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所谓故乡
14867600000102

第102章 冲天一鹤唳长风

大树先生送我一幅《荷鹤图》,满池荷叶迎风舞动,三只鹤机警灵异,瞪大眼睛,作荷下飞蹿寻鱼状抑或躲避危机状抑或随时准备振翅一飞状。整个画面玄机毕露,似有所指,又似湖中曾见此景,令人惊异不已。玩味再三,颇有一悟:悟情,悟境,悟气,悟笔墨功夫。

大树先生作画,将情洇透,将境参透,气之所至,笔墨灵动飞扬;情之所指,境界空润高远。所谓气者,在大树先生处我想还是指画中的雅逸之气,清逸之气,飘逸之气,超逸之气。大树先生的写意,有脱俗感,虽也有具象,如荷花、荷叶、鹤、鱼、鸟、蝶,却又有抽象之美,看似写实,却又是力求笔笔写意。当然,大树先生追求的还是一种灵界,一种墨趣,一种诗味,人生的种种感悟,炼成激扬的画面,飞肆的线条,鼓荡的情思,饱满的力度,精到完美的艺术表达。

本人尤爱大树先生画面的音符感,读他的画,犹如欣赏一首首跃动优美的音乐。这是用线,用点,用面牵起来的音符。这种音符赏心悦目,流畅珠润,满幅盈盈生辉,节奏舒放而有节制;又像是一首首诗篇,尽情赞颂生活之美、自然之美、笔墨丹青的幽趣、飞白的境界、内心的阔大、生命的万千气象……

大树先生的画,虽流溢出雅士之趣,但淋漓的水墨,又给人一种强劲的视觉冲击力,笔力不滞、不软、不含糊,每一笔都交待得清清楚楚,下笔果断,有一股夺人气势。不仅笔下有力度,画面结构也有一股坚定的力量,这力量又源自于一种内心的强大和自信,是一般画家却不具有的。究其原因,我以为,这在于大树先生十六岁即去北方当兵,军旅、荒漠、风沙的锤炼,苍茫雄浑的自然和艰苦奇特生活的磨炼,给了他那种在城里,在书斋习画者所无法获得的胸襟和目力,以及浩然之气。由此,我们就能理解了大树先生作画为何灵动飞扬,毫无拘谨,情绪饱满,意境幽阔,笔飞墨烫。即使画水画荷画江南风物,也有沉雄之慨,高旷之意。古人云:人品既高,画品不得不高。人品为艺术的骨骼,古人又追求骨法用笔,笔墨之下无骨,其画靠什么支撑?所以,古人重笔墨,又更重文思,重修养。我从大树先生的笔下,感到习画重人生锤练,与其经历难解难分。经历简单者,笔下纤弱无力,胸中无境者,必肤浅无趣。仅靠玩弄技巧,得不到艺术真谛,达不到较高境界。

大树先生的《腾飞》,确有冲天一唳云悠悠的大气象。三只鹤或在风中飞翔,或徐徐滑落,那是对生命腾跃之美的礼赞,因为动感十足,因为轻翼飞扬,自然有了高远的纵深感和风云际会的情怀,《双鹤草丛》亦如此。《双鹤独立塘边》,那也是一种高蹈人生的象征。看那两只鹤,神态各异,各怀心思,虽在小憩,但独立不羁,随时有鼓翼而去的企图。《鄂西风光》虽是洞中外窥,却有令人豁然开朗的惊喜,构图和视点别具一格,洞外峡谷沟壑纵横,洞内与洞外,形成一种哲思的关系。

《藤》的灵感来自于生活,却又是生活的提炼浓缩和升华。雀与藤、藤与叶、叶与苔,其实就是点与线、音符与旋律的恣肆缠绵,交相辉映,组成了一曲秋的乐章,一首秋的诗篇。没有悲秋,没有萧肃,而是用点线面点燃了一蓬燃烧的灼灼烈火。《生机盎然》更是以深厚的隶书、行书、柳体功底,用书法编织的一个热情如炽的夏日画面:飞鹤、红莲、墨荷、双鸭,大笔如椽,墨荷肥厚,摇曳水中,体现出“笔笔是书法”的超常功力。大树先生常说书法是绘画之母,书法的好坏直接影响到一个画家的成就和他达到的高度。书法不好,就无法领会中国水墨的精髓。大树先生深得点线面构成之妙处,就是他书法所赐的营养,这才有了画中灵动无穷,在有限空间中追求无限可能,干湿浓淡,疏朗纵放,润燥藏露,顿挫方圆,虚实相间,大开大合,酣畅淋漓,着意渲染,浑成饱满,不同凡响。在遒劲与圆润的处理,刚直与柔美的转换方面都有独到的心得。大树先生用色不多,但只要用处,效果极佳,将一色可用到极致。不是点缀,而是将意境提升,诗情突出。《藤》中的红叶,《生机盎然》等中的荷菡、《水乡风光》中的桃花。在《水乡风光》中,春水桃林,小舟远山。因桃花盛开,便将满幅画中的春意闹尽,你能听到桃花流水,碧波荡漾,扑面而来的艳艳三月,明媚春光。

最是大树先生的荷与鹤,已成为他得心应手挥洒的对象。《清香》、《清风》、《香远溢清》、《夏之韵》、《荷趣》等,都是佳构。这些画氤氲着浓浓水气,透浸着水乡情韵,展露出画家的高洁品性。荷与鹤的组成,动中有静,静中有动,荷既有写实,也有大写意。特别是动鹤、飞鹤、舞鹤,翩跹多姿,悠然如仙,仰天一唳,牵出长风万里,清香缕缕。大树先生的舞鹤飞鹤,在画坛独树一帜,深得好评。中国画历来画禽鸟以静为主,作为叛逆和创新,不仅要有超凡的勇气,更要有脱颖而出的力量,也就是你笔下要有这种创新的本事。大树先生有着深厚的写生功底,所画的飞鹤舞鹤已能由繁而简,寥寥数笔,便栩栩如生。大树先生的鹤,总有一股昂扬潇洒之气,出尘傲世之态。能闻见声声长唳,能感受云龙风虎。而水荷之间,另类的生物如蝴蝶、鸭、小鱼,也是神态情态跃然纸上,生动不可名状。小鱼在游动中,如刀划水,似能听见泼喇水声,其简洁的功夫令人叹为观止。清画家王源祁说:“画虽一艺,而气合书卷,道通心性。”大树先生的画,是典型的人文画,注重对内美与情趣的求索,注重浓缩之美,简而不拙,动而不狷,合乎书卷法度。心中有什么,笔下就有什么。心界旷达,而涉笔成趣,既有野逸之魂,又有时代之貌;既有自然情趣,也有人文情怀,完全听凭于自我内心的精妙表达。因此,大树先生由武而文,由枪而笔,就有了得天独厚的优势。照我看来,大树先生就是中国画坛冲天一唳的动鹤飞鹤舞鹤,以他的独特画法,给画坛带来了一缕清风,飞舞出了自己的艺术世界,冲破了写意画传统的笔墨和沉闷的俗境,让人耳目一新。

“删繁就简三秋树,领异标新二月花”(郑板桥)。艺术的追求就像时序更替是无止境的,好在大树先生正是人生收获的季节,他的笔肯定会更老辣,墨肯定会更滚烫,肯定会有更好的作品征服画坛,证明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