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家教怎样对孩子说话最有效
14878800000005

第5章 激励与赏识孩子的说话艺术

和孩子说话,既是一门技术,又是一门艺术。因此,父母既需要掌握基本的方法和技巧,又需要具有创造性、灵活性和变通性。

——〔德〕鲍威尔·费尔德曼

无论在什么情况下,都能和孩子成功交流的父母,才能成为称职的父母,才能教育出优秀的孩子。

——〔意〕蒙台梭利

孩子需要激励与赏识,犹如禾苗需要雨露与阳光,激励与赏识是一种力量,可以释放孩子的潜能,可以打开孩子的梦想。父母掌握激励的说话艺术,才能帮助孩子健康地成长。

1.激励能够有效地促进孩子成长

一位著名的教育家说:“孩子需要激励,就如植物需要浇水一样。离开激励,孩子就不能生存。”

雨果·西奥雷尔1903年出生在瑞典南部的林彻市。父亲是个外科医生,他那勇敢顽强的性格和严谨细致的作风深深地影响了幼小的西奥雷尔。

在父亲的影响和教育下,小西奥雷尔从小热爱学习,兴趣广泛,每当他在学习中遇到什么困难向父亲诉说时,父亲总是拍着他的头或肩说:“别怕,你肯定能行。”父母的话鼓舞着小西奥雷尔愈发心强、胆大。有时他和小伙伴们在一起玩耍,看到可怕的小虫子,别的小朋友都非常害怕,吓得不敢动,而小西奥雷尔却十分镇静,一步迈过去,一把将小虫子抓住,并拿起小刀进行解剖。他要弄明白那些小虫子究竟有什么可怕之处,它们肚子里究竟都有些什么东西,它们之间又有些什么不同之处。

他总是十分认真地观察着、寻找着、思考着。他的这种求知欲望和探索精神大受父亲赞赏,父亲给予热情的鼓励和支持。父亲常夸他干得好,并和他一起解剖和观察。父亲的赞赏和鼓励使小西奥雷尔极为高兴,使他更加勇敢、更加富于想象力。这样,在不断地解剖中,小西奥雷尔不仅增长了知识,而且大大提高了动手动脑的能力。

1930年,27岁的西奥雷尔获得医学博士学位。然而,天有不测风云,正当西奥雷尔准备大干一番事业的时候,他突发疾病,双腿致残,他因此陷入了不可名状的痛苦之中。面对这种打击,西奥雷尔耳边仍时时回响着父亲的鼓励:“你肯定能行!”因此,他鼓励自己说,当医生不行了,还有其他路可走。经过认真分析思考,西奥雷尔决心以毕生的精力献身基础医学和生物学的研究,从根本上提高医学水平,拯救世界上成千上万的病人。

西奥雷尔知难而进,他克服了一般人意想不到的困难,以残疾之躯,长途跋涉,前往德国柏林,向当时世界第一流的酶学科学家瓦勃格教授请教,与他共同攻关。西奥雷尔谦逊诚恳的态度,朝气蓬勃的热情,坚定不移的意志,深得瓦勃格教授的赞赏。西奥雷尔的汗水终于没有白流,他的研究终于结出了成功的果实。

他用自己设计、自己制造的电脉仪,结合超离心方法,证明了由他首次得到的黄素酶是均一的、纯净的。接着,西奥雷尔又可逆地把这种黄素酶分解成两部分——黄色的辅酶和无色的蛋白质。西奥雷尔这一成果使人类对生命的基本单位——细胞的认识更加深刻了,而且在对于肿瘤病、结核病以及其他疾病的预防、诊断和治疗方面都具有难以估量的价值。西奥雷尔的成就立刻轰动了整个生物医学界。

1936年,西奥雷尔获得纯度为80%的细胞色素。1939年,西奥雷尔又获得纯度接近100%的细胞色素。科学界的同行们对西奥雷尔赞不绝口,称赞他的手“简直是一双神奇的妙手!”

西奥雷尔由于突出的成就先后被瑞典、丹麦、美国、英国、法国、意大利、比利时、印度等国吸收为科学会会员,1955年,西奥雷尔荣获诺贝尔生理学及医学奖金。

西奥雷尔以其残疾之躯取得如此令人瞩目的成就,这与他幼年父亲对他进行激励、赏识教育是分不开的。“你肯定能行”,这一句很普通的话语,在西奥雷尔的心里就是燃亮希望之光的火炬,促使他充满信心、勇敢地去拼搏,从而奠定了他成功人生的基础,使他逐步地从平凡走向辉煌。

激励的作用对教育孩子至关重要。但遗憾的是在生活中,家长往往不重视激励,他们更关心的是怎样“对付”孩子的“不规范”行为,根本不考虑孩子的行为究竟表现了怎样的心态,应如何“对付”这些导致不“规范”行为的原因。虽然人人明白鼓励是什么意思,也知道鼓励对促进孩子进步有好处。但是,大多数家长并不真正清楚怎样鼓励孩子,什么时候应该加以鼓励以及激励的技巧、方法等。他们往往以为激励就是说好听的,表扬一下。

其实,激励就是给孩子提供一个机会锻炼及表现自己的能力,向自己证明他是环境中的一个有效分子,他的行为可以给自己和别人带来积极的影响。在激励的作用下,孩子认识到自己的潜力,不断发展各种能力,就能成为生活中的成功者。

激励可以是非常简单的。给孩子一个拥抱,使他们感到一些安慰。例如有的孩子常常喜欢哭哭啼啼,有时愁眉苦脸,或不高兴地嘟嘟囔囔,什么似乎都不能使他转阴为晴。在这种情况下,家长往往感到十分恼火,甚至要打孩子几下,认为这样可以制止孩子的无理取闹,减少他没完没了的不满足行为。

其实我们可以试一试给孩子一点温暖,将孩子抱到怀中,对孩子讲他是一个多么可爱的孩子,我们多么喜欢他,等等,孩子多数会停止哭泣,直到一切转变为正常状态。这里的关键是要明白孩子真正需要的是什么,他哭闹可能是需要得到父母的注意,所以我们温情的表示会使他们安静下来。家长应当学会掌握时机,寓教于乐。

要激励孩子,就应充分肯定孩子的优点,避免伤害孩子的自尊心。

我们常常为了孩子在某些方面的不足穷追猛打,期望他转天改变,致使大家的注意力都对准了孩子的坏的方面,双方都丧失了信心。只有当他们对孩子有信心时,才能有效地鼓励孩子;而只有在孩子对自身有信心时,他们才能无障碍地接受鼓励。

学会激励孩子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每位家长都要仔细地研究与思考鼓励孩子的策略,并养成鼓励孩子的习惯。

2.激励能够增强孩子的自信心

在家庭教育中,父母要善于激励和赏识孩子,这样做能对孩子的进步产生一种无形的力量,能增强孩子的自信心和激发他们的上进心。

美国专业作家马尔科姆·戴尔科夫在少年时代有一段有趣的故事。戴尔科夫小时候住在伊利诺斯州的罗克艾兰,无依无靠,生性十分卑怯。1965年10月的一天,他的中学英语老师露丝·布罗奇给学生布置作业,要求学生在读完了小说《捕杀一只模仿鸟》末尾一章之后,由他们接下去续写另一章。

戴尔科夫写完作业交了上去。布罗奇夫人在他作业的页边批下四个字:“写得不错!你将会成为了不起的人!”

看到了老师的批语,戴尔科夫激动不已。就是这句话,改变了他的一生。

戴尔科夫回忆说,“读了老师这句评语,我回家立刻写了一个短篇小说——这是我一直梦想要做但又决不敢做的事。”

在接下来的时光里,他写了许多短篇,并总是带给布罗奇夫人评阅。老师为人严肃而真诚,不断给他鼓励。后来他被提名当上那所中学校报的编辑,由此他越发自信,就这样开始了卓有成就的一生。

戴尔科夫确信,如果不是因为老师在作业本上写下的那句话,他不可能取得后来的一切。

老师的一句激励和赏识的话,便改变了一个少年的一生,使他成为一名专业作家。由此可见,激励和赏识对孩子成长的作用有多大。

孩子都是有上进心的,包括那些缺点、毛病比较多的孩子,都希望得到表扬、肯定和激励。当他们由于进步或是做了好事而受到父母的赞赏和激励时,都会在情绪上得到满足,在思想上产生快感。这样,积极的内心体验就会逐步丰富和加深,从而更增加自信心、自尊心和上进心,产生再进步或做好事的欲望。如果孩子总是受批评,总是产生不快的内心体验,他们的情绪就会越来越低沉,并逐渐丧失自信心、自尊心和上进心。

其实,缺点再多的孩子身上总有积极因素,总有所长,只不过是不太显著而已。如果父母不抱成见的话,肯定会发现他们的优点。

问题是对于这些孩子,父母总是抱有成见、偏见,从感情上就讨厌,即使有积极的因素也视而不见。抱着这种态度和情绪教育孩子,有的只是批评,批评来批评去,把孩子的精神支柱都搞垮了。

清代教育家颜元曾说:“数子十过,不如奖子一长。”这个原则对于任何孩子都是适用的。对那些表现不太好的孩子来说,尤其要少批评、多激励。这样做,有时候会产生奇效。

表现不太好的孩子,他们身上的积极因素往往被缺点所掩盖,很容易被父母忽略。所以,要做到“奖子一长”,父母必须努力克制自己无益的感情冲动,不用直接的批评,而改用期望、信任和鼓励,用正面激励的方法,这样的效果肯定会好。

父母激励和赏识孩子的范围不要局限于孩子学习上的进步,还应包括孩子完成了适应自己年龄的游戏和任务;服从、合作与能体贴同伴和兄弟姐妹;完成了自己所分担的家务活;减少了不合适的行为等。

父母要懂得去发现孩子的正确行为,而且给予激励和赏识,这样才能使激励取得良好的效果,但这需要父母在孩子的日常生活中投入一定的耐心和爱心。因为稍不留神,父母就会在孩子表现良好时漠然处之。

3.看扁了孩子会毁掉孩子的前途

很多做了父母的人,却一点也不懂得自己对孩子的职责,“身在其位,不谋其政”是好多父母的真实写照。他们从不以孩子为镜子,更别说提高自己的素质与管教方法的问题,他们只知一味地对孩子抱怨这不行那不好,他们对孩子不断进行有百害而无一益的摧残,把一个个本来活泼可爱、充满蓬勃朝气的孩子,变成些没志气、没理想、平庸的人。

那些以为自己多有预见的父母一天到晚总把“这个孩子不是那块料”挂在嘴边上,他们却没想到:“孩子肯定会实现你的话”,不管多聪明、多可爱的孩子都会被这样的父母给毁掉。

有心理学家经过多次实验和观察后证实:小孩子对自己本身的看法全部来自旁人的评价,家长对孩子的评价,就是一句话,或一个不经意的眼神,都极有可能会影响孩子的一生。天真的小孩子们下意识地按照家长对自己的评价不断对自己进行调整,以期达到家长的“期望”。

有位本科毕业以后从事教育行业的父母,拥有一个聪明、可爱、天真活泼的女儿。但可悲的是这位出色的爸爸却有一个不足——不相信孩子的潜力,孩子只要稍不遂意,他就要对孩子打、骂、训。致命的是他一天到晚在嘴里唠叨——“天生就不是一块成才的料”。这位爸爸的行为让孩子失去了信心。孩子那柔嫩的心灵屈服在了爸爸的“咒语”之下,最终成为了爸爸嘴里所说的庸才。

从此以后,这位爸爸就像一个得胜的将军那样,每天振振有词地说:“你看我说对了吧!人的能力高低是离不开自己的刻苦和用心的。如果你能像锥子那样把精力集中在某一点上,不断地努力,就会成才的。”

心理学家认为:有些家长之所以会说孩子“根本不是那块料”,其实是他自己没有识才的眼光。一些家长自己本身就是一个自卑的人,但他们又望子成才,可却不相信自己也能育子成才,所以他们高举“根本不是那块料”的硬棒,亲手毁掉了自己的子女。家长们应该认识到,荆山之上尽管很美,但却需要有人对其进行识别和雕琢,否则再美的玉也不会展露在世人的面前。

孩子们用娇、怒、任性、不听话,以及逆反心理向家长反映自己的感觉。孩子虽小却也需要自尊,孩子如果得不到家长及周围人的尊重,就会生活在“屈辱”中,这样的孩子其最终成败已可预见。家长为什么不能说一句“你很棒”,“你一定能成功呢”?

4.激励孩子时说话要充满诚意

激励可以促进孩子成长,但激励不可率意而为,一定要充满诚意。

王丽是一个非常成功的家长,她拥有三个出类拔萃的儿女。提起教育孩子她颇有感受。王丽认为家庭教育应该首先培养孩子的自信心,而真诚的激励是培养孩子自信心的捷径。家长要让孩子有被相信的感觉,不断地鼓励孩子积极向上。对于孩子的积极性要做到:不打击、不挫伤。

王丽的小儿子王星,在四岁时曾经做过一次扁桃腺手术,嗓音因此变得很粗,唱歌时常因此而受到小朋友们的嘲笑,他因此而产生了自卑,一到上幼儿园的时间,就又吵又闹不愿去。

为此,王丽本想告诉孩子嗓音不好是遗传,妈妈的嗓音就不好,几次话都到嘴边又咽了回去,她想如果这样对孩子说,孩子可能就会对嗓音永远没信心了。经过一番思考以后,王丽告诉孩子唱歌不好听,必须多唱、多练。例如一些著名的歌唱演员,开始时嗓音并不好听,他们经过一番勤学苦练以后,最终成为了名人,告诉孩子应该多向他们学习。

从此以后,小王星每天放学后的笫一件事,就是放开开始拿起话筒练唱。后来,王丽让小王星把练好的歌唱给别人听。开始时小王星死活都不唱,王丽觉得自己这时必须要有足够的耐心,不断鼓励孩子向这艰难的第一步迈出。

王丽让儿子先小声地唱给她听,并鼓励孩子说:我们小星星连做手术都不哭,唱一首歌算什么呀!小王星是一个勇敢而又有出息的好孩子。小王星在妈妈的鼓励下,不好意思地小声唱了一遍。王丽马上鼓掌表扬:小王星唱得好,是一个勇敢的好孩子。

王丽又让小王星唱给全家人听,有时来了客人就唱给大家听。在妈妈的不断鼓励下,小王星上学以后识谱能力和唱歌都很优秀。不久,小王星又报考了红领巾广播电台的业余少儿播音员,主考老师对他的嗓音非常满意。

小王星还经常为学校组织的联欢活动做主持人,他每次主持节目全是自己采访、策划的。孩子在尝试中,知道了自己应该怎么做。当他发现自己可以做好时,他就能独立起来。

人们总是对那些美好的事物回味无穷。别人的一句赞美,一个称赞的表情,足以令人终生难忘。家长们平日和朋友交际应酬时,一副客客气气的表情,称赞起别人更是得心应手。其实家长们有所不知,这套对你的孩子也非常有效。受到家长鼓励的孩子,一副喜气洋洋、信心十足的表情。失败了的孩子,也需要家长支持,才能渡过难关。

只要孩子表现出了一点儿可取的地方,家长就应加以肯定。家长想让孩子爱自己,应先把自己对孩子的爱表现到行动中。

父母要用话语让孩子知道你内心的真实活动,避免讲出讽刺的话。否则,孩子可能会想:“这个世上最爱我的人都这样瞧不起我,我还会有希望吗?”于是开始自暴自弃,在各方面停止做出努力。

5.赞美孩子的每一点进步

赞美孩子的每一点进步,可以使孩子逐步树立人生的自信,从而走出卓越的人生。

2000年,4000多名高中毕业生报考了清华大学国际,最终,62人入选,其中就有北京四中的高材生王海翔。

海翔小时候刚刚开始会用毛笔写字,妈妈就开始“收藏”儿子的作品,那些写在废包装纸、废信封上的歪歪扭扭的字,以至现在很像样的书法作品,妈妈都像“宝贝”一样收藏起来。

不管写得好不好,妈妈总要在儿子写的字上画圆圈,总共画有几千个。她常对儿子说的一句话是:“只要今天比昨天强就好。”

对妈妈的鼓励,海翔记忆犹新,他对记者说:“小时候,妈妈给我买来字帖,但从来不强迫我练习,我高兴了就拿出来写两页。但只要我一写,妈妈就走过来非常欣赏地说:‘这字是怎么写的?很好啊!你什么时候学的呀?怎么比上次提高得这么快?’她老是表扬我,一下子就把我拉到书法这个门里来了。后来我真的爱上了书法,水平不断提高,她已经无法从技巧上再给我帮助了。但我仍然觉得,母亲跟我站在同等的位置上,她作为一个欣赏者,对我很重要。”

王海翔多才多艺,唱歌、弹琴样样都不错,可他小时候并不喜欢音乐。

海翔回忆说:“我小时候老爱瞎嚷嚷,嗓音比较哑,一唱歌,老师就不满意,我觉得我唱歌可能真不行。有一次,我们班举行合唱比赛,唱‘让我们荡起双桨’。最后一句音比较高,别人都唱不上去,我也不知道哪来的劲,一个高音就唱上去了,结果被同学‘揭发’,后来老师让我领唱。我紧张了,一回家就跟我妈说:‘坏了,老师让我领唱!’我妈说:‘你从来没唱过歌啊,你唱唱。’我书包都没顾得放下,就站在门厅开始汇报演出。我妈说:‘唱得很好啊!’后来这个爱好一发不可收拾。”

孩子的成长是一个漫长的过程,要一步一步地不断实现,而不是一蹴而就,因此,对于孩子的每一点进步,做父母的都应格外敏感并及时地给予鼓励。

当我们对孩子的每一点进步都有所表示的时候,可以看到非常显著的效果,话语虽然很简单,但是孩子却可以心领神会,比方可以说:“孩子,我非常高兴,你今天把脱下的鞋子摆得很整齐。”就这一句赞美之词,会提醒小孩一连多日都记住把脱下的鞋摆放好。

又如,大人期望孩子学会收拾自己的房间,就要先从他们会做的事情开始。让他们把床铺好,把桌椅摆好。这样一步一步的,不久他们就能掌握收拾房间的技巧。同时要告诉他们,大人看见了他们的每一个微小的成绩。“你今天把床铺好了,把桌椅摆好了,你基本上已学会怎样整理房间。”我们就这样鼓励他们继续下去,不忘赞美,孩子们也会一点点地取得进步。

及时的赞美能够培养孩子积极的心态,这种心态对孩子继续发扬优点和改正缺点都是必不可少的。

孩子的自信从何而来?来自于父母的欣赏,来自于父母有效的鼓励。孩子需要欣赏,孩子需要鼓励,父母的欣赏、鼓励能帮助孩子走向成功。

6.只要今天比昨天强就应当赞扬

父母赞美孩子的话不必喋喋不休,也无需严肃正经,孩子需要得到的是诚挚与坦率的认可。比如,对于一个学习不算好的孩子,当看到孩子成绩单上数学成绩有了明显进步时,可以说:“你真的在数学方面有了很大进步,孩子。”在看完孩子写给笔友的一封信后,可以说:“我认为你在交友方面有了很大进步。”还可以对孩子说:“我昨晚已经发现,我不再需要提醒你完成你的作业了,因为我觉得你已经长大成熟了。”“你对问题的分析确实十分透彻。”“我发现你的作文中几乎没有什么错别字了,这真是一大进步。”

父母对孩子的及时赞誉是他争取更好表现的最大动力。家长千万别忘了对孩子取得的每一进步与成功及时给予鼓励和称赞。

有个小朋友是个淘气大王,幼儿园的小朋友们都怕他,可是老师并没有忘记鼓励。有一天,在午休时间里碰巧他可能因为昨天闹累了睡得很香,待他醒来后老师说:“你今天休息得最好。”当他妈妈接他时,他骄傲地告诉妈妈:“老师说我今天休息得最好。”第二天,他又乖乖地休息了。

这些事例都是带有普遍性的。大人们常常为了孩子在某些方面的不足,穷追猛打,致使大家的注意力都对准了孩子坏的方面,以致双方都丧失了信心。其实对于孩子,父母的爱、对他们的肯定、理解就是最大的鼓励。

不管是在学习还是在生活上,只要孩子有进步就要给以赞美,每有好的表现就要加强鼓励的感情色彩。聪明的父母,总会找出很多理由来称赞与表扬孩子。

7.用喝彩的方式激励孩子的兴趣

每个孩子都有缺点,也有优点。如果父母总是抱怨孩子的缺点,他的缺点会越来越多;如果父母鼓励孩子,大声为孩子喝彩,孩子最初的兴趣可以转变成特长。

美国有一个家庭,母亲是俄罗斯人,她不懂英语,根本看不懂儿子的作业,可是每次儿子把作业拿回来让她看,她都说:“棒极了!”然后小心翼翼地挂在客厅的墙壁上。客人来了,她总要很自豪地炫耀:“瞧,我儿子写得多棒!”,其实儿子写得并不好,可客人见主人这么说,便连连点头附和:“不错,不错,真是不错!”

儿子受到鼓励,心想:“我明天还要比今天写得更好!”他的作业一天比一天写得好,学习成绩一天比一天提高,后来终于成为一名优秀学生,成长为一个杰出人物。

这就是孩子。你说他行,他就行;你说他不行,他就不行。你为他喝彩,他会给你一个又一个惊喜;你说他不如别人,他会用行动证明他真得很笨。大人应该用喝彩的方式来激励孩子的兴趣,培养孩子的特长。

林林小时候有两大爱好,一大爱好变成了特长,一大爱好变成了特短。她小时候林林爱画画,五岁时,照妈妈养的鸡画了一只彩色大公鸡,在北京市幼儿园评奖中获得一等奖,得了五张彩纸,林林非常高兴,兴冲冲跑回家跟妈妈说:“妈,我得奖了,”妈妈笑眯眯地说:“太好了,我早就说过,你画的公鸡比我养的公鸡还漂亮呢!”林林特得意,觉得自己很棒,更爱画画了。

每次画完画,最先欣赏的是妈妈和大姐大哥,他们说他是画画的天才。这个“天才”终于上小学了,上学第一天老师问:“谁会画画?”没有人举手,林林骄傲地举起手:“我会。”老师很高兴,说:“那好了,黑板报就交给你了。”林林从一年级画黑板报一直画到六年级,从初一画到高三,到农村插队给农民办报,后来就办了《中国少年报》,林林一直对画画有着浓厚的兴趣,终于成了一位青年画家。

但她还有一个爱好却变成了特短。小时候爱跳舞,还去区里参加过演出。但是,到五年级的最后一个学期,市舞蹈学校到学校招生,林林到舞蹈学校面试时,有个老师从她身边走过,瞟了一眼,说:“哼,腿都不直还跳舞呢!你瞧人家!”林林一看别人,真是自惭形秽,人家女孩子两腿一并,一条直线,而她,上面一个洞,下面一个洞,以后再跳舞时,林林耳边总响起老师的话:“腿都不直还跳舞呢!”以后她就完全没有自信心,干脆不跳舞了。

林林的经历说明一个道理,一个人从小生长在“你不行”的环境中,慢慢地把“你不行”内化为“我不行”,孩子就真的不行。如果一个人生活在“你能行”的环境中,慢慢地把“你能行”变成“我能行”,孩子就真的能行!怎样使孩子成才,父母要懂得为孩子喝彩的艺术。

大胆为你的孩子喝彩吧。请相信,你的孩子也会创造奇迹。

8.对女儿说:“有个女儿真好”

“有个女儿真好!”这句具有中国特色、充满感情色彩的赞语,如果能被父亲经常使用,那么你的女儿就会发生奇妙的变化。

团中央书记处书记赵勇有一个聪明可爱的女儿,名叫赵信,赵勇很疼爱他的女儿。

赵信过10岁生日那天,赵勇从外地赶回家。在飞机上,他为女儿写了一篇短文,题目是《有个女儿真好》。回到家,他把这篇文章作为生日礼物送给女儿。没想到,赵信看了一遍又一遍,提出的问题一个接一个:

“爸,您说有个女儿真好,是针对只有男孩的爸爸说的吗?”

“是的,我的确觉得有个女儿好。”

“爸,您说有个女儿真好,是指所有的女儿,还是特指我赵信?”

“我只有一个女儿,当然是特指赵信了。”

这回赵信满足了,高高兴兴收下这份礼物。以后,她变得更开朗、更活泼、更善于思辨,跟爸爸无话不谈,因为,她知道爸爸很在乎她、喜欢她。

父亲在女儿心中的位置是任何人都无法替代的。女儿在乎父亲,并不在乎父亲送她什么东西、满足她什么样的物质要求,女儿在乎的是父亲与自己的交流。能在父亲面前讲一讲自己的感受,这对于成长中的女孩尤为重要。女孩天生感情细腻,善于掩饰自己的感受。父亲应给予女儿更细致的关心,让她感到可以向父亲随意表达自己的内心感受,而不受责备。

一个女孩,从小能够得到父亲的关爱,有助于培养她良好的性格、开朗大度的胸怀以及善于交往的能力。父亲也更容易给女儿带来安全感,这在她的成长中是非常必要的。

女儿如果从小缺少安全感,在她将来的人际关系中就会不断地去寻找“父亲”这个角色。所以,一个从小失去父爱的女孩,在择偶时容易选择一个父亲般的男友,或者总是对男性心怀仇恨。

有父亲爱的女儿是快乐的,有女儿爱的父亲也是幸福的。

心理学家指出:父亲语言对女儿的性格和一生的幸福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如果父亲懂得欣赏自己的女儿,那么,女儿就一定能够健康成长。美国著名心理学家莱特博士说:“父亲对女儿及其能力的信任会逐渐给她自立的信心,特别是女儿处在青春期的时候更是如此。”因此他建议,作为父亲,千万不要吝惜在别人面前骄傲地介绍:“瞧,这就是我的女儿!”

莱特博士了解到,中国的父亲通常不说或是很少说一些充满情感的词汇。但是在美国,父亲向女儿说“我爱你!”“我为你感到骄傲!”却是很常有的事情。他认为,中国父亲在这一点上要向美国父亲学习。当然,由于两国的文化背景不同,中国父亲也可以寻找适合自己和女儿沟通的方式。

《知心姐姐》杂志记者绍梅曾采访过几位女性,请她们谈谈父亲对自己的影响。其中一位35岁的女士说:

“朋友都觉得我非常自信,我觉得这要感谢我的爸爸。爸爸最常和我说的一句话是‘我觉得你是对的!’记得我上高中的时候,有一道老师解得很复杂的几何题,被我用很简单的方法搞定。结果老师非说我做得不对,我很气愤地对爸爸说起这件事,没想到,爸爸竟然又是那句:‘我觉得你是对的!’连老师都说我不对,我爸还觉得我对!我觉得我爸简直太伟大了。”

孩子需要鼓励,准确的、适时的、恰当的夸赞将使孩子受到鼓舞,激发孩子的自尊自爱自主自立的意志和奋发努力的上进心,也可能使孩子明确前进的方向。作为父母,类似“有个女儿真好”的具体的赞扬,要常说、会说。

9.掌握夸奖孩子的艺术

父母在夸奖孩子的时候,要特别注意发现孩子自己没有感觉到的优点,这样更能提高他的自信心。

夸奖也应该在正确的时间,正确的地点,以正确的方式进行才能有最佳的效果。给孩子一个意外的惊喜,这是使你的夸奖具有奇效的秘密。也就是说,父母在夸奖孩子的任何时候,要特别注意发现他自己没有感觉到的优点,这样更能提高他的自信心,使他的内心世界产生推动力。

不论是成人还是孩子,没有人不喜欢听好话,不喜欢受到夸奖,可是研究发现,夸奖的方式不同,所产生的效果也有所不同。

有一位很有名的博士生导师谈到他亲身经历的时候说:

“在读小学的时候,我是个老师和父母都认为没有什么希望的顽劣孩子,因此经常遭到批评甚至责骂,我觉得非常自卑。一天,在上班会课的时候,班主任当着全班同学夸奖我,说我的顽皮或恶作剧都有独创之处,能够作出这种恶作剧的孩子,大脑是很聪明的,功课不可能像现在这样差。这样的同学不需要老师监督,只需要自己改变一下习惯,马上就会后来居上。老师这么一夸奖,我对自己的头脑有了自信心。从此以后,我便努力用功,成绩一天比一天好,连那夸奖我的老师都感到惊讶不已。”

就是这位调皮的同学在三十多岁就成了博士生导师,并且在科学研究上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

既然给别人一个惊喜也是夸奖的一种技巧,父母为什么不将这种技巧用到孩子的身上呢?

下面是一些可以使夸奖发挥最佳效果的夸奖之道:

(1)千万不要出言不逊

研究发现,“不要出言不逊”对孩子的教育是非常重要的。父母应该充分认识到,在孩子成长过程中,他们语言的使用出现错误是难免的,遇到这种情况,父母千万不要出言不逊。

遇到这种情况,有的父母经常会说这样的话:“怎么啦,怎么会连这个都不懂?”“简直就是笨蛋嘛!”“多用一下大脑好不好!”父母千万不要随口说这样的话。对成人来说,这可能没有什么太大的问题,可是对孩子来说,所引起的后果是极为严重的。

如果父母按照成人的思维习惯和知识水平去否定孩子的想法,那么,由于否定而产生的挫折感,往往会使孩子再也不肯继续想下去,或是再也不肯发言和回答问题。

所以,遇到这种情况,父母应该采用比较婉转的方法,比如说:“你的想法,我还不太明白。你要不再想一想,想清楚一点再告诉我,好吗?”并且还可以为孩子提供思考的角度。经验证明,这种做法可以提高孩子的自信心。

当孩子对“什么是对的”还模糊不清的时候,父母要避免马上使用嘉许和鼓励的词语,应该先对孩子有所了解,仔细留心孩子的发言内容,才有助于了解孩子。因为胡乱地表态对孩子的健康成长是不利的。

(2)用拍拍表达关爱

对孩子进行鼓励的时间是很多的,除了在知识或行为上的良好表现孩子可以得到奖励之外,父母还可利用孩子在休息、游戏或出神发呆的时候,走到他们旁边,用手拍拍他们,以表达一种关爱的意思。

每个人都有因为胜利而愉快的心理感受,也有因为遇到困难而不知所措的时候,在活动中也是一样。一般来说,一个人在某个方面有所专长就是不错了,不要希望孩子是全才。事实证明,这种想法是不现实的。

因此,父母要善于发现孩子在活动方面的长处,并在孩子的这方面加以鼓励。

当孩子们对于自己拿手的活动,不但表现好,并且专心投入、全力以赴时,父母应当把握机会,以一种明确清晰的方式给以鼓励。同时,若能对孩子从开始到结束的整个过程予以正面的肯定,通常这种鼓励会使孩子在练习过程中努力不懈。

(3)不能毫无理由地夸孩子

在家里,一般来说,孩子都会经常帮忙做一些轻松的家事。只要他们卖力、认真,就应该得到父母的夸奖。比如说,当父母走过正在扫地的孩子身旁,尽管慷慨地说:“这么干净,走起来真舒服。”“辛苦你啦!”等。

研究发现,夸奖的词语不管多么简短,孩子们都会感到无比的快乐。特别值得提醒的是,在这种场合,父母的鼓励一定要保持某种程度的理性,千万不要把话说得抑扬顿挫,过于感情化,只要出自内心,孩子就会感觉到。注意,父母不能毫无理由地夸奖孩子。

(4)在众人面前进行鼓励

单独夸奖孩子或在很多人面前夸奖孩子,在一般人面前或在孩子敬仰的人面前,夸奖所产生的效果是不同的,也就是说,孩子所获得的喜悦是随着夸奖层面的扩展而扩大的。根据这一点,父母要善于利用夸奖,在别人面前多多夸奖孩子。

当然我们要特别提醒读者的是,在当众夸奖孩子的时候,父母的情绪不要过于激动,语气也不要太激昂,更不要唠叨个没完或反复重述。也就是说,要特别避免内容贫乏而夸张的言辞,这样孩子不但没有喜悦的感觉,反而产生厌烦、反抗和逃避的心理。

记住一句话:夸奖也需要真诚,真诚也是一种力量!

10.不要对孩子说风凉话和泼冷水

有的父母在孩子不听话、屡教不改、或者不认真读书、不做功课时,气急了,就会骂出一些令人泄气的活来:“你是一个十足的废物!”“你将来还会成为什么有用的人?鬼都不信!”“你还想有什么作为,做梦!”

父母一时的气话,但却足以构成对孩子终身的伤害,因为它截断了孩子对自己将来的希望和美好的憧憬。一个人对前途失去了信心,一个没有前途的孩子,他还能好好读书吗?读了书干什么呢?

社会调查显示,不少青少年犯罪就是因为在家受到父母的藐视而产生了挫折感。于是产生了破罐子破摔的想法,而自暴自弃。这是因为不论孩子的年龄大小,父母对他们前途的否定,都会对他们造成极大的打击。尤其是稚龄的孩童,父母讲的话对他们更具有绝对的权威。即使没有产生什么不良的具体行动,在人格上也会招至极大的负数。

一个人的前途是很难预料的。今天有许多企业家,在三十年前或者二十年前,还是农家子弟。有的甚至在念小学或中学时也是成绩不好的孩子。这是因为一个人的成长,除了取决于主观的因素外,还取决于外部条件和环境,那就是机遇。而一个人的才能又是多方面的,有的人不会读书,但可能精于经营。何况一个孩子?未来的人生道路还长得很呢!

一个不管现在多么平淡无奇的人,只要对将来抱着“前途大有可为”的希望,就会激起无穷的力量。

这也就是俗话所讲的:“不要把人看扁了!”“不要把话说绝了!”

11.永远不要嘲笑自己的孩子

孩子连连挫败,已感到非常失望,希望得到安慰,此时,父母不但不加以鼓励,更一再数落他、讥笑他、贬抑他、小看他,这样只会使孩子更加失去信心、继续失败,一直到完全陷入绝望的境地中。

一些遭受父母嘲讽的孩子,长大后会变得畏首畏尾、胆怯、没有自信。另一个极端就是当孩子挫败时,却受到父母的嘲讽,便会对父母产生怨恨而耿耿于怀,由于害怕,故只能将对父母的轻视和怀恨隐藏在心底,等到孩子长大后,往往会找机会加以报复的。

一个习惯以讽刺的态度批评孩子的父母,是不可能期望孩子对他真心尊敬的。

父母想激励孩子,可以用称赞、鼓励、循循善诱的教育方法,千万不要说孩子的坏话,挖苦孩子的缺点,数落孩子的错失,更不要为孩子贴上标签,因为一旦贴上了标签,周围的人都认为他是一个无可救药的孩子,包括他自己在内。

蒙蒙是一个事事追求完美的孩子,每做一门作业,都希望做得最好,因此每天放学后,总是有做不完的作业。

蒙蒙因为力求完美,所以花在做作业上的时间很多,以致晚上睡得很迟。睡眠不足,上课时便无法集中精力,如此恶性循环,蒙蒙的成绩便每况愈下了。

蒙蒙的妈妈不仅没有帮助孩子分析原因,找出改正的方法,反而经常嘲笑他说:“不是那块料,学也白搭。”蒙蒙由于经常被母亲嘲笑,在内心中亦觉得自己很笨,学也白搭,于是失去了积极性,原本不大理想的成绩更见低落,直到15岁才勉强完成小学课程。

蒙蒙自知无法升读中学,也相信自己比别人笨,只有出来工作。由于蒙蒙对自己失去信心,每份工作都做得不好,有时还被老板开除。

现在已经成人的蒙蒙,仍然是一副胆怯、没有信心、自卑、畏缩的模样。

从蒙蒙的经历,足见父母如经常嘲笑和讽刺孩子,对于孩子的坏影响是何其深远的了,所以父母在与孩子说话交流时,不要用嘲笑的语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