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保健养生家庭保健医:常见病防治指南
14879100000151

第151章 带状疱

带状疱疹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引起,病毒在感染的细胞内繁殖,而且仅对人有感染,儿童感染此病毒后临床上常表现为水痘。由于该病毒具有亲神经性,因此,成人感染后可长期潜伏于后根感觉神经节的神经细胞内,平时并不致病,当机体免疫力降低或在某些诱因的激发下,使潜在的病毒重新活动,沿着所侵犯的后根神经节支配的感觉神经离心传播到皮肤而引起带状疱疹。

症状

1.发病时患部常有带索状皮肤刺痛,疼痛有的发生在皮疹出现之前,有的伴随皮疹同时出现,有的产生在皮疹出现之后,皮肤刺痛轻重不等,儿童患者疼痛轻微,年老体弱者疼痛剧烈,常扩大到皮损范围之外,即使皮疹消失,尚可持续数月甚至更长时间。

2.皮损多先为带片状的红色斑丘疹,很快就成为绿豆到黄显大小的水疱,3~5个集簇成群,累累如串珠,聚集一处或数处,排列成带状,疱群之间间隔正常皮肤,疱液初透明,5~6天后转为浑浊,重者有出血点、血疱或坏死。

3.轻者无皮损,仅有刺痛感,或稍有潮红,没有典型的水疱。

4.皮疹一般多见于三叉神经、肋间神经、颈神经及腰骶部神经支配区域,也可见于四肢、腹部、臀部等,皮疹附近的淋巴结可肿大。

5.带状疱疹愈后可有永久的免疫力,一般不易复发,但长期用激素等免疫抑制剂及患恶性肿瘤的病人可复发。

治疗

1.西药①抗病毒疗法:可用阿昔洛韦,严重者可用干扰素等。②维生素疗法:可用维生素B1、B6、C及维生素B12.③支持疗法:可用转移因子,每5~7天皮下注射1~2支。也可肌注丙种球蛋白。④继发感染者,则应抗感染治疗,可选用抗生素。⑤神经痛者可选用止痛药。

2.中成药①龙胆泻肝丸3~6克,每日2次,口服。②抗病毒口服液20毫升,每日3次,口服。

3.中药初期一般不要服用中药,中、后期可根据病情辨证用药。本病早期,局部皮肤瘙痒、发红、刺痛,无全身症状者,为湿毒壅结,治以散结解毒,可用好墨汁适量,或复方大青叶注射液1支,或雄黄少许浸酒,或龙胆紫等外涂。

4.单验方选用①取熟石灰粉、鸡蛋清各适量,共调糊状,涂敷患处,可燥湿敛疮止痛,用于带状疱疹。②取野葡萄蔓适量,煅炭研末,香油调敷患处,可收湿敛疮,用于带状疱疹流水较多者。③取板蓝根、生石灰各15克,共研末,陈醋调和外敷,可清热解毒,收湿敛疮,用于带状疱疹流水不止者。④好墨汁适量,用毛笔或棉花蘸墨汁从疱疹四周向中心划涂,每日1次。⑤取艾条、或端午艾用绵纸卷成卷,点着熏局部,对起疮流水者效果最佳,每次熏后再涂以金霉素软膏。

生活饮食调养

1.平时注意卫生,洗澡也不要太勤,也不能长时间不洗澡,洗澡时不要用力搓皮肤,内衣要勤换,特别是出汗后,要随时换洗。

2.经常注意周身皮肤变化,特别是老年人,若皮肤发红刺痒疼痛,都是疾病的先兆,特别是头面胸腹部皮肤,一旦有改变应及时治疗。

3.发病后不要急,要沉着,积极想法治疗,任何急躁、紧张等心理都会加重病情。

4.此病不要不在乎,也不要乱治,任何病都有个发展过程,不可能一下就治好了。

5.注意休息,保证高质量的睡眠。

6.饮食宜清淡,少食辛辣、香燥、油腻等食品,多吃新鲜蔬菜和水果。

7.戒烟酒,少喝浓茶及咖啡。

8.多饮水,保持大便通畅。

9.加强锻炼,提高身体素质,防止伤风感冒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