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鲁迅影像故事
14846200000027

第27章 厦门的月亮不圆:留别鲁迅三

1926年12月30日,有大风,天色将晚的时候,鲁迅才想着出门,结果,因为时间太晚,房间后的小栅栏门已经锁上了,要跳出去才行。鲁迅低估了那栅栏上缠着的铁丝,衣服被挂到了,跌了一跤,手扶住栅栏时也被铁丝划到,流了血。

那天晚上,他是去找刚到厦门大学不久的章廷谦的。章廷谦当时住在离鲁迅不远的一个小洋楼里,因为章来得晚,且又带着老婆孩子,颇多不便,林语堂便介绍他临时寄居在学校总务处长周辨明的家里。

周辨明呢,因为知道鲁迅是一个人生活,又加上鲁迅要走,便提出来要送一送鲁迅,在家里招待鲁迅吃春饼。周辨明大约有一个能干的老婆。鲁迅来到章廷谦这里,便是要告诉他,他明天中午来周辨明家里吃东西,邀他一起,还特别告诉章廷谦,不要因为他的离开,而受到什么影响。其实,类似的话,鲁迅在章廷谦没有来之前,也曾经写道过。大抵是说他一个人生活不便,多要外出解决,不免要遇到顾颉刚们,徒生一些闲气。而章廷谦却可以在下课后回到家里抱着夫人恩爱着。鲁迅的意思是,先在厦门大学干着,如果真的干不下去了,再去广州,他先去广州打探一下情况。

学生们听说了鲁迅要走的事情,在学校里组织留别鲁迅的活动,学校一看学生们动起来了,没有办法,只好以官方的名义,留鲁迅先生。然而,鲁迅也知道,这不过是一种礼节,也乐得前往去赴宴。

校长是个聪明的人,不喜欢学生们闹事,所以,当鲁迅提出辞职的时候,校长是同意了的。因为鲁迅所主张的做好事之徒隐约在他的心里,总觉得有不安宁的分子时时在发酵,说不定哪天便会爆发。所以,鲁迅走了,那么,这个不安分的总开关便可能被关上了。

所以,当学生社团的那些头目们质问学校为什么不强力挽留鲁迅先生的时候,校方的解答是,鲁迅先生的要走,是因为从北京来的一伙人中,有胡适派和鲁迅派,他们自己内部有些磨擦,不和谐才导致鲁迅要走,学校是留了的,却是留不住。

然而,学生们天真地去找所谓的胡适派,然而,就连黄坚们也一致认为,鲁迅是他的老师,他们自然不会和老师闹纠纷的。胡适派最后的说法让学生们一哄而散,大体是鲁迅先生一个在厦门大学,食物上吃不惯,这是一个原因,最重要的一个原因呢,是厦门的月亮不如广州的圆。

学们生渐渐明白了,鲁迅先生有一个月亮,挂在广州的上空,便是许广平。有消息灵通的学生,也知道一些鲁迅和许广平的故事,比如两个人一起离开北京,同往上海等等。

关于许广平是月亮的话题,一开始是韦素园在书信里透露给鲁迅的,说高长虹之所以对鲁迅不满意,原因便是一首月亮诗。原来高长虹喜欢过许广平,在一首诗里,高长虹将许广平比作月亮,将鲁迅比作夜晚,而他自己呢,则比作太阳,只是可惜,月亮始终要挂在夜空里,所以,月亮舍了他,直奔黑夜而去。

这件佚事颇为有趣,甚至有许多情节也在后来的学者的文本里模糊不已,成了公案。

在《两地书》中,许广平还专门写信嘱咐鲁迅说:“你那些在厦门置的器具,如不沉重能带来用也好,此处东西实在贵,而且我也愿看看你在厦的生活,由用具中推想。”

鲁迅在厦门大学的用具也并不多,只出去买过一次,本来想后来再置办,但一直在外面包饭,所以,便没有特意地置办。但必要的锅碗瓢盆还是有的。

所以,章廷谦送鲁迅离开厦门的时候祥细地记录了鲁迅的行李:“一月十五日的上午,鲁迅先生将他为我写好的那和册页,亲自给送到我家里。午饭后,我,还有几位同学随同鲁迅先生和他的四件行李,跨上了舢板。四件行李是一个衣箱,一个新买的书箱,一卷铺盖,还有一只网篮,其中装着煤油炉、铝制的锅和茶壶脸盆等等,这一篮就算是鲁迅先生在厦门大学唯一的收获了。”

其实,依着鲁迅,最后的这个网篮,必然是不携带的,然而因着广州的月亮想要看一下,鲁迅在厦门的生活,即使带着麻烦,也坚持打了包,等到了广州,再一件件地展示给月亮看,所有这些用品都是吸引许广平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