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沟通的语言艺术
14815900000033

第33章 妙用类比,巧说服人

人一旦固执己见、自以为是,或者沉醉入迷、心灰意冷的时候,往往很难听得进别人的好心劝告,要想说服这些人,增强你的说服力,最理想的方法是运用类似的事例或行为,有意识地比较给对方听,使对方警醒,改变原来的态度或做法。

(1)用对方熟知的类似事例比较给对方听

有道是:好了伤疤忘了痛。有时候,人们会忘却从前的某些教训。但是,切肤之痛毕竟还是切肤之痛,只要他人一言及,还是不难回想起来的。

此外,点明对方的行为有如某些历史覆辙,对方也必然会为之所动。刘邦消灭项羽争得天下后,一次生病竟然整日躺在宫中,下令不见任何人。周勃、灌婴等许多跟随他征战多年的元勋都不敢违命。然而,大将樊哙却毅然闯进宫中去劝说刘邦不能这样。樊哙对刘邦掷地有声地说:

“想当初,陛下和我们起兵丰沛定天下之时,何等英雄壮志!现在天下初定,百废待兴,陛下竟这般精神不振!大臣们都为陛下生病惶恐不安,陛下却不见大臣,不理朝政,而独与太监亲昵,难道就不记得赵高祸国的教训吗?”这段发自肺腑的忠言劝告,尤其是后面一句用类比说出的问话,终于震醒了刘邦,使刘邦一跃而起,重理朝政。

(2)用对方不知道的类似事例比较给对方听

有些类似事例,甚至是颇具影响的事例,对方未必熟知。这就必须将其来龙去脉全部道来,有时还要画龙点睛,附加切中要害的评论,从而帮助对方认清有关问题的性质,增强对方的自我醒悟能力。1939年,爱因斯坦希望美国抢时间赶在纳粹德国之前造出原子弹,便派萨克斯博士带信去说服罗斯福总统。罗斯福看完爱因斯坦的信后,态度十分冷淡,不愿由政府出面组织研制原子弹。第二天,萨克斯在白宫辞行的餐桌上,给总统讲了一段类似的历史事实:拿破仑在对英海战中,由于拒绝采用富尔顿发明的新舰船,结果被英军舰队打得一败涂地。接下来,博士对此评论说:

“要是拿破仑当时能采纳富尔顿的建议,那么,19世纪的欧洲历史,恐怕就将重写!”

于是,罗斯福总统动心了,当即在爱因斯坦的信上签署:“此事须立即付诸行动!”批准研制原子弹的“曼哈顿工程”。

(3)用自行设计的类似行为比较给对方听

如果对方一意孤行,执意要从事某种劳民伤财或具有荒谬性、危险性的行为,而你一时又找不到或编不出类似事例来说服对方,你就不妨动动脑筋,设计出一个简明易懂的类似行为给对方看,让对方充分认识到类似行为的荒谬性、危害性或惊险性,然后趁热打铁,将它与对方的所作所为联系起来,促使对方改变初衷。

典故“危如累卵”就是运用这种方法说服别人的成功一例。晋灵公贪图享乐,竟然花费大量的人力财力建造九层之台,还规定谁也不能进谏,否则,当死不赦。荀息知道这事后,却来求见灵公。灵公料他为谏而来,便张弓搭箭,只等他有半句谏言,就一箭射死。谁知,荀息只是笑着欲给灵公表演小技:在十二个重叠起来的小棋子上面,再加上九个鸡蛋。灵公欣然同意;令其当众表演看。

荀息叠好十二个棋子后,开始放鸡蛋时,众人及灵公无不惊讶:“这哪能成?险矣!险矣!”荀息却不以为然地说:“这算什么?还有比这更危险的呢?”荀息乘机沉痛地说:“九层之台,造三年尚未完工,以致无人耕织,国库空虚。况且邻敌欲侵吞我们,长此下去,必将亡国,岂不更险乎?”至此,灵公恍然大悟,自叹“错矣!”遂改之。

(4)用自身经历的类似事例比较给对方听

事实胜于雄辩。耳听为虚,眼见为实。亲自目睹或体验到的事实,最有说服力。对一些听不进一般劝告的人,给其讲述自己亲身经历的类似事件,让对方亲眼看看当年类似人如今是怎样风采,引导其从中作一番比较,往往能使人幡然醒悟。某姑娘因高考落榜,痛不欲生,准备游庐山后跳崖自杀。在仙人洞“纵览云飞”巨石上,一位挂着相机的小伙子看出了她的心思,便主动与她搭话:“请问小姐,你要照相吗?”“照。”姑娘茫然地回答。“我先给你讲个小故事,你不会介意吧?”小伙子友善地说,姑娘却似听非听。

“有个小伙子,几次高考都名落孙山,他感到绝望,想到了死。他写信给报社,没想到编辑对他真诚劝诫,热情鼓励,使他明白了高考并不是人生惟一道路……他从此振作起来,开始自学新闻写作。两年后,他发表了许多作品,终于被一家报社聘为令人羡慕的记者。”

“小张,记者招待会快要开了,走吧。”这时,姑娘看见有人在招呼面前这位青年人。

“谢谢!我马上来。”小伙子看看手表应了一声。

“原来,您讲的是您自己?”姑娘心中豁然一亮,很快悟出了什么。小伙子默默点头走了,姑娘走下巨石,开始了她的新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