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会科学铃木镇一教育法
14880000000014

第14章 赞美孩子应该注意的问题

赞美方式的多样化,会提高赞美对孩子的激励作用。过度的赞美、不切合实际的赞美会起到相反的作用。

——铃木镇一

赞美孩子要讲究“耍花样”

铃木镇一说:“过度的赞美只能起相反的作用。”有的家长赞美孩子千篇一律,很单调,捉住一个长处或优点就千夸万夸,用词甚至也一致。以至于孩子习惯成自然,起不到赞美应起的作用了,甚至起到反作用,增大了孩子对赞美的依赖心理。所以铃木镇一认为,赞美方式的多样化,会提高赞美对孩子的激励作用,而这也正是很多家长在实际操作中所疏忽的,几乎很难从一个家长口中听出两句以上不同的赞美孩子的话。

铃木镇一曾向父母们推介过以下几种赞美孩子的方式:

(1)选择适当的赞美词句

诚意、真挚的赞美最能打动人心,父母千万不要摆出一副冷漠、道貌岸然的口气。既然对孩子由衷地赞赏,尽可能将赞扬、喜爱的情意流露于话语中。

孩子走在马路上,突然弯腰捡起一个牛奶空盒,丢到路边的垃圾筒去,妈妈或爸爸看在眼里,对这不经心的举动,加大了音量说:“你的举动很令我惊喜!”如果这时甚至想为他拍手,亲他一下,都不为过。

一些感叹如,“哦!”、“啊!”、“耶!”……这些感叹词尤其能够贴切表达父母的赞美,孩子将强烈地感受到这种赞美的真正用意。

避免内容贫乏而又夸张的赞美,别让受夸奖的孩子,非但喜悦感消失,更可能产生厌烦情绪。

(2)利用身体语言赞美孩子

对于小孩来说,和父母身体接触不但会使他们产生一种心灵相通的感觉,而且还会让他们有一种安全感。

所以,在言语赞美的同时,若能再以动作辅助,更容易使孩子感动,使他们的行动更加积极化。

其他像摸摸头,拍拍肩膀之类都可以经常使用。

“摸摸头”的赞美方式,可以收到即刻的效果,若要有目的、有计划地给予奖励,最好先让孩子明白:“只有好孩子爸爸妈妈才这样喜欢他!”才能容易使孩子接受。

“拍肩膀”会使孩子产生一种和父母相契的真实感:“爸爸或妈妈的手仿佛一条管道,爱和关怀借此流到我身上。”同时,由于孩子肩头承受的重量,也使他们心田深处留下印象,仿佛爸爸妈妈的手一直停在他们的肩头上。不过,这种方式最好在私下的场合使用,尤其是对于问题儿童。

铃木镇一要求:父母要知道赞美的主要目的是使孩子能够自动自主地学习以求进步。同时,鼓励的时效非常重要,不要不经意地错过时机。另外,若要加强与孩子间的亲密关系,心灵的感觉非常重要,而这种心与心的连接点,就是这些亲切的鼓励和赞美。

(3)孩子需要父亲赏识性的赞美

在铃木镇一的一项问卷调查中,他有趣地发现,30%的初中生及34%的小学生最希望获得父亲的称赞,其原因以父亲“很少赞美”、“很严肃”、“要求高”占大多数。看来由于多数父亲较吝于表达自己的感情,所以在孩子的心目中,父亲是具有“权威性”的。如果能够受到父亲的赞美,多数的孩子都觉得“一定是我做得很好”,而这种赞美对孩子而言是非常具有鼓励作用的。所以我们期望父亲们能多给予孩子赏识性的赞美,例如当孩子主动帮妈妈洗碗时,爸爸应立刻告诉他:“我很高兴,因为这表示你懂事了,知道为妈妈分担辛劳。”而不只是淡淡地说:“不错!”

(4)通过第三者对孩子予以赞美

凡经由第三者出面表达的意愿,容易使听话的一方感觉到具有真实的客观性,因此即使是对孩子,他也知道当面赞美,含有不少客套的成分,而第三者传达的,就很容易信服,简单地说,只要传达赞美的“事实”,就可以达到很好的效果。

来自父亲或母亲的夸奖,对于孩子而言是一种鼓励,但有时候,爷爷、奶奶、叔叔、阿姨等——孩子周围的人所给予的赞美,具有更好的影响效果,往往也是促使孩子进步的最好动力。家长平时既然和老师保有一定的联系,便可以利用老师对孩子的评价赞美孩子,说某位老师告诉我,你近来课堂纪律好多了。孩子听了,从心眼里感谢老师能注意到自己,因而更加注意自己在学校所有场合的言行,再不像以前那么调皮了。又如,父母可借着家里年长亲属,传达对孩子的赞美和鼓励。直接受到赞美当然令人高兴,但是如果孩子由其他长辈的口中得知:“你爷爷奶奶跟我说了,他们都赞美你确实是他们的好孙子,我也觉得你好棒呢!”孩子所受的激励一定更多。

铃木镇一强调:这种间接的赞美愈是不留痕迹,愈能使孩子们自然而然地相信。

该骂的时候,不妨保持沉默

据说日本在昭和五十三年度职业棒球比赛的冠军由广冈教练所率领的队伍获得后,人们对于广冈独特的人员管理术,有着各式各样的批评。其中一个是广冈教练对选手犯错的处理,有两种截然不同的方式:一种是直言不讳地直接指责,另一种则是完全保持缄默。

直接地指责选手的错误,当然有促使当事者奋发的效果,但是因为受到这种毫不留情的指责,而变得意气消沉的人也不在少数。人有一种很奇妙的心理,如果他预期的事情真的实现了,他就不容易改正自己的错误,甚至于还苟且地让那毛病成为一种习惯。公司里常会有些人习惯迟到,就是这个道理。他每天迟到都会受到上司的注意,而受到训诫也是他自己预料中的事,因此即使他受到处罚,他也不会太在意。安心之余,他仍然无意识地犯着那些自知的错误。

而广冈的第二种方法,对于选手所犯的错误,毫不责罚,只是保持沉默,这又会产生怎样的效果?那个犯了错的选手,起初以为自己会受到严厉的指责,结果事情和预期的不同,他反而不敢安心,那些紧张感也就没法消失,甚至于心头会浮现各式各样的想法。“是不是教练根本就不重视我?”“那个时候所犯的错,不知道教练有什么感想?”“他能谅解我是不得已才犯的错误吗?”虽然没有受到别人的训诫,但是自己已经检讨了,而且除了考虑对方的情绪外,也会反省自己的缺点。而这个方法的效果,就是诱使犯错的人能够自动地反省吧!

事实上,教养孩子,运用沉默的方式,也能发挥其很大的效果。某个年龄以上的孩子,已经能分辨好事、坏事了,自己要是做错了事,也知道会受到大人的责骂,这个时候如果真如自己所预期的那样受到责骂,反而使他心里放下一块石头,但是同时他也许会忘记这次的过错。

但是,如果和他所预期的相反,父母并没有骂他,甚至于只是保持沉默,孩子的心里反而会紧张起来,自然又会把自己犯错的地方重新再思考一遍。发脾气大骂一顿,也许可以使孩子乖一段时间,但是让他从心里反省,才能彻底地改变他的毛病。因此这种沉默要比责骂来得有效多了。

铃木镇一指出:其实沉默也是一种很重要的“对话”,虽然沉默时没有说话,但是人会在脑子里交谈。不懂讲话艺术的人,总是很怕沉默,怕交谈成为冷场。但是深得谈话要领的人,他就懂得如何善用沉默的时间。沉默如果运用得好,效果比滔滔不绝的交谈要成功。

亲子间也是一样,一开口就是吵架、责骂、顶嘴,反而不如沉默来得和谐,而这种和谐的家庭很容易培养出深谋远虑的孩子。至少如果父母能够承认这种“沉默是金”的教养方式,就不会老是用打骂教育来折磨自己的孩子了。

父母别滥用赞美之辞

铃木镇一认为:夸赞孩子要实事求是,要针对一件值得夸奖的行为,用实实在在的词语进行夸奖,过分的赞美之辞不仅达不到夸奖的目的,而且会产生害处。

心理学家渡边一行在研究报告中说:“幼儿受到过度赞美时,会由于怕暴露了自己的不值得赞赏而感到不安。”

例如,孩子画了一张图画,母亲就说:“哇!画得真好,如果拿去参加比赛,一定会得冠军呢!”

其实母亲根本不知道孩子画的是什么,却还说:“太好了!如果贴在爸爸房间里,爸爸一定会觉得很高兴。”

结果,将图画贴到墙壁上后,孩子才觉得颇受伤害地对母亲说:“妈妈,你贴反了啦!”

这不是弄巧成拙了吗?

有一位很聪明的幼儿老师,他从不对孩子说:“你们画得很好”,而是说:“啊!这次画得比上次好得多了!”

不要以为五六岁的孩子只要听到别人说“画得很好”就会感到高兴,像一位6岁的女孩就说:

“哎!如果能把图画纸按在心脏部分,然后想什么就会画什么该有多好。”

也许各位不相信6岁的孩子会有这种艺术上的烦恼,但事实确是如此。这就表示,孩子本身并未对自己的画感到满意,但大人却随口赞美“画得很好”,这样反而伤了孩子的心。

在某个幼儿园中,一位老师对一名孩子说:

“你是经过充分观察后画出来的吧!”

“不像过去一样把纸弄得脏兮兮了!”

如果老师能够经常以这种方式来教导孩子,孩子们就会受到真正的鼓舞,并努力去进一步把画画好。

父母赞美孩子时,也要确实看到孩子的努力和进步,才说“这画画得很好”或“这个颜色很漂亮,妈妈很喜欢”等。

拿孩子的兄弟或朋友加以比较,是最差劲的教育法。如果真要比较,也应该拿当事者的过去和现在的发展情形作比较才对。

“你把前几天画的图画拿出来看看。嗯,你现在已经进步得多了!”

不要以为只一味地赞美就没有问题,而要视情形对孩子赞美才对。尤其是为人母亲,必须注意观察自己的孩子,只要看到有进步,就立刻夸奖他。

——铃木镇一

赞美不可以金钱为奖赏

不少家庭都会以金钱的方式来奖励孩子。比如“来给爸爸捶捶背,爸爸等一下给你钱。”、“去替爸爸买烟,爸爸给你钱。”可以说,这种方法是极不恰当的。

以“谢谢”一句话来沟通感情是最适当的。否则,那会将亲子关系转变为买卖关系。因此,铃木镇一指出:以钱来作为对孩子的奖励方法,将会造成不良后果,因为这里的所谓的酬劳,并非正规的买卖行为。

假如以亲子之间的互助或互相体贴为给予金钱的目的,到了最后,孩子就会为了要钱才向父亲说:“爸爸,我替你捶背。”这种状况是最糟糕的。

尤其是家事劳动的分工合作,更不能用金钱来承包。若将家庭中使大家生活更愉快的工作合作,或将富有人情味的分担视为可得到金钱的劳动,那种想法未免太可怕了!

“如果你考100分,爸爸就给你100元。”

像这种以金钱作为奖励的方法也是要不得的。这么一来,孩子将会失去真正用功的喜悦,并认为能赚钱回家的父亲很伟大,但为了一家人拼命做家务的妈妈却一点价值也没有!这就是金钱问题所造成的影响。

又如孩子弄破了桌上的花瓶。

“怎么这么不小心呢?你知不知道这个花瓶值多少钱啊?”

这种责备方法绝对错误。应深表遗憾地说:

“这是你爷爷最喜欢的花瓶,弄坏了实在很可惜。”

既然已经摔坏了,怎么也无法恢复,那么,最重要的就是如何促进孩子下次更留意了!

又如母亲给兄弟二人买了不同的毛衣,而弟弟却“要和哥哥一样的”时,母亲往往会说:

“你的毛衣比哥哥的还贵50元呢!”

这种安慰方法也不对,应该说:

“妈妈比较喜欢你穿这件,因为这件比哥哥的那件更适合你。”

总之,金钱要好好应用才能显出价值,要教导孩子了解金钱的价值和金额多少是无关的。

可是很多人会认为,“这种做法将使孩子以后无法在竞争激烈的社会中生存”。但这种想法是错误的。只顾眼前利益的人才容易落伍,不要以为只要懂精打细算就会成功,对于人,掌握事物的本质最为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