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托投资公司市场准入条件较严,注册资本不得低于人民币3亿元,并且其设立、变更、终止的审批程序都必须按照金融主管部门的规定执行。
1979年10月,以中国国际信托投资公司的成立为标志,揭开了新中国金融信托业发展的序幕。回顾我国金融信托业的发展历史,主要表现为信托投资公司从起步、繁荣到衰败的痛苦历程。造成这一局面的原因可追溯至我国实施对外开放政策之初,当时全国金融体尚未健全,信托投资公司作为专业银行的有效补充,担当了为地方政府招商引资和经济建设融通资金的重任,为我国特定时期的经济发展做出了不可忽视的贡献,由此创造了我国金融信托业的衍生与繁荣;然而正是因为信托机构是国家缺乏融资渠道的情况下产生的“第二财政”这一定位不清的背景,国家先后对其实施了五次清理整顿,在前四次信托整顿期间从未对信托业的定位作出全面系统的规范,时至今日,大多数信托投资机构已基本陷入了资金匮乏、业务停滞的衰败困境。
2001年以后,随着《信托投资公司管理办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信托法》的相继颁布施行,第一次确立了信托制度在中国的法律地位,同时也第一次从法律基础上对信托投资机构的业务范围有了一个较为明确的定位。据悉目前国务院法制办还在组织有关部门拟定《信托机构管理条例》,进一步对信托机构从事信托活动的事项做出更加具体的规定。
我国信托投资公司的主要业务:经营资金和财产委托、代理资产保管、金融租赁、经济咨询、证券发行以及投资等。根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清理整顿金融性公司的要求,我国信托投资公司的业务范围主要限于信托、投资、和其他代理业务,少数确属需要的经中国人民银行批准可以兼营租赁、证券业务和发行一年以的专项信托受益债券,用于进行有特定对象的贷款和投资,但不准办理银行存款业务。信托业务一律采取委托人和受托人签订信托契约的方式进行,信托投资公司受托管理和运用信托资金、财产,只能收取手续费,费率由中国人民银行会同有关部门制定。
信托投资公司与其他金融机构无论是在其营业范围、经营手段、功能作用等各个方面都有着诸多的联系,同时也存在明显的差异。从我国信托业产生和发展的历程来看,信托投资公司与商业银行有着密切的联系和渊源,在很多西方国家由于实行混业经营的金融体制,其信托业务大都涵盖在银行业之中,同时又严格区分,故在此以商业银行为例,与信托投资公司加以比较,其主要区别体现在以下方面。
1.经济关系不同。信托体现的是委托人、受托人、受益人之间多边的信用关系,银行业务则多属于与存款人或贷款人之间发生的双边信用关系。
2.基本职能不同。信托的基本职能是财产事务管理职能,侧重于理财,而银行业务的基本职能是融通资金。
3.业务范围不同。信托业务是集“融资”与“融物”于一体,除信托存贷款外,还有许多其他业务,范围较广。而银行业务则是以吸收存款和发放贷款为主,主要是融通资金,范围较小。
4.融资方式不同。信托机构作为受托人代替委托人充当直接筹资和融资的主体,起直接金融作用。而银行则是信用中介,把社会闲置资金或暂时不用的资金集中起来,转交给贷款人,起间接金融的作用。
5.承担风险不同。信托一般按委托人的意图经营管理信托财产,在受托人无过失的情况下,一般由委托人承担。银行则是根据国家金融政策、制度办理业务,自主经营,因而银行承担整个存贷资金运营风险。
6.收益获取方式不同。信托收益是按实绩原则获得,即信托财产的损益根据受托人经营的实际结果来计算。而银行的收益则是按银行规定的利率计算利息,按提供的服务手续费来确定的。
7.收益对象不同。信托的经营收益归信托受益人所有,银行的经营收益归银行本身所有。
8.意旨的主体不同。信托业务意旨的主体是委托人,在整个信托业务中,委托人占主动地位,受托人受委托人意旨的制约。而银行业务的意旨主体是银行自身,银行自主发放贷款,不受存款人和借款人制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