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会科学铃木镇一教育法
14880000000013

第13章 用科学的赏识方法教育孩子

对孩子的赞美与赏识不是无原则的,而应该是运用科学的、适用的方法,使孩子切实受到深入人心的鼓舞。

——铃木镇一

要深入人心地鼓励孩子

日本人在鼓励别人时,往往只是说:“加油啊!”“好好干!”之类,具体如何去做,却只字不提。这不仅是在家长与孩子之间,在成人世界中也是常见的现象。

公司总经理鼓励自己的部下时常会这样说。然而,只是简单地说一句:“希望你好好干。”对于那些一直勤勤恳恳、任劳任怨的员工来说,今后如何努力才能更上一层楼,他们听后定会茫然不知所措。

这时候,如果能提出具体问题,那么员工听后就会清楚自己应如何去做,当天开始就可以努力工作。比如,分析一下公司的现状以及指出存在的问题,或者为了增加销量而对每个员工做出具体的指示。

平时成绩不错的孩子,在考试中偶然只考了50分时,也存在同样的问题。本人肯定也相当难过,这时如果再对孩子提出批评,那结果只能是起到相反的作用。这时候最好的做法是,不要硬逼着孩子做出某种保证,而是要耐心地去鼓励他。

“谁都会有失败。不要泄气,下次努力就行。你肯定能考好的。没关系,没关系,不要想不开。”听到这样的鼓励后,孩子肯定会暗下决心:“放心吧,下次我一定考好!”所以,铃木镇一要求父母们:当孩子因成绩不好而感到沮丧时,千万不要再对他们进行责难,这是相信孩子的才能并且能使之增加的一个原则。

当孩子的考试成绩不理想时,应首先对其进行一番鼓励,然后冷静地分析一下为什么只得了50分的原因:“这次为什么没有考好?咱们来分析一下。到底错在什么地方?搞清楚了,下次就一定能考100分。你准没问题。”让他自己对所出现的错误进行反省。经过这样的分析,找到并解决了以往不明白的以及出差错的地方以后,那么下次考试得100分就轻而易举了。

古代有一个常胜将军,打胜仗对他来说已成为家常便饭。当有人奉承他:“你将作为战略家而载入史册。”他不以为然,一点也不感到高兴。可是有一次,有人夸奖他的胡须非常漂亮时,他却高兴得喜笑颜开。

将军自己肯定没有注意到,可是在他的潜意识中,一定认为自己的胡子非常漂亮,因此当有人称赞他的胡子时,他才会高兴万分。

对孩子进行表扬时也一样。只在孩子考了100分时才说上一句:“考得不错。”那么,孩子认为这时受表扬是理所当然的,丝毫不感到意外。如此一来,即使以后总得100分,那么孩子的上进心也会慢慢消失。不过我们可以换个方法去表扬孩子,要抓住要点或者“投其所好”地进行表扬。比如:“今天确实不错。我一直看着表,你今天学习了两个半小时。”这样的话,孩子听了会从心底感到高兴和激动,他们会觉得妈妈真是无微不至,连这些方面都注意到了。

相反,抽象地对孩子进行夸奖,反而使孩子对父母失去信赖感。有位母亲说,当她责备孩子时能痛痛快快地说出来,而在表扬孩子时,虽然摆好了架势,却不知说什么好。

与责备相比,因为夸奖是肯定孩子做的事,许多父母认为不需要许多技巧。实际上同样具有一定艺术性,如父母都喜欢夸奖自己孩子画的画,这本身是件好事。但是,如果夸奖的方式太随便,反而会起到如同贬低的作用。例如,对孩子画的画说“像毕加索一样,参加比赛也能获奖”,这种夸奖的方法则会令孩子扫兴。即使不是母亲,不论谁讲这样的夸奖的话,就如同露骨的吹捧一样潜在的意思却是“你的画就那么回事”,让孩子无法接受。

正确的方式是可以评价这幅画中令人感动的地方,比如讲“这个天空的颜色很有意思”,或“这个脸画得很像爸爸”,恳切地进行适中的评价很重要。并且,不是对这幅画画得好的结果进行评价,而且应当指出孩子的画与以前相比有什么样的进步,以及孩子如何进行了努力等方面,促使孩子产生更加努力的积极性,这可以说是高明的夸奖方法。如夸奖说“你比以前画得更好了”或“这树的叶子画得很细致、很好”等等,总之,只有父母进行这样极其细致、周到的评价,才能增加孩子对父母的信任,也更能增加评价的效果。

因此铃木镇一指出:不论对什么事,只是口头上随便夸奖几句,这不仅不能激励孩子,反而会对孩子造成心理上的伤害。

孩子需要建设性的赞美

铃木镇一经常说:“对父母来说,建设性赞美是教育孩子的一种策略和方法。让孩子在一种激励环境下,不断改掉缺点和毛病,不断进步,是建设性赞美的目的。”

一些人特别留心孩子的缺点,常常斥责要他改善,而对孩子的优点却往往视而不见。这是家长教育孩子失败的主要原因。

道理很简单。如果丈夫每天在餐桌上指出“这道菜煮得不好吃”,妻子经常受到这种指责,通常导致意气消沉,挫伤做饭的积极性。对孩子的教育也是一样。

无论哪个孩子,只要我们耐心寻找,都必定能发现他身上有几个长处。

聪明的家长应当常常赞美孩子的优点。孩子的部分表现被认同受赞美时,就会在心中产生自信心。自信能激发孩子自动自发学习的精神,并能够发展成整体的自信和全力以赴的意志。

不只是父母赞美认同孩子的长处,就连祖父母等全家人,也要一起赞美相同的优点。如果父母与祖父母之间赞美得不一样,甚至正好相反,往往会出现相反效果。从这个角度来看,家人的意见,应当事先统一起来。

还有一点也很重要,假如全家人都赞美认同孩子相同的长处,但孩子本人无法完全接纳的话,继续一味地赞美也是不明智的。要使孩子在心里感觉到,大人们都在仔细地观察他,这样,赞美才能达到效果。

赞美具有建设性,对孩子的成长是十分必要的。那么,我们该如何赞美孩子呢?是否所有的赞美都有建设性呢?铃木镇一举过这样一个例子:

12岁的井上武夫对靶射击并且击中了靶心。他的体育老师说:“真了不起!你有敏锐的视力,不愧是神射手!”井上武夫一声不响地离开了比赛场,老师愣住了。他原是想鼓励他,不料他的赞美显然令他沮丧,老师不知道为什么。

其实,井上武夫听了老师的赞美之后在想:“老师期望我每枪必中靶心。我又不是什么神射手,我得分是靠运气。假如再试一次,我可能连靶子都碰不到,更别说是靶心了。我最好还是乘胜而退。”

何种赞美会诱导井上武夫继续努力呢?那就是赞赏式的描述性赞美。那位老师可以说:“这一枪不错,击中了靶心。”武夫内心的反应就会是“老师并没期望我每枪必中,我大可安心再试”。假使他下一枪未射中靶心,老师可以批评他射得太左、太右或太上、太下。这种针对表现所做的客观批评,或许能使武夫的射击得到改进。更重要的是,武夫也许会因而明白,老师对他个人的态度并不因射击好坏而定。反之,假如老师说的话含有评价意味(你是出色的,了不起的,你是个专家等),那么,他一旦没有击中,就可能对自己说:“我是笨的,差劲的,我是个失败者。”

人们经常体验到,评价式的赞美是一种威胁,它带来的是恐惧与不安,而不是快乐和欢愉。

在评价式赞美的压力下,孩子常显得局促不安,而且多半会转而进行自卫或干脆逃避。他们感到这种赞美用意是在改变他们,或讥讽他们,故而憎恨这种企图,拒绝接受这种评价。

有时评价式的赞美还会招来孩子的不良行为。

例如:吉列长男生日那天,6个7岁的孩子在一起吃点心、玩游戏,一切情形良好。母亲为他们的表现高兴,决定给他们应有的赞美。她说:“哎呀!孩子们多棒呀!你们的举止就像真正的天使。”

过了一会,打架发生了。糖果成了子弹,点心变成手雷,杯形蛋糕像导弹满天飞。整个宴会像被“炸弹”炸过似的乱七八糟。那位母亲大吃一惊。她非常伤心,不相信这些就是她刚刚热诚称赞过的孩子们干的。

“赞美不再对孩子们有益了吗?”她痛苦地自问。

当孩子觉得不该得到这种赞美时,就可能以不良行为向大人露骨地表明自己的想法。参加吉列长男生日宴会的那群小朋友不认为自己是天使,当受到如此“礼遇”时便设法纠正那种虚假的形象,他们有效地破除了家长的幻觉。

同时,家长的这种赞美也使孩子们觉得自己的行为没有必要那么好,“坏”一点既有趣,也是可以的。

因此,不需要对行为做评价式的赞美,它可能意味着:因为我们预料的是坏行为,所以才对“好”的行为表示惊讶。孩子们经常能推想到我们的本意而付诸实行。

反之,另一位母亲在类似的场合说:“很高兴我们家里有这个宴会,谢谢你们把它弄得这么好玩。”孩子们微笑了。这位家长不对小孩做出评断式的赞美,她只表现自己的快乐和感激。孩子们自会得出结论:他们是受欢迎和重视的。

所以,铃木镇一经常强调:家长对待孩子的态度和行为,对孩子的心理和行为有很大的影响,而且这种影响往往是不知不觉的,十分微妙的。如果家长没有践行教育的规律,对孩子施加积极的影响,就自然会产生消极的有害的影响。

父母平日时忙于事业、交际和应酬,对朋友都是客客气气,懂得称赞的妙用。其实这一套对孩子也很有用。孩子受到称赞,立刻显出眉飞色舞、信心十足的样子。一旦失败,他也需要大人的支持,渡过难关。

因此,不要吝于赞美孩子,孩子需要赞美。让我们每个人都会正确地去赞美孩子吧!

在赞美声中,孩子快乐地成长,走向成功,那是令我们多么幸福的事啊。

学会以正确的方式表扬孩子

每个家长都应学会正确地表扬孩子。为此,铃木镇一提醒家长应注意以下几点:

(1)表扬不应以偏概全

当小孩出现了我们期望的行为时,应表扬其行为,而不应含糊其辞地表扬其整个人。如“你这样做了就是好孩子”,“我儿子真行”,“我女儿真听话”……

对于小孩来说是不能分清行为与整个人的关系的。他们的心理发展水平常常是“我不说谎,我就是好孩子”,实际上孩子只是在不说谎方面是好的,其他方面未必好。如果你表扬孩子整个人,他会理解他自己什么都行。这就可以理解,很多孩子为什么在受到某些表扬后,出现“翘尾巴”的原因。

小孩今天做到了认真做作业,应表扬“今天你做作业真认真”,而不是表扬“你真用功”。

(2)表扬应是客观的,真心实意的

有些家长和老师也知道表扬对小孩确实有效。但在小孩长期受到指责后,家长和老师可能容易走向另一个极端,对小孩的行为表扬不客观,使小孩反倒感到难受,以为缺乏真心实意。

父母和老师对孩子不客观的表扬,尤其是过高期望值的表扬,在小孩做不到时反而是有害的。

(3)表扬应当及时

孩子出现某一期望行为时,应马上予以表扬,不要等到有时间了再说,否则就会失去表扬的作用!

(4)表扬孩子每一微小的进步

孩子乱摔东西,过去还跟父母顶撞;今天虽然他还是乱摔东西,但没有与父母顶嘴,这就应该表扬。孩子老不爱做作业,尽管今天仍然是不情愿地做作业,但毕竟拿笔坐下来了,就应该表扬。

(5)表扬不只是语言上的表达,也可以包括非语言的表达

孩子做到了我们所期望的行为,可以对他报以一种肯定与信任的微笑。孩子完成了某种正确的行为,父母可以点头示意表示赞赏。

(6)对不同年龄的孩子应用不同的方式表扬

幼儿倾向于物质利益表扬为主;青少年则倾向于精神鼓励为主。幼儿倾向于更为直接的公开的表扬;而相对大的青少年则以更含蓄的信任与幽默表达为主。

表扬适用于所有孩子,可以说是对孩子进行家庭教育的最基本原则和方法。但需要指出的是,它并不能解决孩子的所有心理行为问题,如偶然的偷窃、说谎等严重的不良行为。

对孩子的好行为及时地给予奖励

铃木镇一指出:当孩子做出好行为时,父母应当及时地给予奖励,那么孩子的好行为便会增多。

奖励不只是给孩子买冰淇淋,买他喜欢的东西,奖励也不只是带孩子去看电影,去公园玩。孩子喜欢的奖励有很多,您给予他的精神上的奖励往往更重要。

对孩子微笑,点点头,用赞许的眼光注视他,拍拍肩,拥抱一下,鼓掌,口头表扬……这些奖励对孩子很有效。而且您做起来也很简单。并不像您想像的那样,奖励就意味着花钱。实际上,比起这些包含着您无限爱和关切的精神奖励来说,物质奖励的效果并不是最好,而且如果使用不当,物质奖励还很可能会带来一些问题。

奖励要及时。如果孩子现在做出好行为,您3个小时后才拍拍他的肩说:“嗯,不错。”孩子会莫名其妙,不知您为什么无缘无故表扬他,而孩子当时所做出的好行为并未得到奖励,有可能已经渐渐淡忘了。您应在心中确立这样一种观念:奖励是随时随地的,不管多忙,都不忘对孩子的好行为进行奖励。实际上这一点也并不难做到,只要有心,对孩子笑一笑,赞许地看他一眼,能费多少时间呢?

如果您想让孩子在某一方面进步更快,那么您就使用具体的表扬,如:“你帮妈妈做饭,妈妈很高兴。”孩子会更容易理解您对他的期望,因而表扬的效果也更好。

怎样对待孩子的过错

一般人认为,孩子犯了小错可以不问,犯了大错就必须加以批评,其实正好应该相反。铃木镇一介绍说:

教育心理学家多湖辉上中学时曾有过这样的经历:有一次发下考试答卷,发现自己的数学成绩比预想的差得多,心里大吃一惊。记得考试时,除一道题没答上之外,其他都答得很完整。看完试卷之后才明白,自己因计算错误丢掉了好多分。老师发完卷子后说了这么一段话:“看了你们的答卷,发现你们太马虎了。有的前半部分都对了,最后却写错了答案,还有的把加减弄反了,像这种本不该错的错误太多了,现在,请大家马上把错改过来,否则将会一错再错。养成粗心大意的习惯,后果将不堪设想。”老师这句话的含义是,无意中犯的错,是最容易被人忽视的。

管教孩子时也应如此。孩子的判断能力远不及大人成熟,他们时常会犯错误。但是,即使是孩子,也具有区分好坏的基本判断能力,如果犯了严重的错误,内心深处一定会有所察觉。虽然不知原因,他也会自问是否做错了。

虽然意识到自己错了,但一旦有人指出来,人们就会产生反感,并有可能将错就错下去,这点大人小孩都不例外。就说上高中的孩子吧,只要家长劝说他们努力用功,他们必会顶嘴说:“知道了,别再口罗嗦了!”然而,说归说,他们还是不肯用功,有时甚至会故意地跑到外面去玩。

小孩子也是如此。即使知道自己错了,如果父母在一旁呵斥,刚刚萌发的反省心也会一下子化为乌有,进而产生反感,破罐子破摔,如此就会带来相反的效果。当孩子遭到较大挫折,换句话说,当孩子处在成长的关键时刻时,父母当场数落,不如给孩子留下自我思考的机会,等事情过后,再慢慢细问“那件事怎么样了?”“当时觉得很困难吧?”有了反思的机会,孩子才有可能从各个角度去检讨错误,并从中吸取教训。

相反,当孩子犯了小错误,就应“随时确认”及时给予批评警告。有时,孩子未必能意识到自己的错误,如果不加以纠正,小错很可能演变成大错。所以铃木镇一指出:不断纠正小错误,才能做到防患于未然。

父母真的动怒,孩子也会认真地接受。所以,大人在责备孩子之后,一看孩子垂头丧气的样子,心里就会感到很不安。更何况由于激动说出伤害孩子的话时,更担心会给孩子造成坏的影响。因为如此,有的母亲反而对孩子表示道歉,说“刚才妈妈对你的责备过分了,真抱歉”。但这会起到相反的效果,因为像这样以道歉否定和训斥自己,会使孩子学会对付父母。父母若是反复这样做,也会被孩子瞧不起,认为批评指责只不过是妈妈一时感情冲动而已。

如果大人真的意识到责备过火了时,也许会说“我批评过火了,很抱歉”,但此时要附加“可是”,来说明批评孩子做错的地方本身是对的,不让孩子认识到这一点,特意进行管教也便失去了效果。

责备之后的善后工作,直接关系到训斥效果的好坏。孩子做了错事对其进行训斥,这是父母理所当然的职责。但训斥并非好事,训斥之后的工作也非常重要,可以说,从善后工作中能看出训斥方法的好与坏。这里谈一谈善后工作的诀窍。

三洋电机前副总经理后藤清一先生,曾在已故的松下幸之助手下长期工作,后来据后藤先生介绍,松下幸之助对部下的责备方法有其绝妙之处。

有一天,松下先生得知后藤犯了点小毛病后如烈火般地盛怒,他一边用捅炉子的火棍梆梆地敲着地板,一边训斥。可是当他训斥完了之后,马上又把敲弯了的火棍给后藤看,说“拼命地训斥的时候,把火棍弄得弯成这个样子,你能不能给我弄直?”当后藤一把将火棍弄直后,他又呵呵地笑着说“啊,你的手还是很巧的,比原来还好”,又高兴起来。后藤原本想“让我这样的大男人出丑,我就辞职了吧”,见此情景一下子消了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