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家教孩子学习的黄金期
14855500000096

第96章 儿童所具有的美术天赋

毕加索认为,每个儿童都是艺术家。确实,在儿童的美术作品中,无论内容还是形式方面,都有一些成人意想不到的表现。这些表现使得儿童的美术有着成人美术无可比拟的魅力。有些家长在对待充满童趣的儿童美术作品时,常用成人美术的标准去衡量,这是不合适的,要站在孩子的水平线上看待儿童美术作品。

儿童美术是孩子把握世界的一种方式。这种把握是与他们的发展水平直接联系在一起的。处于人生头几年的孩子,在这种把握世界的感性方式中表现出了思维的直觉性、具象性和情感性特点。一位7岁的孩子被要求照着父亲的范画画鱼,可孩子在纸上画了许多歪歪曲曲的小线条。当人们问他为什么不照父亲的鱼画时,孩子说父亲画的鱼是死的,而自己画的就是鱼缸里的那条活鱼。他还一边学着鱼游动的样子扭动身子,一边说鱼游动的时候,它的身子就是一扭一扭的,接着又用一个直挺挺的动作表示爸爸的死鱼。在孩子的眼里,鱼是有生命的,是具体的、生动的,于是他所画的鱼就是“一扭一扭的”,充满了生命力,而父亲所画的鱼则是概念化的鱼,是没有生命的。正是这种生动的、感性的特点,才使儿童美术充满了活力与魅力。可见,在儿童美术中充满了情感色彩。

早在使用笔、纸、颜料画画之前,孩子的视觉就有了对色彩、形状等的审美偏爱,表现出对某一种色彩的情绪倾向,如婴儿对红色的喜欢超过对黑色的喜欢。

在美术创作中,当孩子准备在画面上把自己的构思画出来时,他们通常都是在情感激发的前提下进行的,他们沉醉在自己的活动中,以积极的态度表达自己的情感。如,一个7岁孩子在画《愤怒的爸爸》时,用绿色来描绘爸爸气得铁青的脸,冲冠的头发一根根地直竖起来,镶嵌着火红色。这个孩子主要是通过画面色彩表达他在爸爸愤怒时的体验。

人们可以发现,在孩子的内心有一件重要的事情要表达时,他往往会伴随着唱歌、丰富的面部表情、身体动作等进行作画。当然,画面也就不一定能清晰地描绘所观察的事物。但用这种方式作画有很大的价值,因为正是这种美术活动为紧张或其他某种情绪的排除,和大量能量的释放提供了一条途径,有利于孩子的心理健康。而且,人们可以从孩子画完后愉悦放松的情绪中发现他们的成功感。完成一幅美术作品本身既是成功的证据,也是表达情感的重要途径。

孩子的美术活动是一种自由自主的活动,是个性的表现。中国台湾的郑明进先生认为,通过儿童画面可以发现儿童的性格。例如,儿童在心情愉快、活泼时用色丰富,且倾向于明朗的黄、红、粉红、黄绿等色调,而在忧郁、烦闷、不安时,用色较少,且倾向于黑、紫、暗绿等色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