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家教孩子学习的黄金期
14855500000052

第52章 指导孩子抑扬顿挫地朗读课文

朗读就是放开声音去读,其最突出特点就是发出声音,有发音器官参与活动。朗读就是要把用文字记录下来的书面语言再恢复为有声的语言,用声音再现出语言文字中所蕴含的思想感情,从而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文章的内容。在朗读的过程中,眼、脑、口、耳等器官同时参加活动,协调配合:先由眼睛接收文字符号,由视神经传导到大脑,大脑有关区域产生兴奋加以识别,再支配发音器官读出相应的声音,声音再由耳朵接收回来到大脑加以验证。由于朗读需要发音器官的配合,对于训练口头表达能力有一定作用。

朗读不仅仅是把文章读出声音来就行了,而是要把文章中单靠文字所无法表达的思想感情和深刻含义表达出来,既涉及到读的技巧,又涉及到对文章的领会程度,因此并不是简单的事情,需要下工夫训练才行。在朗读训练中需要注意的问题有以下几点:

(1)发音一定要正确、清楚

发音正确、清楚,这是朗读的基本要求。发音正确,一是说不能把字读错,特别是对形近字要注意分辨,对多音字要能按字义确定读音,如“曲折”中的“曲”读“qū”,不能读成“歌曲”的“曲(qǔ)”。不认识的字不能乱猜,读不准的字,要勤查字典。

读音清楚就是要求每个字的声、韵、调都要读得清清楚楚,不能模棱两可,似是而非。声母读得短促有力,韵母读得充沛响亮,声调要准确到位,音节要界限分明。不然吐字不清,模模糊糊一大片,就不可能把文章的内容表达清楚,更谈不上思想感情了。另外还要注意读时不能丢字、加字,也不能颠倒或错行。

(2)轻重、停顿要准确、合理

轻重是指词、句、段中轻读和重读的处理。在汉语中,轻重音的变化也是表达意义的一种手段,这在字面上是无法看出来的,只有通过朗读才能表现出来。在朗读中准确地掌握好轻重音,不仅可以更好地表达文章的内容,而且还可以突出重点,使语气生动活泼。

在朗读时需要轻读的地方不多,除了有些词语中的词头词尾读轻声外,主要是有些特殊的内容,如表示安静、轻微等方面内容时,便可读得轻一些。而文中需要读重音的地方,相对来说则比较多,具体可分为词语重音、句子中的意群重音、感情重音等。词语重音有一定规律,也是一种语言的习惯,一般是固定不变的,如“毛笔”、“钢笔”,重音都在“笔”上;而“石头”、“木头”,重音则分别在“石”和“木”上。句中的“意群重音”一般都读在句中意思相近或相关的一群词或短语上,如:“他今天打球、借书、上街、练琴,简直忙得不亦乐乎。”句中的“球”、“书”、“街”、“琴”就是一群重音。感情重音,是根据句子表达感情的需要而重读的音节。如:“这天夜里,我做了个奇怪的梦,梦见自己变成了一只小蜜蜂。”这里作者对“小蜜蜂”无比赞赏,有着深厚的感情,所以要重读。感情重音有时因感情充沛,要重读的不只是一个音节、一个词,有时甚至是整个句子。

停顿就是在朗读过程中词语、句子之间的间歇,也是语音节奏的一种具体表现。朗读中的停顿不仅是换气的需要,也是控制语速、转换情绪、正确表达语句和段落含义的需要。停顿的一般规律是段落停顿大于句子,句号、问号、感叹号的停顿大于分号和冒号,分号和冒号的停顿大于逗号,逗号的停顿大于顿号,顿号的停顿大于句中词语间的停顿。而一个词语的几个音节之间则不宜有明显的停顿。如果停顿处理不好,读破了词语或句子,读断了章节,就会破坏文章内容的表达。

(3)速度的快慢要合适

朗读的速度是指在读的过程中音节频率的快慢。对于朗读速度虽然没有明确的标准,但也不能任意乱读,既要照顾到文章内容的要求,也要考虑到让别人听清楚、听明白。因此,速度就必须限制在一定的频率之内。根据汉语的特点,一般的朗读,以每秒钟4个左右的音节为宜,过快了别人听起来就会感到吃力甚至听不清。从文章内容上的要求看,一般来说,诗歌,特别是古典诗词要读得慢一些。诗歌内涵比较丰富,语言又精练,读快了会使人没有回味的余地,收不到应有的效果。其次,文中的景物描写,特别是静态的描写,比较伤感的场面,情绪低沉的语言,读的速度也要稍慢一些,以给人清晰的印象,能与文中的内容和气氛相一致。而那些比较紧张的场面、快速的动作、迅猛发展的局势、激动人心的情节以及人物急切的呼唤、热烈的争辩、愤怒的谴责、慷慨激昂的誓言等,读的速度都要快一些,这样才能表达出当时的情况,制造出相应的气氛。

(4)语气、语调要恰当

朗读中句子的语气和语调也是表达思想感情的一个重要手段。同样一句话,用不同的语气和语调来表达,就可以表示出不同的意思和感情。

所谓语调,就是根据声音的高低、轻重、快慢的不同而形成的不同声调。句子的语调主要是根据句子表达内容的需要来决定,一般表示兴奋、喜悦、紧张、激烈内容的用高调,表示悲伤、惭愧、平静、凄凉等内容用低调。

(5)流利、自然、生动

流利,就是要读得熟练,不断句,不重复,吐字清晰准确,不出错误。这是朗读的基本要求。

自然,就是读得不死板,不是一个字一个字地念,而是一句一句、一段一段地把文章的内容和结构充分地表现出来,声音流畅,语气真实,听起来跟平时说话一样,不会给人以做作之感。

生动,就是要有喜、怒、哀、乐、爱、憎的感情的表达,把作者的感情体验和复杂的心情通过声音充分表达出来。

要做到流利、自然、生动,除了靠对课文的熟悉和朗读技巧外,还有赖于对课文的深入理解和领会,只有真正懂得了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观点,并在感情上能产生强烈的共鸣,才能真正读好。

朗读一般适于读短篇,特别是有节奏、有韵律和内容生动的作品。由于朗读时间不能过长,大部头的作品和篇幅很长的文章则需要分解开来,一段一段地朗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