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20几岁,学点心理操纵术
14870500000029

第29章 认真听,他需要的只是一双耳朵

如果要让他人喜欢,并重视你,首先你要做一个好的听众。

有时候,你要与人变得更亲密,不需要你有多么的巧舌如簧,也不需要你做出什么恭维的举动,只需要你在适当的时候向对方提供一双耳朵即可。

当你兴高采烈地跟某人说自己的趣事时,却发现对方呵欠连连,对你的话题毫不感兴趣,甚至在你说到兴头上的时候,对方却睡着了。这时,你心里舒服吗?

同样,如果你现在换个角度去想,当他人向你表达,或是倾诉的时候,如果你也这样对待他人,他人又会有什么样的感受呢?当然是很不舒服,觉得自己没有受到你的重视和尊重。

从心理学的角度看来,善于倾听会使对方心情愉快,会换来对方的理解和信任。

每个人都有表达自己、被他人理解的欲望,所以,都希望他人扮演听众的角色。有了快乐的事情,希望说给他人听,跟人分享;有了不开心的事,也希望与人倾诉。

在这个强竞争、高压力的社会中,很多人认为自己不被他人理解,最重要的一点,就是找不到属于自己的听众。现在想想,你是否有过这样的心声:

我希望可以找到一个说话的人。我需要一双耳朵,能聆听我的悲喜无常。我不喜欢什么事情都闷在自己心里,慢慢地变得自闭。高兴了,无人分享;悲伤了,也无人依靠。我不喜欢这种感觉,很不喜欢。我需要一个发泄的端口,无论是谁,只要可以有耐心地听我叙述身边的人和事,剖析内心的小小苍白就已经足够了。

我真的受够了,我受够我现在的这个样子,什么事情都只能闷在自己心里,身边没有人可以听我说说话,哪怕一会儿。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事情,没有人在意我,没有人关心我,没有人理解我。难道我的世界是那么的不值一提吗?

倾诉和抱怨似乎是人的天性,特别是在这个压力巨大的社会,每个人都会有抱怨——无论是通过口头表达出来的抱怨,还是压抑在心里转化为怒气的抱怨。

如果精神垃圾堆积在体内,会使人无法承受。所以人们想要把这些垃圾释放出来,他们需要一个倾诉对象来为协助他清理这些垃圾。所以,我们经常听到有人说:“谢谢你,愿意听我说这些没用的唠叨!”“不好意思,把这些垃圾都吐给了你!”抱怨需要倾诉,当然,当倾诉得不到外界的迎合时,倾诉也会变成抱怨。

有时候,你要与人变得更亲密,不需要你有多么的巧舌如簧,也不需要你做出什么恭维的举动,只需要你在适当的时候向对方提供一双耳朵即可。他们不需要你帮助他们解决什么实际问题,他们需要的只是帮助他们自己梳理情绪。

你坐在他身边,对他来说就是一种支持,这种支持远远大于他一个人静坐时的自我支持。

乔·吉拉德是著名的推销员,开始他认为推销员应该尽力说,介绍自己,介绍产品。他把说放在了第一位,而在一次推销过程中,他体会到了听的价值远远大于说。

有一次推销中,他与客户洽谈得很顺利,就在快签约成交的时候,对方却突然变卦了。他为此不解。

当天晚上,按照顾客留下的地址,他找上门去求教。顾客见他满脸的真诚,就实话告诉他:“你的失败在于你自始至终没有认真听我讲话。就在我准备签约前,我讲到我的独生儿子即将上大学,而且提到他的运动成绩和他将来的抱负。我是以他为荣的,但是你当时却没有任何的反应,甚至还转过头去用手机和别人通电话,我一怒就改变主意了。”

聆听不是保持沉默,而是仔细听听对方说了什么、没说什么,以及真正的含义。聆听他人,并非用耳朵,还包括眼睛、头脑和心灵。在倾听他人的同时,学会用专注的眼神看着,不停地点头,以表示你的赞同和欣赏,并显示你对他人想法的感兴趣。

“附和”是表示认真倾听对方的最简单的信号,对对方的话及时地反馈。如果对方一个劲地说,而你却没有任何反应,他会觉得索然无味,本想说的话也不说了。

但是附和对方的次数过多,反而会破坏对方的说话节奏,令其感到厌烦。真正用心倾听他人的话,应该在不懂的地方问对方,对值得敬佩的地方拍案叫绝,将对对方的感想表达出来,比如,对方说的时候,你应该说:“哦!”“我知道了!”“原来这样!”“有点意思!”“到底怎么回事?”等。这样的话能给对方继续说的动力。

不要轻易打断对方的话。随意打断对方的话,或是在他人说到兴起的时候突然转移话题都是不礼貌的。如果必须打断对方的话,在再次谈话的时候,你应该主动捡起前面的话题,并表示歉意。

如果要让他人喜欢,并重视你,首先你要做一个好的听众。

§§第五章 让他人转变想法的心理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