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家教孩子学习的黄金期
14855500000089

第89章 提高孩子对音乐的感受能力

音乐是听觉的艺术,欣赏音乐可以使孩子在乐曲的熏陶下愉快活泼,心情舒畅,增进身心健康。同时欣赏音乐对于促进孩子智力的开发、形成良好的道德情操,发展灵感均具有重要意义。

由于小学低年级的孩子经历简单,以形象思维为主,抽象思维刚开始萌芽,因此他们还不能很好地理解音乐作品中抽象的音符和旋律。由于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还不强,也就更难准确地用语言表达出对歌曲的感受。对此,可用以下方法帮助孩子正确感受音乐作品,提高音乐欣赏效果:

(1)引导性谈话

首先把音乐作品表达的内容用故事、图片、木偶等形式让孩子先熟悉,使孩子知道所欣赏的音乐作品的名称、内容情节及总的情绪等。在欣赏时家长用简短的语言启发孩子领会音乐意境,产生联想。

(2)运用直观教具的方法帮助孩子理解和感受作品内容

可以运用实物、玩具、故事朗诵、演示动作、电影画面等方法,帮助孩子感受音乐。

有的专家指出:胎儿在五个月左右就有听觉;出生后逐渐发展,两三个月的孩子已能安静地听一些轻缓的音乐,并作出一定的身体动作和面部表情的反应;五个月后孩子逐渐能分辨不同声音,这时父母就应该有意识、有计划给孩子听些恬静柔美的音乐,使婴儿的神经镇静、情绪舒畅。经常给婴儿听音乐,既有利于训练听觉,又有助于性格的培养。

家长在教孩子欣赏音乐时,应注意如下两点:一是对孩子进行音乐教育所选择的材料内容要适合孩子生理和心理的发展水平;而且孩子的注意力持续时间短,兴趣易转移,因此所选择的曲子不宜过长,节奏应明快,变化不宜太复杂,要符合儿童思维特点。

二是父母应该经常抽出一定的时间和孩子共同欣赏音乐,并随着音乐的变化作出不同表情反应和身体动作,引导孩子和自己一起感受和理解音乐。比如听安静的音乐时,母亲可以随着音乐缓缓地轻拍宝宝,或闭上眼睛做出睡状;在听欢快、活泼的音乐时,母亲可以牵着孩子的手带着孩子随着音乐的节奏蹦蹦跳跳;在听优美抒情的曲子时,父母可以结合曲子的主题给孩子描绘一幅美丽动人的画面或动听的故事,提高孩子对美的感受能力和音乐感受能力。

教给孩子欣赏乐曲,是一个细致、长期的工作,在日常的音乐活动中要不失时机地指导孩子去欣赏,父母要在欣赏前作好分析作品、熟悉作品的工作,防止无准备的临场发挥,要扎扎实实地把每一次欣赏作为引导孩子迈向音乐殿堂的台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