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会科学铃木镇一教育法
14880000000021

第21章 把孩子的兴趣上升为求知欲

你的孩子在哪些方面表现出兴趣,也就体现出了他在哪些方面的求知欲望。

——铃木镇一

为孩子营造充满求知欲的家庭氛围

父母的教育行为对孩子的成长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东京大学的教育专家杰本教授所进行的研究为父母的这种影响提供了证据。铃木镇一介绍说:杰本教授所领导的研究人员深入地访问了一些才能出众而且非常成功的年轻专业工作者(年龄在28—35岁),他们的职业包括教学研究、神经病学、古典钢琴和网球这些被公认为具有高难度和竞争性的领域。研究发现:这些人在接受普通教育、专业训练和后来取得成就的过程中,一个最普遍的特点就是他们父母的热心参与。

杰本先生对中小学两个阶段来自低收入家庭,然而具有积极动机的高成就者进行了长达10年之久的研究。这项研究使他得出结论:这些学生能取得较高成就与生长在“有效家庭”中有重大关系。

正如有效学校一样,有效家庭具有一系列易于识别的特征,能帮助孩子在学校和生活中取得成功的“有效家庭”,通常都能向他们的孩子展示出若干肯定性态度和行为。杰本认为有效家庭具有下列一些特征:

(1)具有一种控制孩子生活的情感

有效的父母相信他们能对子女的学业以及个人的发展产生影响。即使在他们生活很贫困的时候,他们仍然对未来抱有坚定的希望。他们不但能聚精会神地去听自己孩子的讲话,而且也有时间听听其他孩子的叙述,让孩子们了解到他们的家庭是一个能获得支持和理解的安全港湾。

(2)做到经常性地将高期望值传递给孩子

他们相信:为了学习,孩子自己负有上学、仔细听讲和积极参与的责任。他们信奉祖辈们流传下来的格言:“如果你想出人头地,你就得去上学。”虽然在孩子们读完高中以后,他们也许不再要求孩子继续读书,但是他们通常很希望自己的孩子接受某种非正式的继续教育或培训。他们的孩子认识到:渴望在学校取得成功是顺乎情理的事情,而且应该具有正确的学习态度。

(3)对未来,家庭里怀有向往成功的理想

他们为每个孩子描绘出个人成功的幻景,并且拟定出实现这些理想的计划。大多数家庭所抱有的理想,都把健康、丰厚的物质待遇和一种积极的精神生活以及对社会的贡献结合起来。为了实现他们的理想,他们与孩子谈论现在和今后要采取的具体步骤。这使他们的孩子了解到,获得良好的教育,是实施这项计划的主要部分。

(4)树立刻苦学习的观点是成功的关键

父母要告诫孩子:在很多方面,个人的努力是成功的关键。要强调,对个人未来前途关系重大的因素不是命运或遗传基础或漂亮的长相,而是勤奋刻苦的工作。要使孩子相信,成功来自他们本身的内在动机和信仰。

(5)具有一种积极而非久坐不动的生活方式

家庭应反对懒惰,帮助和指导孩子参与对身心有益的活动。要时刻关注孩子学业计划的进展和业余学习的情况;要鼓励孩子去利用学校和社区所拥有的有益于身心发展的资源;这些父母了解他们孩子活动的场所以及与哪些人为伴。他们鼓励孩子与那些对读书学习具有相同价值观的孩子进行交往。他们的孩子倾向于认为“一个人在生活中,不但应学会接受生活的恩赐,同时也要学会给予。”

(6)每星期进行2—3小时以家庭为中心的学习

周末是以家庭为中心学习的最佳时刻。其中有些时间包括做家庭功课或闲暇阅读。这些家庭从更广泛的意义上去看待学习,他们把业余爱好、游戏竞赛、家务事、体育运动、有组织性的青年活动、家庭郊游以及带有创造性的幻想,都视为具有积极意义的学习活动。

(7)家庭被看成是一种互相支持的系统和一个解决问题的团体

从很早的年代起,有些母亲就让每个孩子承担一些与年龄相适应的家务活。在父母不全和双职工的家庭里,年长的孩子通常要担任年幼的弟妹的指导者。通过长期承担一定量的家务活,孩子们渐渐体会到一种被别人需要的感觉,并能为他们的家庭发展做出一份“贡献”。

(8)与教师保持经常性接触

有效家庭积极地参与到教师—家长团体和学校活动中去。他们会去察看他们的孩子所取得的进步,并且一般都要与教师进行合作。他们想了解如何能通过家庭活动来支持学校的功课。孩子把父母和老师看成是帮助他们在学校取得成功的一支统一的力量。

铃木镇一指出:当家庭和学校在孩子的学习上协调一致的时候,便有利于培养孩子的学习动机。如果在一个家庭中,勤奋努力被认为是学习的一个必要前提,而且父母双方和祖辈都完全一致地支持这种观点,孩子必然会了解、接受和认同这种价值,从而努力培养这种品质,最终培养出旺盛的求知欲,一如既往地坚持下去。

从不同兴趣爱好出发,培养孩子的求知欲

孩子爱什么,可能就会成为什么样的人。

兴趣,就是一种爱,是一种比较痴心的,对某些事物喜好的情绪。一般而言,任何人包括任何孩子都有可能产生对某些事物感兴趣的情绪,只不过具体表现出来的程度有所不同而已。

铃木镇一告诉父母:你的孩子在哪方面存在兴趣,也就体现了他在哪些方面的求知欲望。

不同的兴趣迷恋的不同内容,体现出不同的潜能和未来成才的可能性。也就是说这种兴趣迷恋,如加以正确的引导,会造就出非同寻常的人才,有时即使未加引导而任其发展也可能会创造出奇迹,所以我们要善于观察分析孩子的兴趣,善于从兴趣迷恋中观察推测出孩子的潜能及其价值,从而实现对孩子未来成才取向的基本判断,为更好地培养孩子成才提供有利的条件。

下面是大多数孩子都可能拥有的几种兴趣爱好:

(1)喜欢编故事

有的孩子自己抱着个小娃娃,指手画脚地给小娃娃讲故事听。也有的小孩在同三两个小朋友一起玩时,会把自己编的故事绘声绘色地讲给其他小朋友听。有时,还敢于讲给大人听。有的孩子可将故事编得结构完整、逻辑性较强,甚至还会用比较恰当的形容和比喻!

有一位知名作家,在7岁时就能根据三句话编出一个完整的故事。至今他的老母亲还为这件事津津乐道。那三句话是:狐狸在夜里做坏事,希望夜越长越好。它认为太阳是公鸡叫醒的,就把公鸡咬死了。但是,太阳照例从东方升起。

(2)喜欢涂涂画画

想像力丰富的孩子画画,有时喜欢别出心裁,画些他内心所想像的奇形怪状的东西来。比如,有的孩子画了一棵多宝植物:树叶可当菜吃,树枝像甘蔗那样甜,树果像苹果一样大,树根上结着大白薯。呵!这样的植物,可真是处处是宝呀!

英国著名的数学家和物理学家麦克斯韦的数学才能,就是在他幼儿时期通过绘画而被他父亲发现的。

有一次,麦克斯韦的父亲让他画一只插满金菊花的花瓶写生画。当麦克斯韦认真地画完以后,父亲发现整张纸上画的都是几何图形:花瓶是梯形、菊花是大大小小的一簇簇圆圈,而那些歪歪斜斜的三角形表示的是叶子。这张充满了想像力的画,使父亲觉得麦克斯韦可能有数学的天赋。

这种推测是有道理的,因为这幅画里蕴涵着孩子生动的空间想像力,反映出麦克斯韦那时正处于萌芽状态的、十分可贵的几何图形的抽象能力的时期。

(3)喜欢研究制作

有的孩子研究制作的欲望相当强,把一些相当复杂的东西拆开研究,而后再组装,无论是成功还是失败都要看一看,做一做,试一试。还有一些孩子在外面看到什么东西,回家后便根据自己的感受开始设计制作。这些喜欢小制作的孩子不同于一般孩子之处在于:他们不满足于模仿别人的东西,想干别人没有想过或没有干过的事情。

(4)喜欢昆虫和动物

许多孩子都喜欢昆虫和小动物,如果父母能根据孩子的爱好加以引导,同样可以使他们在这个兴趣上有所发展,并取得成就。

法国的法布尔是一位很有名望的昆虫学家,他的成功正是源于他小时对昆虫和动物的喜爱。

法布尔小时候,祖母养了不少鸡鸭,法布尔常常发现祖母抓些虫子给鸡吃。每当祖母手里拿着装昆虫的瓶子喂鸡时,法布尔就趴在栅栏外边出神地看着小鸡抢虫子吃的情景。

法布尔为了让奶奶高兴,每天也跟着抓虫子喂小鸡。嗨!抓着、抓着,法布尔对各种各样的小昆虫感兴趣了。他通过观察、接触,掌握了很多昆虫的习性。

法布尔考上师范学校以后,对生物学非常感兴趣,特别是对昆虫学更是偏爱。他常常把美丽的蝴蝶分成类,做成标本,夹在夹子里。他还在毕业的讲演会上讲演了如何简便区分害虫和益虫的方法,显露了他对昆虫学研究的独到方法。

(5)喜欢理智的遐想

遐想,即悠远的思索或想像。它源于一种理性的思维,而不是随意的胡编乱造,一般说来是在原有感知材料的基础上,经过新的组合,形成全新的、有目的的、完整的思索或想像。

父母应该怎样来认识上述孩子的兴趣爱好特点并加以合理的引导呢?

想像力较强的孩子能够在结合原有感知材料的基础上,经营新的组合,有目的地、完整地想像出事物的形象来。比如,有的孩子听到别人谈论一个物品,联想到某个风景胜地的旅游、评价某一幅图画作品等情景,虽然孩子没有见过这个物品、没有到过这个风景胜地旅游、没有欣赏过这幅作品,但他也能利用想像来凭借自己的语言描述它。这个时候,别人千万不要给他泼冷水:“你又没有见过,可别瞎说了!”实际上,这正是他有意识地进行想像的结果。

因此,喜欢编故事,不仅说明孩子对故事感兴趣,另一方面也说明了孩子可能具有编写故事方面的潜在能力和对事物演化、发展的丰富想像才能,如果能够充分发挥出来,经过艰辛的努力,大有可能成为小说家、散文及诗作者、剧作家、导演、演员……但愿每一位父母都善于观察、善于发现,运用“兴趣迷恋发现法”有目的地培养孩子,切莫把这种天才的潜能埋没于襁褓之中。

喜欢画画,既可刺激大脑丰富想像力,也可以间接地折射出孩子可能具有超凡的智力。因为图图画画看似简单无奇,实际上蕴藏着很多方面的智慧火花,如洞察力、模仿力、想像力、数学领域的图形、物理领域的动静态、摄影等技术……画画与音乐一样,最能发展人的智慧和思维。纵观古今中外,在图图画画中走出了多少数学家、物理学家、天文学家、画家、诗人、建筑设计师、服装设计师……为人父母者不可不知晓其中的价值和效用。

喜欢研究制作的孩子也是很有培养前途的。虽然你的孩子没有做出什么有用的小制作,但是如果他总喜欢鼓捣点新鲜玩意儿的话,你就应该从正面鼓励他和引导他。因为这种精神正是每位科学家、创造发明家、机械制造师、建筑工程师、服装设计师、探险家等人物常常具有的优秀品质。

孩子喜欢昆虫和动物,这说明孩子对昆虫和动物感兴趣,对这些东西的观察比较用心和专心,这就暗示出孩子将来可能在这方面有更大发展,一旦有这方面成才的条件,就一定会得到健康长远的发展,比如很可能成为昆虫学家、动物学家、解剖学家、医学家、遗传学家、生物工程学家等。

遐想,蕴藏着智慧和奇迹,是科学家科学研究的翅膀,是哲学家理性思维的希冀,是绘画、表演、雕塑等艺术再现的条件,是创造发明者创造奇迹的良方,是人生通向成功不可或缺的桥梁,也是快乐人生的最佳伴侣。

——铃木镇一

多参加社会活动有利于培养孩子的求知欲

家长带孩子参加各种社交活动和集体活动有利于培养孩子的求知欲。有的家长说他的孩子“在家如虎,出外如鼠”,就是长期把孩子关闭在“小天地”的结果。所以,从小就引导孩子参加各种有益的社交活动和集体活动是很有好处的。那种认为带小孩出门是个“包袱”,不愿意带小孩出门参加社交活动的思想和做法是不可取的。孩子只有经历各种“大场面”,才能锻炼出他良好的交往素质、对孩子的交往能力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同时,其求知欲也会得到有利的发展。

(1)鼓励孩子参与集体合作

合作性活动——作为父母,你有责任从小就开始对孩子有意识地进行培养,鼓励他们学会与人合作。许多表演、游戏都可以通过孩子与人合作而培养他们的合作精神。商店、学校、办公室以及街道都是体现合作精神的场所。给孩子购买一些能促进他们合作精神的玩具、游戏卡等。如果你的孩子喜欢打扑克,要让他明白自己只不过是合作者中的一员,他必须与自己的同伴合作,与两者共同的对手竞争。

鼓励孩子参加俱乐部的活动,在那里人们可以公开参与活动,不会相互排斥,大家相互平等,不受歧视地共同参与。

让孩子多参加学校内部举行的活动。有些学校经常为一些在合唱、舞蹈、戏剧表演等方面具有特殊兴趣的学生举行内部活动。尽管某一学生不可能成为歌星、舞星之类的人物,他也可能被安排担当某一具体而重要的角色,如伴奏、指挥、场景等。应根据孩子们对活动参与的意愿和兴趣来接收他们参加活动,而不要看他活动的实际能力。应当鼓励你的孩子经常参与这类活动。

如果孩子从小在家庭中接受合作行为习惯的培养,那么他在学校组织的小组活动中将表现得能力更强,从中学到的东西更多。

(2)在集体竞争中培养孩子的求知欲

孩子们在有人引导的竞争性活动中可以学到很多东西——这些竞争活动要建立在个人的努力与集体的配合之上。

在集体竞赛中,个人都是作为集体的一员而参与竞争的。他将得到其他成员的感情支持,并因自己在集体中的杰出表现而受到他人的欢呼和称赞。不理想的个人发挥也可以通过团队中的其他成员的努力来予以补偿。

在这样的竞争活动中,孩子们可以学会如何对待胜败,如何支持团队中的其他伙伴,如何在团队中发挥自己的作用。他们在最大的成功机遇中培养了个人的信心,提高了自己的技能。

支持孩子参加活动,不管他最终的结果如何,都应向他献出温暖的父母之爱,对他们作出的一切努力表示赞赏。

铃木镇一指出:父母要让孩子深深懂得:人生充满了失败与成功,谁也不会一帆风顺地度过一生。

让孩子自由参加竞争,鼓励孩子参与某一竞争活动,并不是迫使孩子参与某一运动比赛或为某一团队效力。如果孩子不想参与竞争或喜欢另一比赛项目,让他自由决定好了。有时你的孩子也许只想充当一名观众迷,在有些情况下,观众迷和赛手一样都充满了竞争。

(3)参加学校组织的公开活动

这些活动也许称之为“父母之夜”、“学校展览”或“公开活动”等。不管学校活动的名称是什么,其目的都是大致相同的——给你提供一个更好地了解孩子学校的机会,让你见见孩子的老师,让孩子在你面前表现出他们的成绩,向你介绍他(她)的朋友。作为父母,你应尽可能积极参加。

如果可能,最好让孩子与父母一起参加,让孩子在活动中占据主导地位,这是他向父母“展示并讲述”他在学校中的进步与收获的良机。

有些学校在每学年之初还举行一次公开活动日,让学生和他们的父母相互见面、互相认识。你也许能在这一天结识几个终身好友。让孩子在开学之前熟悉他们的教室和周围的环境。不管怎样,你应该参加!而且在你的孩子进入一所新学校之时,这类活动尤其重要。

每当学校组织运动会、一年一度的音乐会、文艺晚会、放学后举行一场足球赛等之时,父母也应该尽可能参加,并表现出极大的兴趣与热情。不要对孩子在活动中的表现做出批评,也不要将孩子与同一小组或团体的其他学生比较。尽力去夸奖孩子已经做的、正在做的、将要做的一切,将会极大激发孩子的求知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