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家教孩子学习的黄金期
14855500000003

第3章 小学低年级是形成良好学习态度的关键期

学习态度是学生对学习所持有的肯定或否定的内在反应倾向,它影响着学生对学习的定向选择。关于学习态度的重要性已被许多实验证实。心理学家麦独孤、史密斯发现积极的学习态度对学习具有促进作用。卡利发现学习态度直接影响着解决问题的效率。日常的观察和经验也表明,不同学习态度的学生其学习效果大不相同。学习态度是对学习的认识、情感体验和行为意向的统一体。一种学习态度一旦形成,就直接影响着一个人的学习行为和学习结果。

学习态度是在对学习活动的认识和情感体验的基础上逐渐形成的,在此过程中,孩子身边的诸多因素都会对孩子学习态度的形成和改变产生影响。

比如说家长。孩子最初的学习态度来自于家长的影响。家长的知识价值观、家长对子女学习的关心和重视程度直接影响着孩子的学习态度。一般而言,家长文化程度高,且能坚持读书看报,这种行为本身就为子女树立了良好的榜样,激发了孩子的学习愿望,而且家长对孩子学习的关心、指导、检查、督促,都会促进学生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反之,家长自身文化程度不高,又轻视文化科学的价值,对孩子的学习不闻不问,甚至灌输“读书无用”的思想,必然会使子女对学习缺乏兴趣与热情,难以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

再比如教师。教师的学识、教学水平、对学生的态度都影响着学生的学习态度。学识渊博、教学水平高的教师,对学生热情、友好、耐心、公正的教师都会以其专业水平或人格魅力影响和改变学生的学习态度。当教师的专业素养与人格魅力产生完美结合时,学生就会对之产生崇拜心理。教学实践表明,当学生喜欢一个老师时,往往就会喜欢他所教的课程,并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和积极的学习愿望。教师对学生的期望也会成为学生自我实现的诺言,心理学家罗森塔尔和雅各布森关于课堂中的“皮格马利翁效应”的试验表明,教师对学生的积极期待会成为学生奋发向上的动力,并由此而改变其对学习的态度与行为。

小学低年级是孩子形成内在学习动机的开端,如果引导得当可以让孩子树立远大的理想和正确的学习目标。在外在激励模式的惯性作用下,孩子很难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缺乏学习动力。孩子往往将学习失败的原因片面地归结为自身以外的因素或者自身难以改变的性格或个性因素,也就是说,孩子总是将自己的失败归结为一定的“借口”,人们称之为“借口症”。尤其是一些学业成绩不好的孩子常常抱怨老师不好、同桌不好或者父母管教不好,或者埋怨自己脑子笨(而脑子笨的原因主要在于父母比较笨),埋怨自己脾气急躁(脾气急躁的原因在于爸爸或妈妈脾气不好)等,并不认为学业差是可以通过自身的努力改变的。“借口症”实质上是不正确的学习态度,是外在学习动机的重要表现。时间久了,借口就会成为一种潜意识,一旦遇到失败或者挫折,就会为自己找借口。小学低年级教育不当的后果之一就是容易造成孩子缺乏内在的学习动机。错过关键时期的正确引导,孩子就不能形成内在的学习动机,而缺乏内在的学习动力将注定造成孩子学业的失败。

由此可见,在小学低年级养成良好的学习态度对孩子至关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