不免要被这些事情蒙上一些悲喜的情绪。人们在穷途末路的时候大抵总是要自我嘲讽几句,然后便是抱头痛哭。人世间有几个人能够做到老当益壮且还要穷且益坚?言语之间,王勃并不甘心自己当下的处境,他着实还是很年轻,未来本应该还有漫长的路途在铺展。他想要做的事情太多了,多到自己竟无法一一细数清楚,最后也只能够用"理想"这样一个单薄的词汇来掩盖起一切。
可古往今来有多少有志之士在面对艰难险阻时,总能执着地追求自己的理想,即使在长时间不得志的逆境中也不曾消沉放弃。现如今,他自己果真能放弃吗?
然而,纵然王勃心中有再多的不情愿,上天还是太妒忌人世间的这个英才了。当波涛涌上航船的时候,王勃眼中的泪水或许早已经和汪洋汇成了一片。这个从来不肯向命运低头的男儿,最终还是落下了一滴无可奈何的泪水。是苦是咸,也只是化成了大海中的浪花,只等波涛起时,叹一场可笑人生。
闲云潭影日悠悠,物换星移几度秋。
阁中帝子今何在?槛外长江空自流。
这是一首写在《滕王阁序》前面的序诗。在那场生死劫难之后再读起来,不禁让人感慨起流水无情。除了再多出几分悲伤外,也只好相互携手互道珍重。命运的玩笑实在太过诡异,你我安好,便是最大的幸福。
当年的长江水,现在应该还在兀自流淌吧?
§§唐代民俗生活卷
民间文化是人民群众创造出的最古老的生活情趣,它的根源可以追溯到人类发展的初始阶段;民间文化同时也是最年轻的流行文化,因为它仍然活生生地存在于各时期的日常生活中。民间文化同时也是整个社会文化的基础,且具有极强的生命力。
"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对于幅员辽阔、历史悠久的中国来说,各地的风俗习惯蔚为大观。每一种民俗都有它的历史渊源、美味传说、独特情趣以及广泛的群众基础,经过千百年来一代代的演绎和发展,中国民俗日益呈现出独特的魅力,从而形成一幅描绘百姓生活的民俗画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