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如何应对中层危机
14865200000020

第20章 翅膀硬了就想飞

江东科技信息有限公司是北海市最早从事政府部门管理信息系统建设的网络公司,虽然公司的业务在不断扩大,但是人才流失之痛却一直陪伴着江东科技信息有限公司的成长。目前,北海市从事政府部门管理信息系统建设的网络公司中,约有一半以上的创办人是从江东科技信息有限公司出去的。用江东科技信息有限公司董事长的话说,我公司是北海市政府部门管理信息系统建设企业的黄埔军校。同时,随着骨干的流失,江东科技信息有限公司也流失了客户和市场。

如果一个公司中层管理者突然离职,并在本行业自立门户,通常会给该公司带来严重的负面影响。如何减少负面影响,甚至变被动为主动,把它作为一种双赢的机遇,对于公司老总来说,是必须妥善处理的难题。中层管理者辞职自立门户,其原因就是公司不能满足这些急需成长员工的成长需要。所以,公司必须不断探索如何满足中层管理者的物质需要、精神需要和成长需要,这些是比高薪更能满足员工的有效方法。

2003年,曾为国内外超过30万家的企业提供了域名、邮件服务;为超过10万家的企业提供虚拟主机、网站托管服务,同时为近千家的企业设计开发了基于互联网的各类商务应用和管理软件的,是国内最大的互联网应用服务商之一的新网信海科技公司(简称"新网")资方后来将公司全部股权及业务以1000万元人民币的价格出售给中国企业网控股有限公司(简称"中国企业网"),而原信海科技部分高层、中层管理者集体辞职。他们离职的理由就是此次收购来得很突然。新网总部自2003年1月起正式向公司内部发布即将被收购消息时,公司高层都感觉措手不及,主管公司运营的执行副总裁蒋群以"不能理解新公司理念"为由首先辞职。新网各地分公司高层及所有员工于2003年1月底集体辞职,誓与总公司"决裂";新网总部1月底正式对外公告,撤销深圳、杭州、福州三家当地办事处,并将原有银行账户信息变更。

新网北京总部公司在2003年春节后一段不长的时间里,人员辞职过半,新网急招人员补充空缺,原有业务停止处理。新网主营域名注册、虚拟主机、企业邮箱服务等业务,是ICANN、CNNIC认证的国际、国内域名注册商。因公司被收购,原有登记注册域名的用户以及域名销售代理商不知如何与公司联系,总部电话找寻不到业务员,其网站上人工语音800电话的投诉数量也与日激增。

2003年2月中旬,尽管中国企业网高层来到新网北京总部,在与新网管理层的交流中明确表示,对新网未来经营及决策有绝对领导权,并希望在职员工如无特殊情况要安心工作,近期将不施行对公司内部改革。但新网全国12家分公司中大部分离职员工还在观望,还有公司陆续集体辞职,欲打造另一家公司,并有员工改换新域名,暂定名新"新网"。

不管是公司被收购了还是出卖了,新网的这些中高层管理者都曾经与这个公司一起奋斗过一起拼搏过,在为公司创造了良好的成绩时,也为自身锻炼出了一套过硬的本领。当中国企业网需要他们再努一把力时,他们却集体辞职走人了,这不能不说又是一个"翅膀硬了就飞了的"例子。

曾几何时,寻找能够送信给"加西亚"的中层管理成了所有老总们的共同追求,自己公司有而且大量有"罗文"(送信给加西亚的人)是所有老总的共同愿望。但是,在努力地寻找之后,在大力的提倡之后,好像不但没有出现"罗文"式的中层管理者,也没有出现愿意"自动自发"的中层管理者,更没有做事"没有任何借口"的中层管理者,老总甚至还发现了更多坏中层管理者类型。你对他说话轻点,他们当作耳边风;说话重了,他们不高兴;表扬了,兴高采烈;批评了,垂头丧气;有什么事情先不自己动脑筋想,总是有无数的问题来问你,到最后让你觉得是自己做错了。

一家网络教育发展公司网络学院技术部经理的于先生,主要工作是统管网络学院远程学习整体方案设计及web互动课件项目进程协调控制,还负责对部门员工及公司相关人员信息技术培训。他当初进这家公司,是为了让爱好与工作并存,如今,心力交瘁的他感到这段"姻缘"走到了尽头。

于先生刚进入网络教育发展公司就被委任以重任,对一直做多媒体和设计方面工作的他来说是一个很大的挑战。第一年,他只是处理一些非常基础和简单的杂事。此后,他有机会参与公司的关键项目,并圆满完成任务和其他部门的进程控制,这让公司领导和协作部门对他的工作态度和能力非常满意,顺利升职为主管。由于公司业务发展需要,开设网络学院并且在外地架设教学点,这个项目不仅时间紧,还要求具备通信网络方面的知识。这对从来没有施工经验和网管经验的他来说是一个挑战,于先生跑教学点,在其他同事的协助下,建设教室,选购软件产品,搭建网络体系。终于,在规定的半年时间内完成了网络学院的初期建设。

网络学院经过2年的扩建和改进,已经基本上适应了工作的需要。工作的中心也逐渐偏移到了网络管理和施工维护方面,于先生也升到了技术部经理的职位。但他却在公司最需要他时递交了不该递交的辞职信。

由于中层管理者工作能力与岗位匹配度的差距,在跳槽的过程中往往是截然相反的两个结局,对个人职场定位的模糊、对企业岗位职能的分析不精,为了高薪而盲目跳出去,吃力地应付工作,不仅拿不到高薪,个人能力也受到用人单位的置疑。

当然,中层管理者往往在企业中承上启下,既是业务骨干,同时还肩负培育新人、带领团队的职责。拥有一批优秀的中层管理者,不仅使公司发展有了中坚力量,更为高管梯队做好了人员储备。

同时,世界上很多知名的大企业都把"员工与企业共同成长"作为自己在竞争中赢得优势的重要手段。美国《时代周刊》曾这样评价IBM:"没有任何企业会这样对世界产业和人类生活方式带来和将要带来如此巨大的影响。"探究IBM成功的原因,把员工自身价值的实现与企业的发展有机地结合起来,关心和积极帮助员工的个人成长,让员工与企业共同成长,是IBM成功的真正奥秘。国内某些企业家也对公司的员工,尤其是中层管理者有过无微不至的关怀,可是,这些曾受公司关怀过的中层管理者却在功成名就之后飞了,这让企业老总们懊恼不已。

2008年,分众传媒虽然抛出了裁撤短信业务部门这一冠冕堂皇的借口,却无法掩住世人耳目。震惊了手机广告业界的原分众无线全体高管、中层管理者集体离职出走的消息被媒体踢爆后,分众传媒除全体高管及核心中层外,随后集体离职还有大部分技术和业务人员。分众无线人事巨荡。2007年分众无线收入4亿,曾占市场份额半壁江山的行业巨舰,就在一夕之间名存实亡,土崩瓦解。

其实,分众无线这已是第二次大规模人员离职事件。2006年12月,在分众传媒集团压力下,大规模裁减分众无线的50余名员工。分众传媒当时就极力遮掩,把因业务重心调整而进行的大规模裁员轻描淡写的用"人员正常流失"的托辞掩盖过去。分众无线从上一次裁减无线互联网广告业务板块到后来高管及骨干员工集体离职,在短短两年时间屡屡发生人事巨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