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沟通的语言艺术
14815900000064

第64章 动之以情,晓之以理

“我结婚就到中国来度蜜月”

中野良子是中国人民非常喜爱的日本著名电影演员。有一次她到上海进行艺术活动时,中国朋友十分关注这位35岁还待字闺中的电影艺术家。有人问她准备什么时候结婚,中野良子笑容满面,十分友好而机智地回答:“如果我结婚,就到中国来度蜜月。”这一回答既爽朗又巧妙,强烈地表达了她对中国人民的友好感情。听者无不为她的口才和风度而叹服。

“何时结婚”是个人的私事,在一般情况下,应尊重其隐私权。对明星来说,“何时结婚”甚至可以成为一则新闻,因此,更要注意保密。日本著名电影演员中野良子关于她“何时结婚”问题的回答,既友好又机智。她把“在何时结婚”的问题转换成“在何地度蜜月”的问题,不仅避开了她不想公开正面回答的问题,还表达了友善的意愿和纯朴的感情。

“下一个”

世界球王贝利在二十多年的足球生涯中,参加过1364场比赛,共踢进1282个球,并创造了一个队员在一场比赛中射进8个球的纪录。他精湛的球艺不仅令千万球迷如痴如狂,有时使场上的对手也禁不住拍手叫绝。他不仅球艺高超,而且谈吐不凡。当他创造进球1000纪录时,有人问他:“您最漂亮的进球是哪一个?”

贝利笑了笑,意味深长地说:“下一个。”

世界球王贝利的确是球艺精湛,谈吐也不凡。“您最漂亮的进球是哪一个,”是指已进的1000个球而言的,他却突破这一控制,将论题转换成“您最漂亮的进球将是哪一个”,给了一个出乎意料、耐人寻味的回答:“下一个。”既表达了自己的进取精神,又没有丝毫炫耀之意,的确精彩至极。

里根总统的巧妙回答

1984年5月5日下午3点多,复旦大学一间大教室内,人头攒动,无数照相机咔咔作响,许多摄像机对准讲台,掌声、笑声不时飞出窗外。美国总统里根,正由谢希德校长陪同,给正在上课的一百多位大学生作即兴发言:

“其实,我和你们学校有密切的关系。谢校长同我的夫人南希,都是美国史密斯学院的校友呢!”

一句回忆大学生活的话,使课堂气氛更为活跃。它勾起了大学生们的灵感,有位学生站起来用流畅的英语向里根总统提问:

“您在大学读书时,是否期望有一天能成为美国总统?”

里根耸耸肩,显然对这问题没有准备,一时难以正面回答。只见他神态自若地略一沉思,就接口答道:

“我学的是经济学,我也是个球迷,可是我毕业时,美国的大学生大约有四分之一要失业,所以我只想先有个工作。于是当了体育新闻广播员,后来又到好莱坞当了演员,这是50年前的事了。但是,今天我能当上美国总统,我认为早先学的专业帮了我的忙,体育锻炼帮了我的忙。当然,一个演员的素质也帮了我的忙。”

“大学读书时,是否期望成为美国总统”的问题,用意恐怕是要里根谈一谈树立远大目标与实现理想的关系问题,有务虚的意味。然而,美国人似乎比较务实,所以里根没有泛泛而论,而是转移了问题,很真诚简洁地谈了自己在大学里所学的专业和毕业后主要的经历以及专业与经历对于成为美国总统的作用。里根用转移论题的言语策略回避了“期望”一词所体现的实质性问题,但又是围绕专业与总统的问题展开,灵活巧妙地作出了敏捷而得体的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