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王朝的命运的衰落是要从唐中期算起的。此时的王朝再也不见当初盛世,朝廷政治日益腐败,豪门贵族在权贵的荫蔽下不但奢侈成风,更有着普天之下无不敢为的胆气。乱世之中出英雄,李德裕便是在武宗时期坐到了宰相的位置上。从政绩上来说,李德裕算是一个好官。他对外抵制回鹘的侵略,对内着力于削除各地藩镇。然而宰相这个位置就像是一条针毡,任何人想要在上面坐安稳都不是一件容易事。李德裕曾经写过一首《长安秋夜》,说的便是自己当朝为官所要历经的辛苦事。
再看看李德裕一生的历程,更可以体会到当时的尔虞我诈。李德裕,字文饶,真定赞皇(今河北省赞皇县)人。此人自小就怀有一腔壮志,且又懂得多加勤奋,这对任何一个少年来说都是难得的。因而李德裕比起身边的同伴,也就显得更为出众。他早早地就精通了《汉书》、《左氏春秋》等典籍。穆宗时期曾经召集大臣编纂典册,李德裕便是当时的主力人员。此后他历任翰林学士、浙西观察使、西川节度使、兵部尚书、左仆射,并在文宗大和七年和唐武宗开成五年两度为当朝宰相。李德裕主持政事期间,对于军事和边防尤为重视,又十分赞成削弱藩镇以巩固中央集权。他倡导的这些措施使得晚唐时期内忧外患的局面得到了暂时的安定,然而却也因此给自己惹来不少祸端。那场"牛李党争",也最终结束了李德裕的仕途。
于是在数次被贬后,大众四年的正月,李德裕死于崖州。后虽被追封为太尉,并赠与了卫国公的称号,但这些死后的虚名也只是对当朝者多了几分讽刺而已。斯人已去,空余白云悠悠千载。
原来,在政治中想要澄清这一滩浑水,竟是这么不易。
长安秋夜
李德裕
内官传诏问戎机, 载笔金銮夜始归。
万户千门皆寂寂, 月中清露点朝衣。
李德裕只是写了自己生活中的一个片段,甚至连丝毫的感情都没有带进去。
当天夜晚,内官传来皇上的圣旨要召见他进宫商谈军事,这场彻谈使得人们早就忘记了时间。等到从宫中出来时,这才发现早已经万户俱寂,惟独天上的月亮还在守着自己的职责,为夜归人照亮了回家路。
然而月亮所能够做到的事情也仅限于此了。王朝中的黑暗不是一两句问话就能解决清楚的,再皎洁的月光也照不亮人世间的浑浊。纵然此时的李德裕还是满腔抱负,但他就像是朝政中的月光一样,也仅仅只能保得自己不被浸染。尽管也在着力地发着光亮,可最后留给人间的故事也只能被毫无感情地传唱着,却丝毫起不到实质作用。
这么说来,总是有一丝悲哀在其中的。可怜当时的人儿看不到未来,他依旧只能尽自己的全力去做着自以为正确的事情,哪怕早已经月夜朦胧,哪怕秋露也已经沾湿了衣服。可是他当下顾不上这些琐碎,他的心中满是当夜与皇上的探讨,天底下有太多的事情需要他去操心了,因而直到回到家后才发现衣服早已被晚上的露珠浸湿了。于是不禁笑笑,是笑自己的痴傻还是笑自己的春风得意,这都是无关紧要的事情。唯一值得记住的事情是,即便在乱世中,也终有一轮明月照着故乡。若有人抬头仰望,看到的再不是一片黑暗。
然而明月最害怕的事情是乌云遮天,即便它有再大的本事,月色也终是穿不透重重黑暗的。
唐王朝曾出了一位太平公主,她一心想要学着母亲武则天把持朝政。这片乌云更是高高地生在了皇宫中,从而也得宫闱中一片黑暗。
为了做女皇,太平公主便存心想要加害太子李隆基。可大唐国的命运还没有走到衰竭的时日,李隆基依旧安稳地登上了王位,但从此后他和太平公主之间的矛盾也就进一步激化,甚至一度发展到了武力对决的程度。
在太平公主的计划中,本是要借用羽林军的强攻来发动政变杀死玄宗李隆基的。所幸这一阴谋早早地被玄宗识破,他先发制人,于开元元年下令将太平公主以及她的党羽数十人全都处死。此后,玄宗又将太平公主名下的田庄分别赐给了宁王、申王、岐王和薛王,此事这才算告一段落。
太平公主到底有多少家产?这是一个难以计数的概念。把这一份家产分成了四分后,单单岐王一家便有着多少年的笙歌作乐的事情可以肆意挥霍。这场政变过去一百多年后,诗人韩愈曾游览太平公主的故地,眼见到当下此地虽已经不复往日的光景,却依旧还能够从中看出当年的奢华。于是诗人不禁有感而发,这才写了一首《游太平公主山庄》:
公主当年欲占春,故将台榭压城闉。
欲知前面花多少,直到南山不属人。
只一句话,就写出了太平公主的野心。明明是一季安好的春天,太平公主却想要一人独占了这个季节。她甚至把亭台楼榭都修建到了长安城外的曲城下,大有占尽所有春之地界的欲念。放眼望去,尽皆是她当年命人栽种的鲜花。从长安城一直到终南山下,这里所有的田地都被太平公主粉饰成了独属于自己的春天。一路看花花不尽,却也最终赢不来自己一生的愿景达成的时节。
这场愿景对天下百姓来说,恐怕应该算是一场最可怕的梦境了。若天平公主果真得了天下,老百姓们连春天赏花的权利都将被剥夺走了。从此后,四季再不属于天下,天下也再不属于人民。于黑暗中活得久了,总是要努力寻得一处光明所在。就像是这片满是鲜花的山庄已经再不属于太平公主一样,整个春天依旧是要还给到百姓的手中的。那场霸占天下的欲念,最终也成了灰飞烟灭之物,赏花之时也再没有人会提起。
原来一切欲念皆是魔,又可笑如此魔障在毒害他人之前,往往最先害死了自己。这果真是天底下最为可笑且最值得可悲的事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