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20几岁,学点心理操纵术
14870500000034

第34章 说服很简单,他感兴趣的是事实和结果

当你想劝服他人,或是想让他人听从你的意见时。你最需要告诉他的是,如果听从了你的,会有什么样的结果;如果他继续那样,又会产生什么样的结果。当你的结果优于他人自己选择的结果时,相信人们都知道如何选择。

让对方看到结果,这很重要,但是有时候,结果还没发生,我们就需要为对方分析结果,把事情可能发生的几种结果一一列举出,让对方自己择优采用。

一般来说,人们宁愿相信事实的结果,也不相信你口若悬河的解说。比如,当你买化妆品的时候,销售人员不停地为你介绍某产品是多么的好,它的配制原理是多么的科学,它是多么的适合你,倒不如告诉你“我自己就用的是这种产品,你看我的皮肤,怎么样?”如果她能拿出用产品之前的皮肤图片跟现在的比较,你会更容易信服她的话,因为你看到了结果。

我认识一个女孩小豆,她是一个大三学生,为了赚点零用钱,她开了一家网店,批发一些衣服在网上销售。起先,她只是把服装拍照后,简单地做一下衣料说明,很多顾客对她的服装并不感兴趣,生意并不是太好。

后来,有一个朋友给她出了一个主意,让她自己充当模特,把衣服穿在身上,凸显出服装的效果,然后把图片发到她的网店上。朋友告诉她,图片要越多越好哦!

小豆按照朋友的说法去做,果然,不到几天,她的店铺点击率就翻了好几倍,而且她的生意越来越好。原因很简单,服装穿在身上的效果图,勾起了顾客们的购买欲。

所以,当你想劝服他人,或是想让他人听从你的意见时,你最需要告诉他的是,如果听从了你的,会有什么样的结果,如果他继续那样,又会产生什么样的结果。当你的结果优于他人自己选择的结果时,相信人们都知道如何选择。

公元前2247年,秦王政即位,那时他只有十二三岁,由丞相吕不韦摄政。秦国为了进攻赵国,拼命拉拢燕国,最后和燕国达成协议:燕王派太子丹去秦国做抵押,秦国派一个要臣去燕国当相国。当时秦国的朝臣中,要数张唐资格最老了,吕不韦派张唐去燕国,可是张唐告病假,推辞不去。吕不韦就亲自跑到张唐家里再三恳求,张唐说:“我好几次带兵攻打赵国,赵国恨死我了,如今丞相让我去燕国,途中必经赵国,这不是让我去送死吗?”

吕不韦很恼火,但对他又无可奈何,这时他遇到了一个叫甘罗的小孩,甘罗主动请缨去劝服张唐。甘罗开门见山地问他:“你的武功跟武安君比起来,哪个大?”

张唐说:“我哪能跟他比,武安君南打败楚国,北击破燕赵,战无不胜,我根本不能和他比。”

甘罗又问:“那么如今丞相的权利跟原来的丞相范雎比起来,哪个大呢?”

张唐说:“当然吕丞相大!”

甘罗说:“对呀,既然你知道吕丞相权利比范丞相大,你的功劳比武安君小,那么怎么还不听吕丞相的差遣呢?从前范丞相叫武安君去攻打赵国,武安君托病不愿意去,范丞相先把他轰出国去,然后让秦王送了他一把宝剑,让他自杀了。如今比范丞相还要厉害的吕丞相,亲自来府上请你这位功劳不如武安君的将军去燕国当相国,你却不干。这与武安君的做法有什么两样?你想想吕丞相会放过你吗?你的下场会比武安君更惨呢!”

张唐一听,马上慌了神,仿佛看到了自己的下场,结结巴巴地说:“这……这……”不得不跟着甘罗去见了吕不韦。

让对方看到结果,这很重要,但是有时候,结果还没发生,我们就需要为对方分析结果,把事情可能发生的几种结果一一列举出,让对方自己择优采用。

就像上面故事中的甘罗,一步一步地为张唐分析,如果他不答应吕不韦,会有什么后果。当张唐意识到自己行为可能造成的严重后果时,他自然改变了开始傲慢的态度。

有一个年轻人,因为爱情失意,想要跳楼自杀。很多人都对他进行劝解,但是他的心意已决。这个时候,有一个心理咨询师来到现场对他进行劝说。咨询师说:“自杀不一定能成功,你以为自己一定就能杀死自己吗?请看这篇报道……”接着,心理学家拿出一篇报道来,是几个月前该市发生的一个大学生自杀的事件。“这个年轻人企图从楼上跳下来结束生命,然而他还活着,但是他的双腿截肢了。他的生活并没有结束,却比以前四肢健全时更加艰难。”

咨询师接着说,“好吧!即使你自杀成功,你看看这个世界上会发生什么?谁会痛哭流泪?你善良的妈妈,还是你年迈的奶奶?谁会暗自高兴?一直瞧不起你的前女友,还是她的现任男友?地球会因为你的消失而停止转动吗?不会,你的老板很快就找到他人代替你的工作,不久人们就会忘了你这个人。你结束生命有什么意义?得到了你想要的结果吗?你从这个世界上消失了,别人该怎样生活还是怎样生活。”

这个年轻人的情绪慢慢稳定下来,他听到咨询师说到这里,有些动容。咨询师趁机说:“你应该做的是,让自己生活得更好,让抛弃你的人感到后悔!”

年轻人很快就放弃了轻生的念头。

这个心理咨询师劝解他的关键,在于为他分析了自杀行为可能产生的后果。而这些后果中,每个都是有害而无利的,让年轻人清醒地认识到自己的行为不可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