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沟通的语言艺术
14815900000020

第20章 情理交融,寓理于情

(1)融理于情

在谈话的过程中,由于双方或者几方的观点不同,观察问题的角度不同,经常会出现看法不一致的情况,这是很自然的,也是正常的。如何使自己的想法或者是道理为对方所接受,除了你所讲的内容真正有道理这个基本条件之外,还要讲方式方法,要研究谈话的技巧。俗语说“理直气壮”,这已成为一些人思考问题的固定模式。但“理直气壮”不一定能收到令人满意的结果,其原因之一就是只考虑到自己一方的“理直”,并没有观察和分析对方的所处环境、看问题的角度以及诸多影响谈话效果的因素。所以说“理直”不一定要“气壮”。在谈话时,既要考虑达到目的,又要研究达到目的的方式方法;既要有原则性,又要有灵活性。因而最重要的一条,就是要融理于情。

融理于情要求在谈话中要有团结的愿望,缩短双方由于认识上的分歧所产生的心理距离,语气要亲切、自然,语调柔和、舒缓。这样易于缩小双方的感情距离,达到心理相容的良好谈话氛围。有了这样的谈话基础,谈话就易于融洽,也就使自己的看法易于为对方所接受。唐代诗人白居易曾说:“动人心者莫先于情”,融理于情就在于以情诱之,以理导之,破除了双方谈话中的心理障碍,进而达到心理共鸣,其“理”也就容易得到对方的认同。1936年西安事变以后,杨虎城部队中一部分军官由于长期受到蒋介石的排挤,强烈要求杀掉蒋介石。中共中央考虑到全国的形势,认为不杀蒋而迫蒋抗日,比杀掉蒋介石更有利于全国抗战,提出了“和平解决西安事变”的主张,并且派周恩来前往杨虎城部队进行说服工作。周恩来同志采用了融理于情的谈话方法,首先说:“杀他还不容易,一句话就行了。”表示充分理解杨部军官们要求杀蒋的激愤之情,稳定了这些人的心理。然后以理导之,继续说:“可是杀了他还怎么办呢?局势会怎么样呢?日本人会怎么样?国家和民族的前途会怎么样?各位想过吗?”这一段话,有理有情,寓理于情,一方面肯定了西安事变是为了国家和民族前途的大义,是为了抗日,同时又把问题深化,充分分析杀蒋后可能引起的局势的变化,虽然没有一一说明,但其意已在不言中。然后周恩来进一步援引相关事例,阐述不杀蒋的正确性和必要性。他说:“这次捉了蒋介石,不同于十月革命逮住克伦斯基,不同于滑铁卢擒住了拿破仑。前者是革命胜利的结果,后者是拿破仑军事失败的悲剧。现在呢?虽然捉住了蒋介石,可并没有消灭他的势力,在全国人民抗日高潮的推动下,加上英美也主张和平解决西安事变,所以迫蒋抗日是可能的。我们要爱国,就要从国家的民族的利益考虑,不计较个人的私仇。”这一段话层层深入,既有理,又有情,使原来主张杀蒋的军官心悦诚服,达到了团结一致、逼蒋抗日的目的,是运用“寓理于情”谈话技巧的典范。

(2)巧借故事

一个巧妙、新颖的故事,往往包含了深刻的内容。谈话中,根据内容的需要,恰当地用相关的故事,往往比空洞的道理更具有感染力和说服力,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秦牧是当代中国著名作家,有一次他同参加笔会的作家们去游览。每次上下车,大家出于礼貌,总是要谦让一番。秦牧觉得这种无谓的谦让实在是浪费时间,便第一个上了车。在车上,他给大家讲了一个故事:英国有位妇女,怀孕3年尚未分娩,医生觉得很奇怪,就建议这位妇女做剖腹产,看看是怎么一回事。结果发现是一对双胞胎在母腹中相互客气,一个说“您请”,另一个说:“您先请”,谁也不肯先出世。就这样,谦让了2年多,还未呱呱坠地。车上的人听了哄堂大笑。以后上下车,大家都一个跟着一个,再没有“您请”、“您先请”让个没完的事了。有一个人因“历史问题”从50年代中期被迫离开家乡南昌市,以后落实政策又回到家乡。一次中共江西省委邀请他参加一个座谈会,主题是如何振兴江西,建设南昌。与会者大多数专家学者纷纷结合自己的专业作了精彩的发言。他就想,我一不具备专长,二不了解现状,怎么发言才能符合会议要求呢?他联想到我国唐代的文学家,被称为“初唐四杰”之一的王勃和他著名的《滕王阁序》。于是就从王勃途经南昌,写出了千古传颂的《滕王阁序》的故事讲起,并引用文中“物华天宝,龙光射斗牛之墟;人杰地灵,徐孺下陈蕃之榻。”的句子,以说明南昌自古以来就具有“物华天宝、人杰之灵”的优势,并且一一加以分析,阐述今天如何要发挥这一优势。结果受到了与会者的热烈欢迎和高度评价。谈话不是演讲,一般事前不可能写好稿子,照本宣科。而是有很强的即兴特点。因此,在谈话中,思想要高度集中,注意谈话的内容和自己的谈话目的,广开思路,扬长避短,把平时读书看报和耳闻目睹积累起来的有关材料调动起来,根据谈话的主题迅速加以筛选,做到恰到好处。所以说,谈话中巧借故事也是与平时知识的积累密切相关的,是一个人知识和能力的综合反映。

(3)直言快语

直言快语是人们在工作和生活中常用的一种交谈方式。其特点有二:一是陈述事情直截了当,有一是一,有二说二,不曲不偏,事实可靠;二是表明态度,心口如一,旗帜鲜明,不拐弯抹角,不见风使舵。这种直来直去的交谈方式,在机关团体及企事业单位内部,在上下级或同级之间,更能显示出它的有益之处。

①当你不能满足对方的要求时,直言能维护友谊,获得谅解

例如,1949年底,商务印书馆由于经营不善,发不出职工薪水。董事长张元济先生到上海市人民政府找陈毅市长,要借20亿(合后来20万)元,以解燃眉之急。这位80高龄的张老先生,比陈毅的父亲年纪还大。但是陈毅想,这笔钱不能借,可是如何回绝呢?他采用了直言不讳的方式:“张老先生,如果我说人民银行没有20个亿,那是骗你的,我不能骗你老前辈。只要我打个电话,人民银行就可以把钱借给你,但是我想,还是不借你为好。20个亿弄到商务,一下子就花掉了。你们还是要从改善经营想办法,不要只印教科书,可以搞些大众化年画,搞些适合人民群众需要的东西,否则,不要说20个亿,200个亿也没有用。要你老先生这么大年纪还出来轧头寸,我很感动,不过我不能借这个钱,借了是害了你们。”一席肺腑之言,把张老先生说服了。

②当你请求别人帮助时,直言能取得对方的理解,获得支持

例如,某县副县长杨雷虎很有个性,从不说讳心的话,不少干部反映很难和他相处。新任县长高胜林为了获得他的支持,主动找他进行交谈,要委任他作“内当家”。杨雷虎说:“你不了解我,我这人不好用,还是叫别人干吧!”高县长说:“我打听过,你是林业工程师,又获得过几家林业部门的技术推广奖,你所到之处都洒下了汗水。你和别人搁不住,主要是你有胆有识,有独到的见解,所以不宜当配角。今后咱把指挥权交给你,你当大管家,我挂个名儿,你认为该咋干咱就咋干,你看行不?”这一番热诚坦直的话,终于把老杨感到了,说服了,从此两人开始了同志式的坦诚合作。

③当你想用交谈处理棘手问题时,直言能显出公正鲜明的立场,受到交谈者的欢迎

例如,某飞行基地警卫连战士对领导有意见,上级政治部主任前往调查处理。他在那里找了几十人谈话,听到不少刺耳之言。在交谈时他以直言坦诚相见。他说:“你们虽然发了些牢骚,但任务还是完成得很好,这就不简单。将心比心,如果我在警卫连当兵,就不一定能干得这么好。如果我遇上你们胡指导员那么多家庭困难,我也不一定能处理得那么好。在警卫连当兵吃亏多一些,这应当承认。可是吃亏的事总得有人干吧!上级把你们挑选出来,放到这里,是对你们的信任。我们当领导的,对你们的处境、对你们的表现心里是有数的。你们的要求应该得到理解,你们的意见应当受到尊重。”直言见真情,听了政治部主任的话,战士们心暖了,气消了,一个看似难办的问题,被这位主任解决了。

④在交谈中运用直言快语是有条件的

凡是有利于对方理解自己的用意,有利于解决问题,而不致产生误解、引发、激化矛盾时,才可以直言表达,另外还要看交谈对象,因人而异。对于心胸开阔、性格开朗、有一定知识教养的人,才可以直言相告;对于性格内向、性情急躁,或者对自己有误解、有成见的,不宜采用直言快语,否则可能产生不良后果。

(4)尊重和赞扬

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指出:人类在精神方面都有自尊的需求,人人都希望自己的品格、能力和成就得到别人的尊重和认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