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海归创业中关村
14881000000038

第38章 大背景下勾勒事业蓝图

芯晟(北京)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傅登原

傅登原,北京人,1978年进入清华大学学习;1983年,在美国亚利桑那大学攻读研究生:1985年开始,在美国DEC公司从事8年高速CPU的设计工作:傅登原于1993年在美国硅谷创立HOTRAIL公司,其开发的超高速芯片互联及交换技术,已在全世界网络通讯、高性能计算机等领域得到广泛应用,该公司2000年被CONEXANT公司购并,为投资者带来超过数亿美金的回报:2000~2004年,傅登原任前美国CONEXANT公司高级技术副总裁,带领近千人的技术团队;2004年至今,傅登原在北京中关村创立芯晟(北京)科技有限公司,任董事会主席兼CEO,同时兼任WOODSIDE FUND投资技术顾问。

对于热爱登山的人来说,雪山之巅永远是无法遏制的向往。“为什么要登山?”——“因为山在那里!”这句著名的回答来自马诺里-20世纪世界上最负盛名的登山家。1924年马诺里攀登珠峰,即使在海拔很高的帐篷里,他仍然高声诵读《哈姆雷特》和《李尔王》。登山提升人的境界,提升人对生命的理解。人们愿意相信,神灵只愿憩息在隐秘的群山之巅,在远离尘埃的地方,在众山之上。所以,登山总是让人备觉神圣。

事实上,人生就是一种跋涉,在我们攀登我们生命的高峰时,我们会自问为什么要攀登。我们的回答也是相似的,因为作为我们理想的山峰在那里。只有在理想的高峰上我们才能深切感知生命的意义。

关于这一点,芯晟(北京)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傅登原博士的故事会更深刻地诠释。他,作为“上山下乡”的一代,有着时代赋予的使命感和坚韧;他,作为清华的骄傲,在上世纪80年代的DEC公司有着自己的科研地位;他,作为HOTRAIL的创立者,和许多早期留学生一道,开启中国留学生在硅谷创业的先河,为投资者带来超过数亿美金的回报,成为中国留学生硅谷创业的经典;他,和IBM、DEC、AMD有着广泛的合作;他,用芯片通道的构想界分了集成电路发展史的一个时代;他,凭借经验与实力成为通讯巨人科胜讯(CONEXANT)的技术领袖……

而今,这位在芯片产业走过千山万水的人物,一路见证芯片发展的人,带领一个“多国”研发部队回到了中国,回到中关村,创立芯晟(北京)科技,他的思路是抓住快速增长的数字电视、手机、IPrV、多媒体存储等市场的机会,以世界一流的集成电路设计团队为基础,利用产VLSI、射频和混合信号上的技术优势,努力在集成电路IP、系统和软件技术上的取得发展,从而打造一个推动行业发展的平台型的企业。

傅登原的“努力”将大大地促进中国芯片事业的发展,将中国的水平提升到国际水准。面对国际巨头们的业绩,傅登原如何跨越这一座座山峰?是什么促使他进行这种跨越……

因为,山在那里……

对于中关村留学生的事业而言,傅登原的加盟形成事实上的一个波峰。2004年,傅登原带着巨额的现金和超强的管理研发团队回到中关村,在北京上地信息产业基地的盈创动力大厦租了一整层写字楼。这种魄力、决心和手笔,在中国留学生创业史上掀开了崭新的一页。

在回国创业之前,傅登原已经在美国创业成功,公司被成功并购后的傅登原拥有财富、人脉资源、业界声誉,当然,最重要的是自信,这是傅开拓未来的真正资本。按中关村管委会负责留学生工作的夏颖奇副主任的说法:傅登原的归来挟着一种“谋定后动,舍我其谁”的气势。构成这种气势的,还有傅登原所选择的项目——高清数字电视芯片等卫星通讯领域。事实上,傅登原试图建立的集成电路IP、系统和软件技术上的平台型的企业,更使人想到微软和INTEL两个巨头的联盟,正是这种凭借超强技术和市场经验的联合使其成为电脑产业的发展基础或者说绝对上游。而傅登原对芯晟的规划似乎表明,芯晟也要成为这样的企业,只不过目标放在通讯、互联网、卫星电视等正在蓬勃发展充满变数的领域。显然,在中关村这片中国高新技术产业高地上,在中国构建中国世纪的大背景下,这使人有某种期待。

记者仍然记得当时的采访情况,傅登原十分健谈,在一个大背景下勾勒着自己事业的图景。忠实的记录更能反映一些东西,所以我们不妨描述当时的场景,以便傅的使命感真实地再现于读者的面前。

关于如何筹划芯晟的定位,傅登原对记者说,整个世界的产业在向东亚迁移,原因在于以中国为代表的经济吸引力,以及世界产业结构的新一轮调整。也就是说,以美国为代表的发达国家的产业重心已经转向更高端或者其他产业方向,逐渐边缘化的产业则开始向不发达国家转移。因为后发国家有着巨大的市场潜力,可以使西方的“高度成熟产业”重历青春。这意味着巨大的产业利润,同时,东亚各国在相应领域有着若干的进人壁垒,这就形成当地的小环境,这为本土企业的发展创造着良好的条件。但是,傅清醒地说,西方国家转移来的产业已经是“高度成熟产业”,这种转移诚然会使中国迅速地在相应领域赶上世界水平。但是,大规模发展这些“高度成熟产业”会为未来带来隐忧,因为整个世界都面临饱和,这就使相关的企业在未来面临残酷的洗牌和竞争。傅说,半导体制造企业就面临3个过剩,一个是产品销售周期缩短导致产品过剩;第二企业投资过剩,美国正在进行产业瘦身,大概600到800家半导体企业面临整合;第三是人才过剩,相应的人才大量供应。这些过剩,就导致世界范围内的产业过剩。一些国家如中国,尽管在短期内存在大量的市场空间,而且,为了国家战略和国家利益,也需要发展半导体产业,但是,未来这个产业的竞争将异常惨烈。这种竞争的积极结果是,提升中国企业的管理能力和生产能力,成为半导体产品的生产制造基地,形成半导体业的“世界工厂”。

这样的竞争虽然构建了国家强大和发展的基础,符合经济结构完整的原则。但是,中国崛起所需要的应当是领跑世界至少是与世界先进技术同步奔跑的企业,这才能形成崛起力量的产业结构和经济结构。虽然,“世界工厂”的地位将形成一种创造环境,催生领跑世界的企业,但处在世界产业链下游是很难在上游有所突破,除非跟踪国际市场和技术的动向,筹划未来的上游企业和上游产品,在高端进行博弈。这就需要具有国际化视野的创业者,在发达国家也正在耕耘的领域发力与竞争。这种发力和竞争结合中国的人力成本和巨大的市场,完全可以造就一个个伟大的国际化企业,取得新一轮经济技术浪潮的领导地位。另外,站在国际高位上,傅登原能够看到国外大型企业运营的弊端,他有信心将国内外资源有效有机地进行整合,从而催生一个伟大的未来企业。

也许,正是这种考虑决定着傅登原创业中国的视角——那就是站在世界产业发展的最高处选择自己的创业基点。于是,他将目光投向芯片设计领域最前沿的数字电视这个国际热点的领域。

事实上,随着微机,手机和家电的发展,相互交叉整合的趋势日渐明显。3C的提出表明一个巨大的产业整合,整合就意味着技术创新,也意味着一个世界范围内的市场,乃至下一个技术革命。数字卫星电视等的发展更加速了技术革命的要求,所有这些,都需要一个芯片整合集成能力,需要一个公共基础性的集成电路平台,这个公共集成电路平台就像一个建筑的底座,其他各种应用技术产品都从这里衍生出来,这使3C有了自己的“语言文字”。傅登原的目的就是在这场技术和市场的世纪之战中取得领跑地位。

实际上,傅的选择也有自己的企业利益的考量。在中国“和平崛起”的过程中,技术上的突出表现就是“中国标准”,因为中国是后发国家,西方发达国家在知识产权上所获得的价值和地位有可能使中国沦为技术的殖民地。所以,中国以市场换标准,在涉及到安全等国家利益的关键领域进行某些企业准人机制,提倡“中国创造”的自主知识产权。直播卫星领域就是这样一片“自留地”,而芯晟科技AVS实时编码系统就是芯晟科技基于中国自主的AVS标准研发的具有独立知识产权的高科技产品,它可广泛应用于各电视台及视频编辑单位(CCTV、省台等),也可应用于地面,有线及卫星广播……这些市场回流的资金将使芯晟从世界范围内招募英才,进行其他领域的大规模的研发,进而成长为国际性的IT企业。

傅登原的国际化视野在于,芯晟的技术和产品并非仅仅支持“中国标准”,也兼容“国际标准”,从而在中国与世界之间搭建跨越式的技术企业平台。这个平台不论对中国还是对世界都是一种财富。

傅登原所掌握的原创技术很多,这使他在世界前沿的一些领域能取得企业作为。这一方面为国家实现国家利益,另一方面会获得企业利益和市场效益,再次,可以为企业至少开拓出20年的成长空间。

有句话叫“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也许正是傅登员元在战略和宏观上的把握,尤其是他在芯片领域的成就和掌握的技术等资源,使他能准确定位自己的中国事业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