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海归汇聚中关村
14881200000013

第13章 刚进公司就能迅速算出自己的退休金

这样稳定的生活反而让崔乐的心再次活动起来这样的生活并没能使崔乐感到满足。相反,他却越来越不适应了。德国是一个发展缓慢但却稳健的国家。德国的企业也是如此。在德国有许多像著名的西门子公司一样的家族企业,对于这样的企业来说短期利益往往会被不假思索的放弃,每年500-/0的增长率对他们认为并不重要,能够保持在150-/0-20%就非常好了。甚至在德国企业界流传有这样一个故事:一家公司被所在的孵化器作为重点企业宣传,这家企业在10年的发展过程中,由老板一个人的小公司开始,已经拥有了员工10人,平均每年会有一个新人加入,这就是德国成功的年轻企业。而这样的发展方式,让企业失去了快速发展机会的同时,却保有了更多的生存机会。德国企业的目标都是立志做到百年老店。因此,在一家企业中,所能给予年轻人的机会格外的少,更何况是外国的年轻人。在德国世界知名的企业大多都以制作工业产品闻名,而像网络这样更新换代极为迅速的行业却并不出名。这样的大环境对于年轻又想要干出一番自己的事业的崔乐来说显然是不适合的。另外,在国外的生活使他渐渐体会到无法融人的痛苦。“对于人家接受你和你接受人家来说,大多数时间是自己不能接受人家”。在德国生活期间,崔乐时常感受到东西方文化的差异。作为一个中国人,他感到自己仍然心系着祖国。

特别是当年在诺基亚的一位中国同事的经历,使得中学时代就梦想自己开办公司的崔乐萌生出自己创业的想法。那是一位在诺基亚已经工作了整整16年的中国员工,至今还是一位程序员,始终得不到升迁的机会。如今当年由他招聘进入诺基亚的很多年轻员工,早已成为他的上司,而他就因为是一个外国人,至今仍然是,并且可能永远是一个普普通通的程序员。在这样一个工作变动机会很小,甚至在刚进入公司就能够计算出自己的退休金的国家里,对于一个从小就不那么安分的崔乐来说,这样的生活前景,虽然是舒适的,但更加是不能忍受的。

2003年,一个机会降临到崔乐的身上。同在西门子工作的四个中国同事在聊天中都表现出了对回国创业的极大热情,但是项目成为一个最大的难题。而此时在斯图加特的一位德国教授手中的一套三维测绘软件似乎成为最好的选择。这位教授本身就对这套软件能否在中国推广抱有好奇,几位中国小伙子的适时出现,也刚好是一种机缘巧合。这位教授非常热心的将软件的一些基本情况交给了他们,并且帮助他们联系上了软件的版权所有人。

还在西门子工作的同时,崔乐就利用自己的假期在2003年12月回到国内,参加了在广州举办的留学人员展示会。在这次展示会上他向大家介绍了这一套三维测绘软件。拿崔乐的话说,在这次展示会上他所能做的,就只是向大家展示这套软件,涉及专业的技术问题,因为和自己的专业完全不对口,他自己也是完全不清楚。可是有一点在这次的展示会上却得到了证实,那就是这套软件与当时国内的同类型软件相比至少超前了3~5年。所有看过这套软件展示的人都对他赞不绝口。