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家教孩子学习的黄金期
14855500000073

第73章 因势利导地培养孩子的才艺兴趣

孩子天生有求知欲,那么父母如何知道孩子在哪一方面有天才?这就要家长留心观察孩子对学校教授的图、工、音、体哪一学科特别爱好,哪一科成绩特别优异。一般来说,如果孩子具有天才,入学以后,才能很自然就会流露出来,在很短的时间内就会有所表现。比如喜欢音乐的孩子,他可能过耳不忘,听过一次,就可以把音调哼出来。家里有乐器的,他就会爱不释手,一有空就弹弹吹吹,试验用不同方法去奏出不同的声调。若是喜欢绘画的,一纸一笔在手就会画出不同的人物和花草,而且绘画的笔法和颜色的配合很明显地比同年龄的孩子突出。他们花在乐器或绘画上的时间往往相当长,而且他们的兴趣也能够维持一段长久的日子。做父母的观察到以上各种表现,就应该知道孩子可能有特别的天才或兴趣。如果家庭经济丰裕,而时间又允许的话,不妨对孩子进行引导,由父母或亲友按时加以训练,或聘请专业人才教授。父母有机会就带领孩子去参观这方面的展览或表演,甚至鼓励他们参加演出或比赛,给他们观摩和临场感受积累经验的机会,让他们观察别人的技艺,比较自己的成绩。但最重要的还是父母对孩子成败所采取的态度。如果父母对孩子参加演出和比赛有正确的观念,不重视成败,只集中在争取经验上,孩子成功时就不会目空一切,自视过高;失败了也不会气馁或就此放弃。举例来说,孩子参加舞蹈比赛,父母广购入场券遍赠亲友来捧场,这无形中会给孩子增加很重的精神负担,觉得不能获胜就“无颜见江东父老”。假若胜利了,一大群亲友的赞美又会使孩子飘飘然,产生骄傲自满的心理。假若不幸名落孙山,孩子往往受不起这失望的打击,自卑心理油然而生,觉得自己不如人,心里还会埋怨父母请这么大一伙人来看自己受窘,增加了失败的痛苦,可能从此就失去出场的勇气,甚至连学习的兴趣也冷下来,原有的比赛意义就被歪曲了。这点很值得家长留意。

很多孩子天资聪颖,而父母为了某种缘故,特别期望孩子去学习某一种才艺,于是就决定好好地栽培孩子,这本是无可非议的,可惜太多家长对孩子的期望太高,却收到了相反的效果。早在秦莉四岁那年,妈妈就急不可待地为她安排了钢琴学习。起初的几个月,秦莉觉得很新鲜和有趣,不必让父母督促也主动去练习,所以进步很快。但到了六岁那年,秦莉上了一年级后,功课多了,而且有趣的电视节目也渐渐增加,相邻的孩子们也常常到家里来一起玩,无形中就使秦莉忙碌起来,而这时钢琴的课程已进展到更多乐理的学习和指法的训练,不像从前那样简单和容易了,一首曲子非要重复温习很多次才能收到理想的效果,这就是说秦莉要多花时间在弹钢琴上。渐渐地,秦莉觉得练琴是件苦闷的事,甚至是重担了,便开始疏于练习。妈妈看在眼里,知道这孩子开始分心好玩,于是决定每天限定秦莉在某段时间内练琴,自己坐在旁边做监督,孩子左顾右盼时就骂,音调不符、时间不准时就用戒尺打手指,往往弄到秦莉一面练琴一面淌眼泪。但在母亲的威严下,秦莉还是痛苦地继续她的才艺训练。八岁那年,在一次儿童问答游戏里,主持人问秦莉最喜欢做的是什么,莉莉毫不犹豫地说,“最喜欢到干妈那里住。”主持人又问:“为什么?”她答说:“因为干妈家里没有钢琴,我就不用练钢琴了!”秦莉答得理直气壮,好像把这话说了就舒服得多了似的。妈妈听后愣住了,她既伤心又失望,早知如此,又何必花费了这么多金钱和时间去让女儿学习钢琴呢!到头来,孩子原来是这么痛苦!幸好秦莉有勇气把肚里的话吐出,而她妈妈也醒悟得早,这一个不愉快的经历也就很快结束了,秦莉和妈妈都松了一口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