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会科学铃木镇一教育法
14880000000019

第19章 兴趣是孩子成才的最好老师

好奇是孩子最珍贵的品质之一,失去好奇心的孩子就会对一切都感到平淡而麻木。激发和唤起孩子的好奇心,正是提高孩子兴趣的最佳方法。

——铃木镇一

兴趣是孩子学习知识的动力

兴趣是学习的动力,一旦孩子对某件事物产生了兴趣,强烈的求知欲就会进一步促使孩子主动地学习,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铃木镇一指出:对于学龄前的孩子来说,给以成功的体验是激发孩子学习兴趣的关键所在。

怎样培养孩子的学习兴趣呢?我们知道,学龄前儿童的注意力不易稳定,他们对某一事物的兴趣通常与他的好奇心、新鲜感分不开。因此,父母要善于发现和引导,经常带孩子去参观,外出散步,或摆弄和拆装各种玩具、旧钟表等、让孩子在探究“秘密”的学习活动中,激发学习兴趣。父母对孩子在探究过程中的每一个新发现,都要予以积极支持,并表现出极大的兴趣。如果是让孩子学习文化知识或是掌握技术性较强的知识,如绘画、弹钢琴等,父母要合理安排时间,每次持续时间不宜过长,防止大脑皮质产生保护性抑制,从而降低学习情趣,影响学习效果。一般来说,2~4岁孩子,每次持续学习时间最好控制在20~30分钟;5~7岁孩子,控制在30~40分钟。即使对于同一学习的重复出现,父母每次都要变化方法,最好与游戏结合起来,学学玩玩,动静交替,以避免孩子产生厌倦感。

在孩子刚开始学习时,父母对他的期望绝不能超越他已有的水平和他通过最近学习可能达到的水平,并及时肯定他所取得的成绩。在家长看来是微不足道的进步,却给孩子带来成功的体验,并依据学习成果来调整心理活动,增强孩子的自信心和自尊心。

要培养孩子对书籍的爱好,从小养成喜欢读书的习惯。经验证明,从出生到6岁是培养孩子爱书、购书习惯的最好年龄,而孩子在4岁时就可以学习阅读了。家庭精神文化生活气氛,对孩子的成长、智力发展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许多事实证明,父母的智力兴趣和知识素养,书籍在家庭生活中所占的地位,对培养孩子的学习兴趣和智力发展有很大作用。所以,家庭要有自己的藏书,而父母应该是个喜欢图书的人,作为家长,不管经济条件如何,最好每月花一定的钱为孩子买书,这是一项意义深远的投资。在孩子幼小的时候,每次带孩子上街进书店看看,每次都为孩子买一本书,这是形成他们日后爱买书习惯的一个重要因素。每当孩子过节日时,最好送些孩子所喜欢的书。孩子看完书后最好让他提些问题,家长要认真解答,使他们的理解概括能力得到提高。孩子大些后,父母可以和他们一起讨论书的内容,畅谈自己的见解。在这种相处中培养孩子爱学习、爱读书的兴趣。

化强烈的好奇心为浓厚的学习兴趣

孩子有探索现实生活中千姿百态的未知事物的强烈愿望,他们对周围一切都感到陌生新鲜,兴趣盎然。珍爱孩子的好奇心,进而将其转化为学习的浓厚兴趣,是促使孩子自主学习的关键。

铃木镇一强调:家长在培养孩子的学习兴趣时,一定要保护和激发孩子的好奇心,使他们喜欢学习,热爱学习。儿童的学习兴趣往往是和好奇心联系在一起的。

平时孩子们往往爱问“为什么”,有的家长由于不了解他们具有强烈好奇心的特点,把这些正常现象看成是捣乱、淘气,因而对孩子提出的问题往往采取冷淡、漫不经心、瞒哄和支吾搪塞的态度,或者不予理会。这种不恰当的做法,有损于孩子智慧幼芽的生长,会挫伤他们求知的积极性。要知道,儿童的智力正是在“好奇—满足—好奇”的不断循环中得到发展的。

对于好奇心旺盛的孩子来说,最大的快乐莫过于知道了从来不知道的奥秘。揭开奥秘后所体验到的愉快和满足的情感,反过来又能激起新的探索兴趣。作为家长,不仅要尊重、保护和正确引导孩子的好奇心,而且要努力激发他们的好奇心,使幼稚的好奇心发展为强烈的求知欲。对孩子提的问题,要确切、通俗易懂、有条理地给以答复,如果暂时答复不了,可以告诉他:“这个问题等弄明白以后,再告诉你。”但是切记事后一定要兑现。如果对孩子求知的欲望采取应付的态度,不仅会抑制孩子好奇心的发展,也会影响父母在孩子心目中的形象,对今后的教育不利。

与此同时,更要鼓励孩子自己去了解丰富多彩的大自然和纷纭复杂的社会现象,让他们大胆提出问题,并引导他们通过自己读书、观察、思考,寻找正确的答案。

孩子对学习有了好奇心和探究精神,成功的希望就大。只有当孩子的心中对世界充满无限的好奇和无穷的求知欲望而自发地学习时,家长寄予他的良好愿望才有实现的一天。

——铃木镇一

在激发孩子的好奇心的同时,教孩子学会观察特别重要。

在一些家庭里,并没有把观察看做是一种积极的智力活动,看做是培养兴趣,发展智力的途径,这实在是家庭教育的一种遗憾。

从观察中可以汲取知识。如果说复习是学习之母,那么观察就是思考知识和识记知识之父。一个有观察力的孩子,绝不会是学业成绩落后或文理不通的学生。父母如果善于帮助孩子利用以前掌握的知识来进行一次又一次的新的观察,就能使孩子的“旧”知识变得愈加牢固和灵活。

在低年级,观察对于儿童之必不可少,犹如阳光、空气、水分对植物之必不可少一样。在这里,观察是智慧最重要的源泉。儿童在自然界和劳动中看到的各种关系和相互联系越多,那么他所能理解和识记的东西就越多。

家长在教孩子观察时,要教他们从平常的事物中看出不平常的东西来,教他们探寻和发现因果联系,经常要他们回答“为什么”,并引导他们自己提出疑问。

孩子如果在低年级受过良好观察力的训练,就学会了区分理解的和不理解的东西,而尤其宝贵的是,他们能够对此抱积极的态度。家长教给孩子观察和发现,就能从他那里听到许多聪敏的、出乎意料的、哲理性的问题。

教给孩子观察周围世界各种现象的方法吧!当自然界里发生春夏秋冬阴晴圆缺的变化时,请你把孩子领到大自然中去,因为大自然这时候正发生着迅猛的急剧的变化:生命的觉醒,生物内在的生命力正在更新,正在为生命中强有力的飞跃积蓄精力……自然界的这种变化可以吸引孩子充满好奇的目光,这对激发孩子的求知欲是十分有利的。奇妙的大自然是我们激发孩子好奇心、培养孩子学习兴趣的“活教材”。

教子秘诀:唤起孩子对外界事物的兴趣

在现实中,我们发现,当孩子长到三四岁时,他们向大人提出的问题也开始越来越多,而且千奇百怪。但是大多数父母不仅不为孩子们的提问感到兴奋,反而觉得厌烦不已。他们对孩子所提出的问题大都是随便敷衍一下,并不给予耐心的说明和解释。正是他们自己使孩子的潜在能力枯死之后,到孩子上了学时才大惊小怪地叫嚷:“为什么我的孩子成绩这样糟糕呢!”但这些父母从来没有对自己的行为进行反省。

凡是仔细观察过孩子的人都会发觉,幼儿只要不是傻子和白痴,他们都极易对事物产生兴趣和热情。也就是说,幼儿天生就具有对某些方面或某一事情的强烈热情,他们一旦对某一方面或某些事情入了迷,就会以惊人的勤奋和毅力去从事。一旦他们步入这一轨道,就会遵循雷马克所说的“使用就会发达”的规律,使其能力得到惊人的发展。实际上,天才就是这样产生的。

令人遗憾的是,许多家庭往往在孩子的热情之火刚刚燃烧起来时,就把它吹灭,甚至用水将其浇透,其结果,天才便寥若晨星。但是,如果孩子的兴趣和热情一开始就得到顺利发展的话,大多数孩子将会成为英才或天才。

天下的父母除了要认识到爱护和激发孩子的兴趣十分重要外,还必须明白孩子越大就越难以具备强烈的兴趣和强烈的热情。因此,实施早期教育的必要性就在于此。

——铃木镇一

孩子越大,不仅在性格上越难具有对事物的兴趣和热情,而且他们的潜在能力天赋得以发挥的余地也会越小。早期教育则恰恰可以弥补这一缺陷。

有人说,天才人物在努力的过程中就像是在做游戏,意思是说,天才人物的努力是受其兴趣驱使所激发的热情。只有这种游戏式的努力才能创造出一些意想不到的结果,也只有游戏才能使能力发展。在这个意义上,天才的创造是不可能靠普通人的劳动来实现的。

德国儿童教育先驱卡尔·威特在儿子小威特3岁半时就已开始教他认字,但这绝不是强迫性的。“不能强迫施教”是威特教育法的一大原则。不管教什么,首先必须努力唤起孩子的兴趣,只有当孩子有了兴趣时,才开始教。

为了教小威特认字,老威特使用了一些小孩还无法识破的“小伎俩”。如他给小威特买来小人书和画册,非常有趣地讲给他听,用一些带鼓励的话语来激发他幼小的心灵,像“如果你能认字,这些书你都能明白”之类的话语。有时,他则干脆就不讲给他听,故意对他说:“这里面的故事非常有趣,可爸爸没有功夫给你讲。”这样反而激发和唤起了小威特一定要识字的想法和心愿,待他有这种强烈的认字欲望后,老威特才开始教他识字。

后来小威特学会了六个国家的语言,这正是卡尔·威特对孩子进行兴趣激发教育所取得的成果。

会6国语言,这对一般人来说已经是要花费一辈子精力的事了,何况威特还是个孩子。因此威特父亲在教授外国语方面的经验尤其值得注意:

第一,采取了与其背莫如练的方法。他没有系统地教语法,他认为即使教给孩子语法,孩子也不会懂的。诚然,对大人来说以语法为纲来学习外语是有效的。但是对孩子必须用威特父亲所采取的“与其背莫如练”的办法。任何一个孩子,不都是用这样的方法学会了本国语言的吗?

第二,孩子们听故事是百听不厌的。大人读过一遍小说,就不想再看了,而孩子们却乐意反复多次地听相同的一个故事。我们在教育孩子时,不能以大人之心去推测儿童的心理。

老威特抓住这一秘诀,在教外国语时,让他用各种不同的语言去读同一个故事。比如在读安徒生童话时,既让他用德语读,又让他用法语、意大利语、拉丁语和希腊语读。这一方法是行之有效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