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沟通的语言艺术
14815900000086

第86章 转移视线,说理妙招

孔融智见李膺

东汉时在河南做官的李膺声名很大,不轻易与人交结应酬。他给自家的管门人规定:如果不是当代名人和亲戚朋友,都不准通报。

一天。李府大门外来了一个十来岁的小孩。这孩子眉清目秀,行为举止落落大方。他走上前来,从容不迫地对管门人说:“我是李府君老朋友的儿子,烦您通报一声。”管门人见他这样说,进去报告李膺。当时,李膺正在和几个朋友谈话,听说求见的孩子自称是老朋友的儿子,就顺口吩咐:“请他进来。”

这孩子从容地整理了一下衣服,昂首阔步地走上堂来,像老相识一样向李膺施礼问安。李膺抬头一看,不禁愣住了,“噫,这是谁家的孩子,我怎么从来没见过?”李膺在心里嘀咕着,他试探地问孩子:“你这孩子是谁家的呀?你祖父和我是老相识吗?”孩子不慌不忙地回答:“是这样的,我姓孔,叫孔融。府君姓李,八百年前,我的祖先孔子与您的祖先老子,道德同样高,名声同样大,而且他们之间交谊深厚,情同师友。算起来,我家与您家才真是世世代代相传的老朋友呢。”李膺听孔融这么一说,恍然大悟,打心眼里欣赏孔融的大胆和机智,乐呵呵地说:“对,对对!好,好极了!我们的确是世交。”忙叫人给孔融安置座位。

原来孔融随父亲孔伯到京城不久,听说李膺德高望重,一心想见见他;又听说李膺的规矩,知道轻易见不着。这天,他灵机一动,就想出这么个办法。

过了一会儿,太中大夫陈炜到李家作客,有个客人把刚才发生的事告诉了他。陈炜不以为然地说:“人小时候有点小聪明,长大了未必有什么过人之处。”陈炜的话刚说完,孔融就接过话头,“听您刚才说的话,您小时候肯定是一个‘有点小聪明’的人。”在坐客人听了,哈哈大笑,陈炜闹了个面红耳赤。李膺也忍不住笑了起来,说:“这孩子将来一定是个了不起的人。”

孔融与李膺之间的交往既是长幼之交。又是初交,孔融虽然是有备而来,但是他毕竟是冒然造访,并且所面对的交际对象是一位声名很大、又很自负的人。因此,这是一次难度颇大的交往。孔融之所以能得到李膺的礼遇,是由于他的礼貌、仪态、胆量和机智征服了李膺。世交之说,足见其不同凡响;与陈炜的对话,更显其机敏过人。

“吻的是中国”

老诗人严阵和青年女作家铁凝等访问美国。有一次这一老一少在街上散步,恰巧有两位美国老人在一旁休息,看到中国人来,他们很高兴地迎上来交谈,说中国是他们非常喜欢的国度。其中一位老人为表达这种崇敬的感情,热烈地拥抱铁凝,并亲吻了一下。铁凝十分尴尬,不知所措。另一位老人也抱怨那位老人太感情用事。这位老人也窘迫地站在一旁。一个尴尬,一个窘迫,严阵看到这种情况,走上前去,用一句话打破了僵局。他笑着说:“呵,尊敬的老先生,您刚才吻的不是铁凝,而是中国,对吧?”那位老人马上朗声笑道:“对,对!我吻的是铁凝,也是中国,两种成分都有。”尴尬的气氛在笑声中烟消云散。

东西方表达感情的方式有些完全不同,交流时不免会产生一些尴尬的情形。在美国街头,一位美国老人为表达非常喜欢中国这种崇高的感情,热烈地拥抱了青年女作家铁凝,还亲吻了一下。这对西方女士尤其是年轻姑娘来说恐怕是习以为常的了,然而,对这种礼节完全陌生且不习惯的东方女士铁凝来说未免感到难堪且不知所措,双方便陷入了窘困之中。处于这种情况下,再也不能让事态发展甚至伤害双方的感情了。于是,机智的老诗人严阵,变具体角色为抽象角色,说尊敬的老先生吻的不是铁凝而是中国,从而打破了僵局,创造了一个让美国老人抒发感情、表示赞美的机会,巧妙地消除了尴尬的气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