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家教孩子学习的黄金期
14855500000051

第51章 培养孩子的口语表达能力

善于口头表达是现代社会对每个人的基本要求,良好的口语表达能力可以使人凭借不凡谈吐令他人刮目相看,可以更好地展示自己的才干,灵活地处理人际关系。

要把自己的所见、所感、所识、所想准确恰当地传达出来,并且求得听者的理解,涉及到说话人综合运动语音、语调、语气、词汇、句式、逻辑等等语言的要求在缜密思考的基础上流利、得体地呈现,因而有着相当的难度,需要长期的努力才能达到。孩提时代正是掌握基本的语言技能,为获得滔滔不绝的完善口才打下基础的时期,若忽视孩子口头语表达能力的训练,有可能严重损害孩子语言能力、交际能力、自我表现能力的发展,甚至影响其个性健康发展。

许多家长都发现了这样一个似乎矛盾的现象:很多孩子在一般的场合随便聊天时一个比一个能说,可是一到课堂发言、即兴演说、当众讲话等正式场合,要求他们用完整、规范的话语表达思想、情感,他们就脸红胆怯、张口结舌,说不清也道不明了。

其实,这个现象并不奇怪,它恰恰证明了日常口头交流与较高水平的口头表达能力是有一定距离的。前者存在于松散、随意的情境中,基本上无需孩子选择语言形式及剪裁语言内容,孩子也不会感觉到有任何心理压力;后者则在语音、语气、语调、语速、姿态等形式方面及遣词用句、逻辑顺序、材料选择与组织等内容方面均有较高要求。因此,胜任一般交谈的口头语言能力不难掌握,然而要想“更上一层楼”就不那么容易了,孩子是不是真正地伶牙俐齿也就在这里见了分晓。

然而孩子学习口头语言表达的潜能是惊人的。他们善于模仿,思维活跃,争胜心强,更容易克服羞怯等不利心理。只要教导得法,每个孩子的口头语言表达能力都能跃上新的台阶。

(1)想方设法让孩子乐于开口,爱说话

虽说有的孩子一天到晚说个不停,有的孩子半天也说不了几句,可是每个孩子在内心深处都有强烈的表达需要,这就是引导孩子从不说、少说到爱说、会说的最有利因素。

细心的父母会发现,当孩子在大街上看到一辆崭新的汽车,在公园里看到一只小鸟,在家里看一本有意思的书时,他们常常会欢呼雀跃,或者独自拍手笑起来。这种时候,正是孩子急于开口表达的时刻。抓住孩子渴望表达的时机,做孩子的热心、耐心听众,就在引导孩子爱说的问题上前进了一大步。

(2)让孩子讲学校发生的事

许多孩子都是伴着家长讲的故事成长的,从呱呱坠地到咿呀学语,从幼儿园到小学。但是当孩子已经有了一定的阅读能力,不需要讲故事这种方式的时候,家长就应该尝试让孩子讲讲学校发生的事,一方面可以掌握孩子在学校的情况,另一方面也可以提高孩子的表达能力。

(3)与孩子一起开展家庭讨论

家庭讨论也是提高孩子口头表达能力的一种很好的方式。下而的一些方式,可供家长参考。在吃饭时,随意选择一个题目和孩子进行讨论,把孩子当作一个有自己成熟见解的大人。

在看电视的时候从新闻中找出一些事情与孩子进行辩论,要确保孩子能充分地表达自己的意见。

当孩子对某事有一个坚定的意见时,请他为自己的观点提出一个令人信服的论据。

在一些事情上和孩子持不同的意见,这样可以迫使他解释自己的立场,从而发展他的辩论技能(也就是说,为自己的思想进行辩护)。在进行家庭讨论的时候,家长一定要记住给孩子充分发表自己观点的机会,一方面不要急于下结论,另一方面要允许孩子发表与家长不一致的意见,千万不要把自己的看法强加于孩子。

(4)在日常生活中贯穿口头表达能力的训练

父母带孩子去公园游玩,不妨一边游玩一边和孩子一起描述美好景致、评论所见、抒发所感;携孩子逛商场,不妨和孩子一块儿聊聊琳琅满目的商品,用语言描摹外形、包装,谈谈产地,议议对这件商品是否喜欢;即使吃饭、看电视的时间,也可以充分地利用起来,鼓励孩子讲讲一天的所见所想所感,鼓励孩子发表自己的意见。如此日积月累,年复一年,孩子的口头语言表达能力便会有质的变化。

(5)帮助孩子积累语言素材,使孩子有话可说

积累语言素材可以通过多读、多抄录,多熟记名家名篇来进行。名篇优美典雅或精辟绝妙的语言既可作为孩子规范表达的榜样,也可让孩子“直接拿来”,为自己的表达增添文采和说服力。

积累语言素材还可以通过从报刊、广播、广告中汲取生动的“活”语言,使孩子的表达富有时代气息,并产生意想不到的效果。

当然,父母也别忘了提醒孩子虚心地向老师、长辈、同学、邻居等他人学习妥帖的用词、形象的比喻、生动的叙述,博采众长,使孩子的语言丰满、生动。

(6)注意丰富孩子的经历、拓展孩子的兴趣

正如清清山泉来自于源头活水,高水平的口头语言表达能力是以孩子的广博见识、开阔视野与广泛的兴趣为基础的。

见多识广,识广言佳。当孩子希望听音乐歌曲、赏美术书法、访名胜古迹之时,千万别以为这是浪费时间;当孩子请求到体育场上角逐、在邮品或火花世界中徜徉、在棋盘上拼杀时,千万别以为这是不务正业——其实,他们正在体验生活,品味文化与人生,为滔滔不绝的口头表达准备永不枯竭的源泉。

(7)与孩子比赛说绕口令

绕口令是我国口头文学中的一枝奇葩,许多艺术表演院校都把它作为学生学习普通话标准读音的范例。“吃葡萄不吐葡萄皮,不吃葡萄倒吐葡萄皮”、“红凤凰,黄凤凰,粉红凤凰、花凤凰”等脍炙人口的绕口令家喻户晓,它不仅可以当作人们娱乐的工具,而且可以作为训练孩子语言表达能力的教材。在今天人们社会交往日益增多、对语言表达能力的要求越来越高的情况下,学习绕口令、熟练地背诵绕口令无疑是提高孩子表达能力较好的途径之一。因此,家长在平时就可以和孩子读一些轻松愉快的绕口令。下面列举两个人们熟知的绕口令,供家长参考。

十四和四十

四是四,十是十,十四是十四,四十是四十,要想说对四和十,得靠舌头加牙齿,谁的四十是“戏习”,谁的舌头没用力;谁说四十是“事实”,谁的舌头没伸直,要想说对常练习,十四、四十、四十四。

狗和猴

桥东走来一条狗,桥西走来一只猴,行至桥心相碰头,彼此匆匆跑回头。猴跑几步望望狗,狗跑几步望望猴,究竟猴怕狗,还是狗怕猴?

绕口令虽说具有很强的趣味性,但初学起来会比较困难,所以家长可以从简单的绕口令教起,等到孩子比较熟练的时候再教一些稍难的。当孩子掌握到一定程度的时候,家长可以和孩子进行比赛,看谁说得更准、更快、更好,以增加孩子继续练习的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